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帝王秘事 > 第 6 部分阅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6 部分阅读

  帝王秘事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掘开慈禧的清东陵,盗得了大量的珍宝,极受慈禧青睐的大太监李莲英嗣长子李成武,在其爱月轩笔记中对这些陪葬珍宝有详尽的记述,对陪葬品的数量和价值都有说明。


光是置放在慈禧脚两边的翡翠西瓜,就值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这么多的珍宝不少来自她过寿和过年节时收受的礼物。


慈禧对送她的年礼很在乎,会一件件看,喜欢的就留下来用,不用的就锁进库内,也许再不去看上一眼了。这些礼物包括细小的用品珠宝绸缎,甚至还有衣服,应有尽有。慈禧28岁与慈安一齐〃垂帘听政〃,至她74岁死去,执掌大清江山长达半个世纪,每年过年要收到多少礼物有时一年就能收到满满几个房间。


因为礼物太多,慈禧设有专门收藏间,这就是〃锁在库内〃一说的由来,德龄就管过这个〃仓库〃。慈禧地宫中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有不少人对此一直感到疑惑,哪来那么多珍宝看到这应该明白一点了吧。


袁世凯拍马送珠宝袍


慈禧很在乎年礼,臣子则把送年礼看作是巴结晚清〃第一女人〃引起她青睐的绝佳机会。


袁世凯做直隶总督时送给慈禧的年礼是一件十分奢华的黄缎袍,这件事外人很少知道。怎样的奢华上面用各种颜色的钻石珍珠镶成一朵牡丹花,叶子是绿宝石的。


慈禧一眼就看中了袁世凯送的礼物,喜欢得不得了。


德龄透露,新年第一天,慈禧就穿到了身上,但因为镶满了宝石,太重了,穿起来可能不是太舒服,后来就收藏了起来。有一次,慈禧要接见一位外交官,德龄劝她穿上这件衣服,慈禧没有采纳,可能就是太重的原因。


实际上,袁世凯可能根本就未把这年礼当件衣服送啊,不过是把珠宝镶到衣服上,比直接送珠宝更巧妙而已,慈禧竟然还真穿了一天,真有她的。这件〃宝衣〃后来也应该进了慈禧的地宫,陪葬了。


袁世凯是个很会送礼的人,他审时度势,拍马有方,有的官员却忽视了这一点,礼虽重却不称慈禧的意。比如,慈禧如果有了,再送类似的,她就不会觉得稀罕。德龄姐妹俩与母亲送一些他们从法国带来的镜子香水及各式化妆品,这些都是当年国内看不到的稀罕物,慈禧十分高兴。


就在同一年春节,知道慈禧喜爱珍珠的两广总督与袁世凯一样,也送了份极为贵重的礼物,是四袋上好的珍珠,每袋至少有千粒,大小一样,式样相同。


德龄透露,慈禧已有许多珍珠,对这个礼物没太在意,只说了一句〃还好〃可见过年送礼也不能随便送的,得动脑筋,得注意受礼对象的喜好,否则花了大钱可能还不落好。


慈禧有极强的虚荣心,除了臣子要给她年礼,皇帝皇后和宫妃们也不例外。


但相比大臣送珍宝什么的,慈禧对家人身边人送的礼物,更看重亲情的含量,所以多是些亲手做的东西,比如鞋手帕围脖手袋之类。丫头太监们,往往送一些糕饼点心之类的东西。


虹桥书吧hqdoor


第108节:〃老佛爷〃除夕掷骰子


〃老佛爷〃除夕掷骰子


慈禧是大清朝的〃老佛爷〃,平时上下就是围着她一个人转,顺从她的旨意,过年了则更是。


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慈禧要去敬神和祭祖。下午两点,要行〃辞岁典礼〃,在皇后的带领下,宫妃家人侍从等依等级高下排列成行,一齐向太后叩头。


礼仪结束后,慈禧要出点〃血〃,给每个人一只红缎做成的绣金小钱袋,里面放着一些压岁钱。


现在大年三十,大多数人家都会围在电视机前,tv的春节晚会〃守岁〃,过去没有春节晚会,百姓之家就是打打牌,掷掷骰子,或是出去听听村戏说书什么的。帝王家在这一夜内容自然要丰富多了,还会有通宵的娱乐活动,相当于〃春节晚会〃。


但慈禧除夕比较喜欢的活动是掷骰子。德龄回忆,〃没有一个人想上床睡觉。太后提议我们玩骰子,给每人赏一些钱,多的达二百两。她让我们用心点,赢钱才好。我们当然是极用心的,生怕赢了太后的钱。〃


