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八百九十六节 风起南国(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百九十六节 风起南国(3)

  我要做皇帝

“这些与吾何干?”袁盎抬起头,看着刘阏。


早在三十年前。他就已经明白一个道理:跟着胜利者,才能活下去。才能荣耀下去。


与失败者为伍,无论如何,都是错误。


不仅仅祸及家人,还要遗留千古骂名。


就像,那些在诸侯大臣发动政变之时,拿着武器,呐喊着‘保卫天子,保卫社稷’,英勇战死的南军士卒以及陈尸于未央宫和长乐宫中的诸吕亲信。


他们。难道不是好汉子,难道不是英雄?


但失败了,自然理所当然的被人踩了一万脚,永世不得翻身!


还有,周勃,何等英雄啊。


还不是说驱逐就驱逐,说关押就关押。


一句‘吾今日始知狱卒之贵’中的辛酸,有几人能知?


而他袁盎,向来善于投机。


从诸侯大臣串联之时。他敏锐的发现,诸吕都是饭桶,难成大器,于是果断反水。当了卧底。


然后,当太宗开始想要收权时,他又第一个响应。当面给周勃难看。


即使周勃向来与他为善,视为朋友。


也如现在。


当袁盎发现。有条船貌似已经在下沉了。


他当然不会傻兮兮的继续留在这条船上等死。


他当然会想法设法的跳到另一条更坚固的船舶之上,然后好整以暇的看着沉船里挣扎的落水之人。


如今的天下。考举大势已成,当今大势已成。


想要逆转,除非时光倒流。


但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顺应大势,不要当那个妄图阻挡历史车轮的可笑螳螂。


但应该怎样顺应大势呢?


“当然,是要做当今所想要的做的事情”袁盎在心里说道。


他袁盎伺候了老刘家三代天子。


对这些家伙的秉性,真是了解的无比透彻。


当今,高祖刘邦,在面临项羽追兵时,毫不客气,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和老爹都丢给了项羽。


当项羽威胁要烹太公时,更恬不知耻的说了一句:请分一碗给我啊


太宗皇帝,看上去似乎爱民如子,真真是圣人。


但谁又知道,他为了收权,先是毫不留情的驱逐了扶立他的周勃,然后又逼死了忠心耿耿的郅候,及至寻找了一个借口,将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壮武侯宋昌打落尘埃。


由此,彻底掌握了军权。


先帝也不赖,虽然在位不过三年,但剪除诸侯宗室,毫不留情。


至于今上


只能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传说,高皇帝从秦宫废墟之中,寻找到了一卷杨子”袁盎在心里揣测着:“现在看来,这传言是真的”


杨子为我,不以物累。


老刘家的行事作风,岂非正是如此?


“所以,于刘氏而言,情义无足轻重,有用才是关键”袁盎在心里想着。


就如同古人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想要不被藏良弓,烹走狗。


就只能拼命向皇帝证明自己。


怎么证明?


一者对内,帮皇帝抚平他想抚平的东西。


一者对外,帮皇帝做到他做到的事情。


此时此刻,在袁盎看来,当今所想要做的事情,无非两件。


一,对内收权,中央集权,要真正唯我独尊,一言以为天下法。


二,对外征服,开疆拓土,要四海宾服,万国尽臣妾。


袁盎只是个文官,带兵打仗的技能虽然点了,但没点满。


对此,他有自知之明。


所以,他只请了老朋友季心南下。


但这对内嘛


这长袖善舞,挑拨离间,正是他的特长。


“今上想要东宫不敢干政”这个事情,袁盎已经清楚的认知到了。


当年先帝崩卒,太皇太后一度临朝称制。


但今上硬是用水磨工夫,一点一滴的从东宫那里把权柄拿了来。


即使如此,东宫依然有着巨大影响力。


在法理上,东宫依然可以对西宫发号施令。


老祖母要训诫孙儿,孙儿难道还敢反抗不成?


只能乖乖的去听训。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今上的耐性正在逐渐耗尽。


现在的局面,就是今上耐性耗尽的结果。


不然,天子虽然有承诺不干涉赵楚两国的君主人选。


但,他完全可以去跟东宫商量,陈之以情晓之以理,东宫又不傻,只要皇帝跟他讲清楚厉害,他当然会知道,长久空缺诸侯王国,会发生什么事情。


就像当年他袁盎入宫,对老太太讲了郑国的故事后,老太太不就立刻明白了过来?(未完待续。)


ps:啊,一个月就这么快结束了


5月份,怎么说,是一个颓废之月啊


到今天为止,才更了25字。


连上个月也不如


但是,没办法,颈椎病与卡文,双重折磨使我没办法集中精力去想剧情


好在,最近找了个偏方,虽然苦了点,但效果还是有


6月份,努力!加油!


另外,马上儿童节了,祝大家节日快乐!人人都像孩子一样去欢乐吧!


想友一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