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鉴宝人生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地里的宝贝(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二十五章 地里的宝贝(续)

  鉴宝人生

虽然釉里红拔白也可能出现飞红现象,不过像此罐这样明显,多少还是有些耐人寻味。</p>


另外,楚琛还在釉层中看到针眼、粘渣和毛边,这到是和元釉里红的特征基本一致。而后他拿出放大镜,观察着釉层里面的汽泡。</p>


一般古瓷器釉内都会蕴藏着气泡,这是因为胎体和釉中及空间气体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釉中气泡的大小、多少及布局,都因各时期不同的胎质、用釉、窑温、燃料及烧制技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大小气泡及排列状态。</p>


我国的古瓷器专家,对各个时期的釉中气泡都着精彩的描述,像之前提及的“聚沫攒珠”、“寥若星辰”等等,都是他们经过细心观察而得出的结论。</p>


万物有形成,当然会有消亡,而这种釉中气泡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在古陶瓷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死亡气泡”。</p>


釉中“死亡气泡”指的是瓷器随着时间的久远,在大自然的催化下,釉中气泡自行消亡的一种变化现象,所谓死亡气泡即是气泡自行破裂,留下气泡圆点痕迹,又随着时间延长,在破裂气泡的痕迹中呈现黑色斑点。</p>


瓷器存世的时间越长,死亡气泡就越多。当然,气泡的死亡与胎釉的技术制作有很大的关系,好的窑口,釉层肥厚,对气泡起着较强的保护作用。</p>


但是,气泡的死亡是大自然一种不可抗拒的演变规律,因此,无论釉层有多么肥厚,到了一定的年限,其中总会有“死亡气泡”产生。</p>


根据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专家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在清后期,和现代瓷器都不存在死亡气泡,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p>


在30倍的放大镜下,楚琛看到了釉内有小部分的“死亡气泡”,破裂的气泡中呈黑褐色。而这正是元釉里红的典型特征。</p>


看到这里,楚琛轻轻的皱了皱眉头,如果以“死亡气泡”来判断,此罐应该是件真品,但刚才那两处地方是怎么回事?这让他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p>


过了半响,楚琛暗自摇了摇头,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发现对“死亡气泡”这种现象仿制成功过,不过万事没有绝对,有道是高手都在民间,谁也不能对此百分之百确定这一点一定就仿制不出来。</p>


当然,也许是之前怀疑的胎骨和飞红,也是偶然的特例也说不定。</p>


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因此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p>


这只釉里红罐确实有明显接胎痕,而且楚琛用手一摸,可以明显摸到到内壁凸起约1、2毫米不等、粗细大小不规则的胎接痕,并且有圆润细腻的质感。</p>


而后楚琛把罐朝着光线细细观察,只见罐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明显可以看到壁砂眼以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腹上部并没有经过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p>


楚琛用强光手电对着这些稀朗砂眼,可以看到里面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这引起也被称阴阳光点。</p>


最后,楚琛又把这只釉里红罐的纹饰仔细打量了一遍,从瓷器上刻画的云龙赶珠纹来说,制瓷大师的构思可谓惟妙惟肖,如果没有反复揣摩,那是很难理解该罐画面高超的艺术内涵的。</p>


以整体来看,如果除去对胎骨以及飞红现象的疑惑,这只釉里红罐应该是一件元代的釉里红精品,可惜的是,对于古玩的鉴定来说,从来没有“如果”两个字。</p>


于上楚琛自然而然的对这只釉里红罐用上了异能,不过结果却既在他意料之中,又有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让他一时间都有些感叹直来。</p>


“楚先生,不知道我这只釉里红罐,您觉得如何?”</p>


老胡有些忐忑的问道,虽然他因为年龄而对楚琛的眼力有些怀疑,不过楚琛毕竟顶着刘老高徒的帽子,因此,他对楚琛给出的结论还是非常在意的。</p>


从之前老胡的述说中,楚琛了解到,这只釉里红罐可是花光了老胡所有的积蓄,因此,当他看到老胡希冀的眼神时,实在有些不忍把结果说出来。</p>


只是这件事情老胡早晚都要面对,于是楚琛还是据实说道:“这只釉里红罐品相完整,艺术水平非常高,如果单以这点来说,我可以给它打个十分,不过如果以元代的釉里红罐来打分,我只能给它零分。”</p>


听到楚琛前半段的结论,老胡的脸上情不自禁的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不过当他当听到最后时,不由的惊呼了一声。</p>


“什么?零分?这怎么可能!”(未完待续。)</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