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四百九十一章 烽火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九十一章 烽火台

  三国之无限召唤

黄祖正神思之时,身后脚步声响起,一名年轻的小将登上城头,正是他的儿子黄射。


“父帅,你让儿在北面汉水沿岸修筑的烽火台,儿已经修好了。”黄射拱手道。


黄祖微微点头,赞许道:“这件差事你办的不错。”


这时,黄射却又狐疑的问道:“父帅,陶贼的主力皆在长江,咱们为何要花力气,在汉水修筑烽火台?”


夏口一城,乃是位于汉水与长汉的交汇之处,位于汉水东岸,长江北岸。


从上游取夏口,自然也就有两条路,一条是由襄阳沿汉水南下,另一条,则是由江陵沿长江东下。


黄祖逃至夏口后未多久,蒯越也跟着逃至,正是蒯越建议黄祖,在汉水沿岸修筑烽火台。


“这就要问蒯异度了。”黄祖的目光,看向了身边的蒯越。


蒯越便捋须道:“陶贼若想攻夏口,必会顺长江东下,所以我们的主力舰队,必须要集中力量,去防备夏口以西的长江一线,不过我们都知道,那陶贼可是诡诈的很呢……”


蒯越话锋一转,抬手遥指北面,“汉水方向,看似没有什么威胁,但那陶贼最善于出奇,我就怕他趁着我们主力尽数防范于长江,却暗中派一支偏师,沿汉水南下,从北面突袭夏口,所以才要让少将军在汉水沿岸设烽火台啊,可以随时报警,好让黄将军抽兵回援夏口。”


此番话出口,黄射方才是恍然大悟,不禁赞叹道:“还是蒯先生高明,对那陶贼了如指掌。”


蒯越嘴角掠起一丝得意,却又自嘲道:“我也是没办法啊,跟陶贼交手这么多次,多少血的教训,才让我摸清了陶贼的用兵套路,此贼用兵,可以说就一个字——奇,只要我们能防得住他出奇兵,陶贼便将束手无策。”


蒯越又是一席话,俨然已窥破了陶商的虚实。


黄家父子二人,脸上不由浮现出赞叹之色,仿佛有蒯越这个谋士在身边,让他们更多了几分坚守住夏口的信心。


虽如此,黄射却依旧顾虑道:“就算我们修了烽火台,可陶贼赤壁大胜,六七万大军顺流而下,咱们光凭手头兵马,当真能挡得住吗?”


“当然挡得住!”


蒯越回答的斩钉截铁,又不紧不慢的分析道:“陶贼之所以赤壁能胜,并非胜在他水军真的有多强大,而是胜在我们火攻之计被识破,又恰巧刮起了西北风,所以我们才会大败,陶贼也是趁着我们军心动荡之计,才能一举攻下赤壁,现在的形势却不同了。”


顿了一顿,蒯越冷笑道:“黄将军重组江夏水军,尚有一万精锐之士,战船四百余艘,又有夏口这座坚城,只要我们坚守不战,必然能守得住,况且……”


话锋一转,蒯越又手指东面,“吴军虽在赤壁遭受重创,但两万多兵马却安然逃回了柴桑,实力尚在,且夏口一失,吴国门户大开,我料想孙策必然不会坐视不利,必会再调战船和援军前来援救,只要我们撑他个把月,吴国援军大举赶到,陶贼还有何可惧。”


听了蒯越一番分析,黄射彻底的恍然明悟,眼神中残存的担忧,也烟销云散。


黄祖更是一声不屑的冷笑,轻蔑的目光射向滚滚长江,傲然道:“陶贼,有胆你就来攻吧,我黄祖就是荆州最后的希望,有我黄祖在,你就休想鲸吞荆州!”


狂烈的笑声,回响在夏口城头。


……


赤壁,魏军大营。


数万大军休整三日,陶商便打算尽起水陆大军,杀奔夏口,灭了黄祖,消灭掉楚国最后的抵抗势力。


至于逃到荆南四郡的刘琦,无非是废材一个,陶商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已派魏延和英布,率五千兵马由湘水南下,直奔长沙郡,去收拾刘琦。


近七万的水陆大军,只等陶商一声号令,就可以迅速南下,直奔夏口而去。


于此同时,陶商已经派了徐盛,以催运粮草为名,先行一步赶回襄阳。


在那里,陶商已经准备了两千兵马,还有近三十余艘船给他。


这是张良给陶商献上的计策,张良认为,赤壁一役之所以能大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南风转北风”,即使吴楚联军大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魏的水师就可以横扫长江。


相反,逃回夏口的黄祖,麾下尚有一万精锐的江夏水军,这是一支战斗力相当不可小视的力量。


所以张良认为,大魏水军就算挟着赤壁大胜的余威,顺流东下,未必就能够击败黄祖的一万坚城。


况且,就算击败了黄祖水军,想要短时间内攻克夏口坚城,也非是件容易事。


那时候,若等到孙策重整旗鼓,率吴国援军再次赶赴夏口,这场战争就很可能再次演变成一场持久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