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三百七十一节 统治就是忽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七十一节 统治就是忽悠

  我要做皇帝

想了想,刘彻嘱咐道:“吩咐太后身边的人,好生劝劝太后。不可太过伤心了!”


“诺!”


“还有什么事吗?”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奴婢听说。今日刑曹令吏张汤大宴宾客,估计有好戏看……”王道小心翼翼的道。


刘彻一听。立刻就知道,哪里是估计有好戏,那是肯定有好戏看!


刘彻当皇帝后,这情报系统就被他牢牢掌握住了。


自太宗孝文皇帝起,刘氏就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尤其是在夺权过程中,无孔不入的细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那以后,刘氏就对情报体系,格外的亲睐。


时至今日,虽然,像明朝锦衣卫那样,连大臣晚上吃饭吃了几碗饭,跟谁睡觉,晚上起来撒了几次尿皇帝都清清楚楚的程度,还做不到!


但是,大臣们的公开活动与言论,以及一些私底下不那么隐秘的小动作,还是能观察到的。


而目前,王道就负责所有的情报汇总。


所以,张汤家,今天肯定会很热闹!


这么想着,刘彻心念一动,道:“传令,备车,朕要亲往张宅一睹!”


“诺!”王道点点头,躬身领命下去安排天子车驾去了。


等王道走了,刘彻轻声低语了一声:“这帮家伙,也不知道给朕省省心!”


对于张汤颜异和汲黯,最近跳得很欢的所谓内史之争,刘彻洞若烛火。


这些家伙啊,翅膀硬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念头了。


不过这是好事情!


刘彻需要这样有想法和目标的大臣。


像张欧那样尸位素餐,以碌碌无为当成无为的家伙,有多远死多远!


只是,内史这个位子,他们就别想了!


刘彻已经有了人选!


故汉中太守田叔!


这样一位老臣子,出任内史,一则可以很好的管理这关中郡县,二则,也有利于刘彻目前统治的稳固,


最重要的是,田叔是自己人!


另外,刘彻目前正在研究,把那些过去的元老大臣,致仕名臣,重新请回长安。


当他施政的顾问团。


譬如张释之啊,冯唐啊,申屠嘉啊,甚至就是一百多岁的张苍,只要他愿意,刘彻也马上派人去用驷车恭迎。


免得以后太史公说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了……


更能告诉天下人,新天子,尊老爱幼,敬重名臣。


最重要的是,这些元老大臣,经验丰富,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有了他们,刘彻就能全面客观的进行政策的调整。


名义嘛,就用类似天朝的中顾委一类的名义好了。


将他们捧得高高的,但却不给决定的权力,只给建议的权力。


刘彻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多的数不清楚!


唯一的弊端在于,发展到最后,很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甚至,在此基础上出现世家门阀政治的温床。


后世天朝,不就是如此吗?


所以,刘彻一直很犹豫。一直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不多时,王道就过来回报:“陛下。车驾已经准备妥当,仪仗也准备好了。需要通知张令吏吗?”


刘彻笑着挥挥手道:“不必了,搞搞忽然袭击也是蛮好的嘛!”


“另外,传令下去,不必在朕的行进路途上实施戒严和禁止通行!”刘彻补充了一句。


“诺!”王道点点头。


其实,刘氏天子出行,对通行的街道实行戒严和清道,在刘彻看来,多此一举!


最起码在长安城是这样的!


按照制度,天子出行。有专门的御道。


这条道路,只许皇帝和太后以及太皇太后通行,其他人,就是太子也不能走这条路。


而御道非常宽敞,足够并行两辆撵车。


天子的随行卫队和仪仗,又多达数百甚至上千。


就算是超级赛亚人,也没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皇帝实施斩首战术。


只能说,当初发明这个制度的叔孙通简直是被害臆想症晚期患者……


出了司马门。刘彻的天子御驾,在卫队的保护下,从武库,直接驶向尚冠里。


一路上。无数民众纷纷露出诧异的眼神。


太奇怪了!


有史以来头一遭,皇帝出行,没有实行严格的清道和戒严。


只有两队骑士。在御道两侧,来回巡视。


许多都颇为好奇。纷纷在道路两侧围观起来。


刘彻兴致上来,居然探出一个头。对着围观民众招手致意,嘴里还喊道:“父老乡亲们好,父老乡亲们辛苦了!”


这让他有种类似天朝波ss阅兵仪式上喊:“同志们好”的感觉。


简直从头爽到脚,每一个细胞都在呻吟。


因此,他虽然明知道这样,明天御史大夫跟左相国以及宗正肯定会找他麻烦。


但他依然觉得值了!


如项羽所说,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


他如今已经当了皇帝,君临天下,是这亿兆生民的共主,不满足一下自己,怎么行?


刘彻甚至想,若是前面有个包子铺,朕一定下车去排队买一回包子。


不为别的,装逼也值了啊!


