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六百五十九节 【南巡】(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五十九节 【南巡】(3)

  我要做皇帝

周亚夫立刻就拜道:“诺,臣谨奉诏!”


文禁闻言,立刻就叩首谢道:“微臣寸末之才,岂敢当陛下如此夸赞,丞相府中,才华远过微臣者不知凡几……”


刘彻哈哈一笑,调侃道:“爱卿,谦虚的有些过了头,这可不好。应该更有自信一些,更大胆一些,朕向来提倡,士大夫公卿列侯。率民更始,多进忠言,多献良策!”


被刘彻这么一调侃,原本有些肃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被冲淡了许多。


群臣纷纷放松心情,拜道:“陛下圣明,臣等为天下贺!”


这也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情况。


刘彻并不希望。今天的行程里,充斥着大篇幅的反腐、倡廉内容。


朝野应该将注意力和重心,集中到马政改革上面。


所以,他现在连谈都不谈太仆衙门里面的事情。


这些事情,自有廷尉和御史大夫料理。


身为皇帝,刘彻并不需要插手进去,以免掀起一场浩大的政治风波。


“文爱卿说的有些道理,朕自会考虑爱卿的意见,现在,卿先到一旁罢,朕再问其他人,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刘彻笑着说道,实际上,因为这个文禁的缘故,刘彻的马政思想脉络,已然展现出一部分在众人眼前了。


剩下的人,只要不顺,都会懂在这个基础上延伸。


所以,刘彻随意在走了两步,来到了一个看上去大抵是御史大夫衙门的官员面前,问道:“公可有所意见、建议?”


这是一个大概四十岁左右的官员,看品级,大约在千石左右,应该是御史大夫衙门里的中坚骨干了。


刘彻故意选的他,就是想看看,晁错手下,是否有人才可以发掘。


同时,也是在给御史大夫衙门里掺沙子目前,御史大夫衙门在晁错的领导下,愈来愈有些变成晁错的一言堂的倾向了。


这可不好!


尤其是御史大夫衙门相当于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嘴巴,很多官面上的事情,皇帝不适合说话时,都是由其代为发言。


若御史大夫衙门上下,都是晁错的人。


那这个皇帝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就难免有时候要出故障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问完丞相的人,自然也要给御史大夫的人一些机会。


要让人知道,天子是很公平的,决不会仅因一面之词,就做出决断,更能在舆论上,形成一种天子的马政是得到了朝野一致支持和拥护的形象。


这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有很大的好处。


若仅仅只是皇帝本人,一拍屁股,就做出决断。


那下面的人在执行的时候,就难免会阳奉阴违,甚至刷手段,磨洋工了。


但若是征询了众人意见后,推出的政策。


那么,谁敢捣蛋,谁就是跟天下,跟全世界作对。


类似这样的面子上的把戏,刘氏向来玩的极为熟练。


“臣持书御史元,昧死以奏陛下……”许是有了文禁的例子,此人表现的就更加自信和大方,顿首一拜后:“臣以为,前时文史官所言,或许不无道理,只是,臣所掌者律令也,不专其职,不置一言。臣仅以律法,试为陛下说之!”


刘彻点点头,持书御史,在汉室制度之中。其职权是被限定的。


根据规定:持书御史,主掌法律当其是非。


简单的来说,就是司法解释官。


当然,汉室没有司法解释和最高法官。


因此,持书御史的职责。一般是帮助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了解法律,并为法律的制定提供参谋意见。


在历史上,至宣帝时期,持书御史迎来一个崛起的时代。


宣帝重用持书御史,将他们视为国家律法的专家,常常听取和接纳持书御史们的意见,因此,持书御史被改称侍御史,成为了巨头。甚至能与九卿分庭抗礼。


如今,他们的地位却还很低,不过六百石而已。


但一般,能够资格担任持书御史的人,对律法和过往政策,都是非常了解的人。


这些人不被重视的原因也很简单天天宅在档案馆里,除非上司相召,不然就蹲在档案馆里研究律法政策,鬼才知道他们谁是谁?


一般在汉室,持书御史跟太史官一样。都是世袭。


爷爷是持书御史,父亲是持书御史,儿子也是持书御史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些人。是汉室法家中出了名的顽固派和榆木脑袋,就是法家内部,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喜欢他们。


但黄老派的贵族,却很尊重这些人。


因此,他们的日子倒也不算过的差。


常常能被一些黄老贵族延请为家庭教师,教导子嗣。学习法律。


刘彻也没想到,自己随手一点,就点到了一个持书御史,不禁有些感叹,自己运气也太好了吧!


刘彻不是很喜欢持书御史。


原因是前世穿越之初,他被禁足期间,皇帝老爹就是派一个持书御史给他讲了整整半个月礼法制度,讲的他脑袋都要爆掉了。


所以即位以来,刘彻从未按照传统,召见过任何一个持书御史,请他们为自己讲解汉律的前世今生和沿革,他宁可让颜异和汲黯,去把汉律给背熟。


但,持书御史们,却似乎一点也没忘记这个使命。


所以,逮着机会,就出现在刘彻左右。


今天,终于被他们抓到机会了。


刘彻也没办法,知道,这次是躲不过去了,只好道:“公请试言之!”


“诺!”这人顿首再拜,然后道:“昔者高皇帝命萧相国定法,贼律中曰:贼杀伤人畜产,与盗同法!太宗皇帝令曰:亡、杀、伤畜产,皆令以平贾偿之!九年,又禁犬入苑,伤畜产,臣以为,今法于牛马牲畜所加之法,还是太少太轻,不足以震慑奸邪,保民畜产,陛下当加法震之,以使百姓知伤畜之罪,令民爱畜!”


听他这么一说,刘彻也想起来了。


这确实是目前汉律中的漏洞。


此时,国家对牛马等重要战略牲畜的保护力度,确实有些偏软了。


以至于,民间有些游侠,故意杀死杀伤百姓和官府的牛马羊,然后丢下点钱,就拖着尸体回去饱餐一顿,甚至民间偷盗牛羊的行为,在某些地方蔚然成风。


吃货们为了吃,可不是顾不得律法的,更别说这软绵绵,没有一点威慑力的律法了。


刘彻点点头,对他道:“爱卿所提的意见,正和朕意!丞相、御史大夫,回去后讨论一下,拿出更严格和严厉的律令出来,朕的意思是今后,盗牛者死,盗马者加,恶意伤人牲畜,以三倍平贾偿之,无意伤者,以平贾偿之!”


这是自然,中国历史上,对牛马的保护力度,未来会不断增强,甚至会一度禁止宰杀牛马。


且,要鼓励百姓养牛马,自然要给他们上个配套的保险措施。


简单粗暴直接的拿着死罪威慑,要比一切宣传和普法教育更有效果。


“诺!”周亚夫与晁错立刻点头。


而刘彻对持书御史这个职业的阴影,至今没有消除。


因此,他立刻就跳过这个话题,打了个哈哈,转移目标,跑去问其他人。


这样,刘彻又问了大约四五人,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都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声音和意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