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鉴宝人生 > 第五百九十七章 做好事的收获(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九十七章 做好事的收获(下)

  鉴宝人生

"琛哥,这只盒子你破解的怎么样了"刘思哲连忙问道</p>


楚琛回道:"还有最后几步了,我估计到涪城的时候,应该就能把盒子打开了……"</p>


接下来,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就如同楚琛说的那样,等他们的车子将要到达涪城的时候,机关盒总算被他破解成功了</p>


打开盒盖,里面就像楚琛先前"看"到的一样,四周都铺满的棉花,一点缝隙都没留下</p>


刘思哲迫不及待的说道:"我说吧,机关盒里面怎么会不放东西,琛哥,快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p>


王先功和胡勇也紧盯着楚琛手上的动作,他们同[,!]样也都对盒子里面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p>


楚琛拿出一只塑料袋,先是把盒子里压的非常结实的棉花拿出来放到袋中,马上就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印盒,映入了大家的眼帘</p>


印盒不大,高不过8公分左右,盒子应该是彩用明末清初的工艺制作而成,呈圆角四方形,盒身子口,与盖扣合,盖面微抛,子母口均饰凸线</p>


楚琛仔细观察过后,发现全盒采用珍贵紫檀精工细作而成,呈现规整庄重之态,沉浑敦厚之感,方正大气紫檀木色静穆深沉,打磨细致,材质纹理隐约可见,配上铜件装饰固定,尽露清妙淡雅之文人气息,颇为难能可贵</p>


看过印盒后,刘思哲就不禁赞叹道:"这只盒子不错啊,要是如果里面有印章的话,我觉得肯定不同凡响"</p>


"到底怎么样,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楚琛笑着把盒子打开</p>


看到盒子里面的东西,刘思哲就睁大了眼睛说道:"这……这是印玺啊!"</p>


其实,不光是刘思哲,连楚琛也同样的万分惊讶,之前他虽然用了灵宝眼,但也只是看到印盒而已,并没有深入探究,因为他怕如果盒子里面的东西太过贵重的话,当时他会情不自禁的露出惊讶的情绪</p>


而结果也确实让他非常的震惊,居然盒子里面放着的是一方印玺!</p>


印玺的作用想必大家应该都了解,这方印玺方阔四公分左右,高五公分左右,由和田上等羊脂白玉琢制,玉质温润,玉理精坚,冰洁无瑕,不着一尘</p>


其包浆自然亮丽,印钮雕刻一蟠龙,为典型的明初时期的风格,其工艺精湛,细碾精琢,线条遒劲,刚柔相济,可见治玉艺师超凡的技艺</p>


楚琛把印玺翻过来,露出了印文,王先功顿时瞠目结舌,惊呼道:"这……这……居然是"大本堂记",这怎么可能!"</p>


王先功口中的"大本堂"是为明初皇子读书之地,如明《皇太子标传》,就提到过大本堂:"洪武元年册为皇太子……会大本堂成,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后征四方名儒,伴读太子及诸王,分番夜直,间与赋诗,商榷政事"</p>


据史料记载,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制玉质印章一枚,赠给当时的皇太子此玺为蟠龙钮,方阔一寸二分(4),高一寸六分,印文为"大本堂记"显然,楚琛手中的印玺和记载当中的一模一样</p>


说起来,明确记载明朝制作宝玺是在洪武元年在这之前,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想镌制国宝,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材料,因此一直拖而未决</p>


这年正月的一天,有一位叫胡浮海的商人向朱元璋进献了一块美玉,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之宝,产于于阗(西域),可以用来制作御宝</p>


朱元璋闻讯高兴异常,忙召玉工验看,果然是一块良玉,于是朱元璋便下令用这块玉刻制了一方国宝洪武二年九月,又制作乘舆六玺终洪武一朝共有御宝十七方</p>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德九年正月,皇宫发生了一起大火,十七宝损毁严重因此嘉靖十八年二月又进行了补造根据《明世宗实录》的记载,这次共补造十一枚御宝,其中除四方为洪武十七宝原有之外,其余七方都是新添制的,这样,掌于尚宝司中的御宝共计二十四方,以后再没有改变,成为定制</p>


其实,说起来这枚印玺只算是闲章,不过就算这样也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明人留下来的印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闲章还都是石质的</p>


而以楚琛眼前这方印玺的材质来看,所用玉料很可能就是当初胡浮海献给朱元璋的那块美玉,和那些石质的闲章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因为正德年间那场大火造成的影响,也间接的提升了这方印玺的价值</p>


而且,现在故宫藏有的明代宝玺,虽然印文一样,但却并不是原印,因此,眼前这枚朱元璋赐于皇太子的印章,更加显得难能可贵……</p>


()</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