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鉴宝人生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拍卖会(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一十九章 拍卖会(二)

  鉴宝人生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青玉的使用量也比白玉大,直至汉代,白玉开始受到重视,以至到现在,白玉的价格是青玉的好几倍。</p>


不过因为和田白玉资源的枯竭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再加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国民“君子爱玉”的情节被激发,收藏和田玉的人群不断增长,现在青玉已经逐步被世人慢慢的重视起来,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p>


“琛哥,你还真打算把这支玉如意送给我爷爷啊?”刘思哲有些惊讶的问道。</p>


楚琛呵呵笑道:“我当着大家的面,说要送给师傅,怎么可能反悔?”</p>


刘思哲闻言嘀咕道:“难怪我爷爷会这么喜欢你,又让这些人有了好印象,又讨了爷爷的欢心,琛哥,你还真是个人精啊!”</p>


楚琛随手给了他一个脑瓜子,笑骂道:“什么人精不人精的,我的心机有那种重吗?”</p>


刘思哲嬉皮笑脸的说道:“嘿嘿,开个玩笑嘛!……”</p>


正当两人说笑的时候,台上又拍完了两样东西,一件玉梳子还有一支毛笔,分别以一万五和一万二成交。</p>


不过接下来的拍品让所有人都提起了兴趣,楚琛更是轻咦了一声:“倒流壶?”</p>


倒流壶,又称倒灌壶、倒装壶,是瓷器当中的一种独特的种类,由于其设计巧妙绝伦而闻名于世。</p>


倒流壶的壶盖为不可打开的虚设盖,装酒时需将壶倒置,酒由底座的小孔注入。当放正壶之后,注酒孔处滴水不漏。其奥秘在于壶中有两个隔水管,一个通壶腹与壶底的小孔,由于壶腹的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注酒孔处不会漏酒。另一个隔水管在壶嘴处,同样的原理确保入酒时酒不溢出。</p>


目前发现最早是宋代时期耀州窑青釉剔花倒流壶,展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华夏第一壶”。</p>


“大家没有看错,此壶正是北宋耀州窑青釉倒流壶。”陈大有为大家介绍道:“此壶高十六公分,整体似一梨状,上部作双蒂式假壶盖,系虚设,不能打开。顶端与腹一侧置飞凤式提梁,凤首指向的另一侧贴塑mǔ_zǐ 狮。母狮张口作壶流,子狮在母狮腹下吸吮,造型生动、逼真。”</p>


“肩腹之间装饰乳钉纹、垂三角纹各一周。腹部刻缠枝宝相花纹,下刻仰莲纹一周。刻花技术熟练,刀锋犀利,线条活泼流畅,布局适宜。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正置滴水不漏。腹下附圈足,略外撇……”</p>


还没等陈大有讲完,台下就有人打断道:“老陈,这东西有问题吧,我怎么觉得和博物馆里的那只一模一样啊?”</p>


对于那人打断自己的话,陈大有到也没有生气,笑道:“我说老全,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心急啊,这东西外形确实和博物馆里的差不多,不过博物馆里的那只通高是十九公分,这只是十六公分,而且那只是剔花,而这只是刻花,至于其他的,你们自己上来看吧,东西真不真,我这也不能打包票的。”</p>


等陈大有说完,大家呼啦一下都站起身来,坐在前面的,更是直接就跑上台,看了起来,不过马上就摇了摇头下台了。</p>


接下来,众人一个一个轮流上台,不过绝大部分人都好像对此壶不是很看好,不过现在是拍卖会,也可能是故布疑阵。</p>


因为时间的限制,很快就轮到了楚琛,他把壶拿到手中,先是迅速的粗略一看,只见此壶器形完整,包浆喜人,显然是经常把玩所致。此壶胎为铁灰色,外施化妆土,并有含有黑色铁质小颗粒和气孔,这很符合当时耀州窑的时代特征。</p>


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器物反面挨近足部及底部呈现漏施釉的状况。这些漏釉的露胎处,呈现出一些酱色的氧化铁所造成的小斑块。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处,隐约透露出一些淡褐色,这是因为胎土中所含铁的成分较高的缘故。而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工艺特征。</p>


另外,此壶的装饰手法为具有浮雕特征的刻花,刻花工艺宋初偏晚出现,此期已经达到最高水平,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p>


刻花又称“偏刀”,即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纹样的轮廓线,再在其旁用刀具余刻,然后剔掉直刻和斜刻后夹在刀痕中间的地子,使纹样突凸,施釉少剖浇后呈现出花纹清晰、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p>


此壶的刻花手法高超,把壶上的花卉刻画的栩栩如生,摇曳多姿,已经差不多是宋代刻花的最高水平,颇为难得。</p>


最后,楚琛用手指在壶体轻敲,声音清脆,正所谓“击其声,铿铿如也”,至此,就算不用异能,他也已经能肯定,这应该是一件真品,而且几百年下来,品相还如此完整,可以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未完待续。)</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