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扶明录 > 第1429章 建学堂的打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29章 建学堂的打算

  扶明录

通州紧邻大运河土地肥沃又便于浇灌,皇庄在那边也拥有大片土地,足够消耗三分之一的种子,余下的则可在通惠河以及城北的温榆河,清河河畔寻良田种植。


一般沿河靠水的良田都在勋贵手里头,但这一次常宇不管是谁的地,只要空着他就要种,而且这种事不用他出面,今儿一早崇祯帝已召集京中勋贵议此事,相信没人会反对,反正空着也是空着,让他种一季换些种子也值,何况这大饥荒节骨眼谁要是反对那就是不上道,能舆论给骂死。


大批难民前往通州去耕种,让北京城压力顿减了许多,首先城中没那么拥挤和喧闹,其次常宇也有心借此机会将难民朝通州分流。


通州城几个月前被鞑子给屠了城几成废墟,眼下正好趁机将难民安置其中,只要给予适当的政策照顾,常宇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在此扎根繁衍,用不了多久,这个码头重镇又会繁荣昌盛起来。


以常宇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很多事已不用亲力亲为,便如这次推广种植番薯和土豆应对饥荒的事,他和崇祯帝商议好,然后便交给锦衣卫来执行命令,同时委派农业专业宋应星全权负责。


“爷,赏点银子吧”常宇背着双手正沿街往西走时,便被十来个衣衫褴褛的小孩给围住了,身后宋洛玉眉头一皱便要向前驱赶时常宇轻轻摇摇头,掏出身上碎银全都赏了,小孩们乐开了花,嘴里不停说着感谢的话。


“乞讨总非长久之计,为何不寻些事做”常宇问拿个领头的孩子,看上去有个七八岁。


“俺们也想找些事赚口饭吃,可是用工的都嫌俺们小不用,连官府都不用说浪费粮食……”。


常宇微微叹息,心中想着城中至少有数千儿童,总这般流浪下去倒也不是办法,得想个办法安置一下,但一时却也无计。


毕竟不可能白养着啊,那可是数千张嘴。


“小孩子能做些什么工呢?”常宇皱眉嘀咕着,宋洛玉叹息一声:“偷鸡摸狗拔蒜苗,再大了些估计就会抢了”只是她这随口的一句话却让常宇陷入了深思。


在后世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两代人的掌中宝,学校课堂游乐场自由的成长,但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出身富绅豪门,根本没几个有机会读学堂,更多是自小就精通各种家务和农务。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这话可能让人觉得俗气可笑,但细想之下,难道不是么?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下一代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


便如眼前这一代孩子,他们目不识丁无一技之长,即便熬过这场饥荒大难不死,但未来又是什么,要么成为惯偷,强盗,要么传承父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就是他们的未来,同样也是国家的未来!


但若他们能入学堂读书识字,开阔视野之后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的话,那国家同样也会大放异彩。


所以,常宇决定要办学堂,其实他一早就有这个打算和准备,奈何被几场兵祸给搅和了,眼下难得不用外出打仗,那边好好搞搞教育吧。


可建学堂要花钱,请老师要花钱,养这帮孩子也得花钱。


钱钱钱……


这种事搁在别人身上自是头都大了。


但常宇心里已有了计划,钱对他来说真不是什么难事,并非他有钱,而是他能弄到钱,多了没有但筹办个学堂绰绰有余。


而且他也打定主意,要建就建新式学堂,读书识字是基础但不决不是唯一,虽不能说读书人完全无用,但是只读那些四书五经你丫就是研究的再透彻,分析的再明白又有个卵用,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所谓科教兴国,是时候将数理化放在c位了,虽不指望能一步登天,但至少先普及些基础知识,至于能否所为便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常宇也知道,一旦自己的这个计划拿出来,会引起很大的议论性,毕竟在古代化学物理什么的都被一概而论的称为旁门左道,不是主流学术,这时候还是看谁研究的文学思想研究的好才是大佬,数学也才仅仅刚接近主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