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脊梁 > 第104章:赵德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4章:赵德言

  大唐脊梁

定襄宫,正殿!


“来人啊!请赵先生前来议事。”带着一身浓重气味的颉利可汗大马金刀的高坐主位,也不知向谁下了命令。


不大一会儿功夫,一个人脚步匆匆的踏步入殿。此人身穿绛紫长袍,头戴诸葛巾手拿羽扇的一个文士,他姓赵名德言。


赵德言自幼饱读诗书兵法,自许甚高,野望颇大。他隐居于野,希望能如姜太公、诸葛亮一样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话。但等了半辈子也无人问津,他一怒之下就北投了突厥。


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草原帝国,如中原的帝国一样,都自己的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赵德言学识渊博,善于揣摩上位者之心,是以深得颉利器重,将之视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当做左膀右臂使用。


“先生,我突厥该当如何是好?”颉利颇为恭敬的问道。


赵德言轻摇着羽扇高深莫测道:“大汗不是已有定夺了么?”不过话虽如此,但还是借机向颉利可汗表现了自己的远见。


“说句不客气的话,大汗虽说依旧不可一世,实力仍在突利与铁勒总和之上,然内部问题已经出来了,若大汗威望再次受损,到时就不只是一个突利、一个铁勒了。杨广远征高句丽损兵折将,杨玄感的起事让隋杨再无威慑天下之力,从而使庞大帝国二世而亡。今之突利,与杨玄感又何相似也?”


颉利可汗陷入沉思。


颉利不惧其他人,唯独这突利是他心腹大患:作为上任突厥汗王的嫡长子,突利的实力仅次于他,在草原上很有威信。他们两人矛盾重重。自从突利自立,两人已经干了几次大仗,这其中各有胜负,双方虽尽量克制,但,谁都知道双方正为大决战而积蓄力量。


现如今颉利先败于铁勒,威望声势大不如前,根基已有所动摇,在跟突利战争中,又没有做到全面压制,使他雄霸天下的威望一再受创,一些墙头草已迫不及待的投奔了突利,而那些蠢蠢欲动的中立派左右摇摆,这些人若是加盟了突利的阵营,那颉利的形势就更加不妙了。


到时候,突利要是与唐朝、铁勒结成守望相助的盟友关系,三方同进同退,那他颉利就凶多吉少了。


“在下认为突厥这等窘境的因由有四!”


赵德言滔滔不绝的说着:“第一、诸侯林立,心思各异,军政不一,则贻误战机;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第三、法度,一个统一而建全的法度是执法之基,没有法度,导致处置内部事务时往往不问对错只问亲疏。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不说敌人如何,赵德言这四点因素直指突厥内部之不足。


第一:诸侯林立,心思各异。


这个是事实,突厥的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国家,只有在出征时才会听从大可汗之号令,但大可汗实力弱小时,各部消极怠工,错失许多稍纵即逝的战机。


第二、气候异变,致使灾祸频繁。


同样是事实,近年灾祸连连,使一些撑不过去的部落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向周边的部落下手,弄得突厥内部防邻甚于防敌,这种相互算计的友军,在战场又能发挥几成战力?


第三、法度!


没有健全的律法,从何谈起公平执法?人都是自私的,在没有法度的情况下,裁决者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人朋友,长而以往,弄得人人不满,怨言四起。


第四、地域广袤,政令不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