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脊梁 > 第098章:开源节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98章:开源节流

  大唐脊梁

七月二十日,对于罗通来说算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他即将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早朝。


唐朝的早朝分为三种,也称朝参,是唐朝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之一。每日上朝是为常参;朔望之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朝廷会固定举行一次大型的朝会叫做朔望朝参,最后便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


罗通地位不低,左武卫将军是从三品的官职!他职位虽到,但文武殊途,在唐朝虽无宋朝武将不得干政的说法,却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概念。


早朝向以政务为主,武将也就被特许不必每日朝参的。朔望朝参要隆重一些,具有一定身份的武将就必需到场了。至于大朝会,那就是文武强制到的,类似于节日一样的。


十六卫将军是大唐核心将军之一,常参可以不去,朔望朝参却避免不了,不过罗通得李世民特许,这朔望朝参与从未出现。


若不是李世民昨日专门提醒,罗通还真不了解这个基本制度,更不会参与今日的常参了。


常参一般来说,卯时四刻集合,也即是六点。


李世民会在两刻钟内抵达!


罗通来到皇宫的时候六点多一些,朝中的大臣都来的七七八八了。进大殿之前,礼部侍郎告知了罗通的位置,这殿中等级森严,御史台的诸君在监督朝会纪律,错了位子也是一种种失仪之罪,重者可以发配外州,轻的也要罚俸禄,当然要看犯错之人在朝中人脉深不深了。


就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只听“当”的一声,宣布早朝的金锣声响起。


这个时候,李世世在众星捧月之下,来到了龙椅处坐了下来。


“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罗通也特地学了些礼节,跟着大众,有模有样的行了躬礼。


“赐坐!”李世民表情愉悦,笑着回应众人的行礼。


一干朝臣有序的跪坐在位子上,罗通跪坐在软软的席子上,满怀兴趣的听着李渊与堂上文武的应对。


说的都是一些政务,也没有罗通什么事情,只是在一边旁听,听着大唐最近的局势动向。


主要议题是即将来临的秋收,这一年,大唐无战事,使得唐朝经济渐渐复苏,但在粮食储备上却显得有些不足,分布在大唐各处的知名粮仓都存在空仓的现象。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讯息。


粮食是国家资源,一日不可或缺。


储备粮食,正是为了防止突发意外。就如突发的战事,突发的灾难,这些都需要用上粮食,而且需求不低。


一但战事、灾难来临,一个国家拿不出储蓄的粮食,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民变。


大唐粮仓的空仓,正是缺粮的危险讯息,是不可不解决的长远问题。


满朝文武针对这一点议论纷纷,但大多都是一些解决当前问题的死办法。比如魏征的提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确实少粮,但大唐百姓富足,家家皆有余粮,可以收购来以防万一。


这个办法古时候也有,成效非常好,可只能指标,不能治本。能够填满粮仓,却不能增加粮食的产量。一但战事来临,同样的情况将会再次发生。


大唐想要征战四方,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物资力量作为后盾,很显然现在的唐朝没有这个力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人!只有人多才会有生机,才会有希望。


隋末大动乱造成的伤害太大太惨,官方曾经整合过人口统计:大业五年,全国人口大约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可到了武德年间,却仅仅只有两百余万户,锐减了几近四分之三,将近三千五百万人死于动乱之中。现在天下各地十室九空,又哪来的粮食!


针对这粮食一事,满朝文武商议了整整一个多时辰,想到的办法不少,但真正能够改变长远的主意却始终没有。


罗通想了想,从容的站了出来道:“陛下,储备粮食困难,关键在于人,人少粮食总产量自然上不上去。因此臣认为根源还是取决于人,如何提升人口,才是长远之计。”


李世民也想不到罗通会在政务上发言,而且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微笑道:“罗爱卿言之有理,人口即是繁华的象征,扩充人口至关重要,只是关于这点并不容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