但玩够了,慈禧〃开心一刻〃就到了,会把她自己赢的钱都放到地上,让大家都来抢,以此取乐。于是宫女下人都一拥而上,拼命抢夺,让慈禧开心。以后几天,慈禧都会玩〃撒钱〃的游戏,有钱〃抢〃,大家也开心。


hqdoor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109节:让儿媳陪着听〃yín 戏〃


让儿媳陪着听〃yín 戏〃


天快亮时已是大年初一了,撑了一夜的慈禧肯定累了,会回房休息。在她醒后,宫女会捧着几盘代表平安的苹果,几盘代表长寿的青果,表示更新的莲心,到慈禧的房间,讨她的欢心。慈禧见了高兴,也要对大家说几句祝福的吉祥话。这时候,大家都要站在旁边,等她梳洗完毕,向她拜年。之后,大家才会给皇帝和皇后拜年。


慈禧最喜欢听戏,而且最喜欢听的是yín 戏。为这,大太监安德海特地在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慈禧看戏。还专门召集了一班梨园子弟,排演戏剧,尤其是在yín 戏方面下大功夫,博慈禧一乐。


有时候戏太下流,连陪听的皇后儿媳妇都觉得坐不住。大年初一,戏自然是少不了的,根据慈禧的意思,会在宫内的院子里临时搭一个戏台。慈禧一般坐在靠近客人和宫妃用的走廊附近,当然包括皇帝皇后在内,家人身边人都要陪她看戏。


而在这一天,慈禧也会有百姓人家老奶奶的仁慈,一改平日的威严。德龄就感受过一回,她回忆,〃朦胧中,我感到有个东西掉到了我嘴里,就猛地醒了过来。睁眼一看,原来是一片糖,我马上就吃掉了。走到太后身边,太后问我糖好吃不好吃,又让我不要睡,多玩上一会儿。太后这么高兴的样子,我还从没见过呢。她开起玩笑来,简直就像个孩子,让人没法相信这就是以前那个令人敬畏的太后。〃


一直到傍晚时分,初一大戏才差不多唱完。这时,慈禧会即兴表演,超级票友的她让太监们奏乐,亲唱几首小曲过把戏瘾,宫女们也跟着她唱了起来。正在兴头的慈禧又命太监唱,票友级太监自然唱得很专业,但却难为了平时只知道〃咂〃的太监,根本就不会唱。老佛爷的话谁敢不从,只得扯开鸭嗓嚎上几句。这么一来戏剧效果就出来了,不止慈禧笑了,大家都笑了,满堂喝彩。


看来,不论是普通的百姓之家,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家,过年图的就是一个字,〃乐〃。而慈禧,除了一个〃乐〃,还借机积攒到了大量的陪葬品。



这本书是〃梧桐树下戏凤凰〃书系的第二本,第一本是盗墓史记。


我本来并不想让书系中的第二本书以〃宫廷杂史〃的形态出版,我计划中的第二本书是皇家文化中的帝王陵专题。但在我博客上公开了写作中的部分章节,并得到网友青睐后,不久即发现这样的揭秘新书〃层出不穷〃。于是,我干脆停下了写作,变换着选题。但这样写作的后果是,哪一本书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型。


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出版圈的朋友希望我出一本合集。特别是,在我的新浪博客点击量突破了千万大关,进入新浪博客百强后,这种〃出版策划〃就更多了。但最后我都婉拒了,我觉得不能那样〃攒书〃现在中国出版界〃攒书〃现象太严重,去忽悠读者,中国读者兜里的铜板并不多,出书要对得起良心。


在博客点击近3000万的时候,我碰到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审资深编辑吕薇老师。吕老师说我的稿子已够出几本书了,应该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了。我回头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决定把书稿交给她。我这里,谢谢吕老师和她所在的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厚爱。


但真正这么定下后,我还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因为我不想出版所谓的〃博客书〃。我便把书稿翻出来,重新写作,一方面丰富内容,添加撰写新篇;另一方面调整章节重拟标题。读者现在看到的,便与博客上公开过的部分内容有明显区别了,应该有了新鲜感,以保证我的新书有新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重写〃还有一个防盗的原因。因为部分放在博客上的书稿时常被盗抄转载,搞得网络到处都是,在奈何不了网络无序的情况下,我只好〃留一手〃,剪辑后再放上去。所以,在决定正式出版后,我不重写作不重整合也不行。


我在上本书的〃后记〃中便说了,写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事情。特别是文史写作,即使是古人的一句话,查询起来也可能耗去一天时间。查阅史料是很烦人的事,我参照套用了不少古代现代学者的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少走了不少弯路,谢谢他们。而且,不少时候都〃不敢往下写〃,这方面的专家太多了,如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我担心自己写作出错,班门弄斧,出历史的洋相。


还有,我没有专门的写作时间,我现在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我首先得保证我的新闻采访报道不受影响,这是我的职业态度,否则我宁愿不写书。这也正是我写作出书计划一再停滞的根本原因。


幸运的是,我在写作过程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新书付梓之际,向我的夫人刘晓洁儿子倪春明堂兄以才,新事宗波前同事王浩等表示感谢最后特别应该感谢还有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著名时事辩论会栏目主持人程鹤麟先生和台湾知名传记作家台湾新新闻周刊资深主笔王丰先生,非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倪方六


2008年10月17日晚,于南京莫愁新寓郁金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