这么一想,刘彻觉得,这个主意还真不错!


当年,魏文侯就常常跑去民间的店铺什么的买东西,有次,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穿着一件皮衣背柴,奇怪的是,那个人把衣服反着穿,于是,文候就问他为什么,那个人回答:我是爱惜这件皮衣的毛啊!


于是,著名的典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炉了!


当年,刘邦也没少干跟老百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事情……


是以,这个刷声望的办法,或许还真能行!


至于安全问题?


学奥观海喽!


“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下次找个机会,就这么干!”刘彻心里想着。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可怜的刘询,真是对不住了,你的财神称呼,哥就拿走了(注)。


半个时辰转瞬而过,刘彻的御撵,很快就抵达了尚冠里。


他这样来一回忽然袭击,张汤几乎被吓尿了!


好在,他家的仆人比较机灵,提前了一刻钟通知他,天子车驾,正往这边来。


因此,在刘彻御撵到他家门口时,他已经带着全家老小和所有宾客,在门口恭迎了。


“臣等恭迎陛下!”上百人扯着嗓子,密密麻麻的跪在刘彻的御撵之前。


这种感觉确实很不错!


刘彻在王道的搀扶下,走下撵车,一挥袖袍道:“卿等免礼,平身!”


他走上前去,看到张汤身边,有一位中年妇人,心知,这就是张汤的母亲了。


说起来,这位张汤的母亲,是个人物。


前世,张汤被人阴死,就是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妇,一句话就把那些还没来得及撒花庆祝的家伙一脚踹到了坑里面,更给张汤的儿子张安世铺平了道路。


于是,刘彻走上前去,对这个老妇道:“老夫人,您教出了一个好儿子,朕要感谢你!”


汤母闻言,连忙行礼道:“不敢当,不敢当,这都是应该的,陛下缪赞了……”


刘彻拍怕手,吩咐道:“王道,传朕旨意,赐老夫人帛一匹,金饰一对!”


张汤闻言连忙再次跪下来,道:“陛下隆恩,臣铭感五内!”


这给老母亲赐帛赐首饰什么的,看着虽然轻,但意义重大!


汉室历史上,褒奖的妇人并不多。


张汤印象里也就记得一位安陵候夫人。


那可是汉家历史上的牛人!


安陵候夫人是安陵候王陵的妻子,王陵死后,备受朝野尊重,当初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每次下朝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处理公务,也不是回家,而是去安陵候府,以子侄礼给安陵候夫人问安,直到其病逝。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也屡次下诏,褒奖这位夫人,赐其几仗,见天子都不用跪拜!


张汤难免浮想翩翩。


张母更是感动的道:“陛下厚赐,老身感激淋涕……”


刘彻摆摆手道:“夫人不必推辞了,昔者孟母三迁,终有孟子当年之德,夫人养育和教育出张卿这样的国之栋梁,可谓当世孟母,朕只是履行朕的义务!”


张汤mǔ_zǐ 自然是千恩万谢。


人群中也不乏有羡慕嫉妒之人。


倒是颜异,比张汤还兴奋,脸都红彤彤的,像喝醉了一般。


最近天子诏书,屡次引用了儒家人物的语言。


这对颜异来说,是个很好的信号。


说明天子在他的影响下,已经慢慢的倾向儒家了!


嗯,应该再接再厉,为儒家的兴盛发达,继续努力!


可惜,颜异永远不会知道,这只是刘彻的习惯问题。


谁叫他三辈子听的最多的,就是孔子孟子的语录呢?


其实,现在刘彻压根就没想过,扶持儒家的问题。


对刘彻来说,儒家、法家、黄老家,其实跟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差不多。


偏科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在众人的簇拥下,刘彻走进张宅,然后就打量了一下,道:“爱卿果然好福气,这宅子,挺好的,不错!”


张汤闻言,吓了一跳。


他还以为某些人的谣言传进了天子耳朵里,连忙解释道:“回禀陛下,此宅乃贱内的陪嫁之物,臣,不过区区刑曹令吏,如何买得起这样的宅子?还请陛下明察!”


刘彻听了,心说,这个问题真要较真,恐怕比贪污受贿,还让他不安!


毕竟贪污受贿,只办一次事情。


可跟关中的大商贾田氏成了姻亲,那就得给田家办许多次事情了!


两者那个危害更大,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只是,田家一向很听话,也很聪明,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所以,刘彻也就不放在心里了。


他挥挥手道:“卿富贵以后不忘微时故约,真乃信人也!”


“不敢……”张汤颇为骄傲的道。


这个事情,如今确实成为他的‘亮点’了。


长安城里,现在都在流传他与妻子田少君的故事。


大有成为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味道。


为他加分不少!


这确实他在与田氏联姻前,所未曾想到过的事情!(未完待续


ps:恩,连续两天一万字了。


我想看看,能保持多久?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