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两百三十一节 调、教儒家(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两百三十一节 调、教儒家(2)

  我要做皇帝

重一点的话,上纲上线,足够按上一个‘阴谋不轨、居心叵测’的大帽子。


更何况,身为统治阶级,却不维护统治秩序!


这本身就是罪!


所以,汉室对于贵族士大夫官员以及知识分子在外面公开非议国政,极为反感!


历史上,张汤就是发明了‘腹诽’这个罪名,让颜异被处死!


但在另外一方面,汉室对于百姓和农民的言论自由予以充分保障。


民间各种八卦和传说满天飞,长安城里对未央宫的事情,天天议论,也没有人去管。


汉室的御史大夫衙门,甚至就肩负着,每年定期派出采诗团,收集民间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谣和谚语,以供当政者参考的传统。


但,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理由!


因为,并不是说,除了攻仵和非议国政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讨论世事弊端的道路。


百姓的问题,民生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可以讨论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


天天就爱吹什么尧舜禹,什么三代之治,什么仁义道德,中庸仁恕。


难道,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只靠嘴巴就可以实现?


三代的先王,是靠嘴巴来实现他们的道?


仁义道德与中庸仁恕,更不是靠说就可以做到的。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哪一样,不是要靠行动来做出来?


但有几个儒生能做到?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没有?


即使有,这个比例也未免太低了!


“朕自承先帝遗命,受命以保宗庙,六年以来,夙兴夜寐,嘉与天下士大夫,臻于三代之道!”刘彻缓缓的说道:“然朕不敏,不明,不能远德,是以方外之国或不安宁,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罪在朕躬!因朕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说到此处,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道:“朕既不德,不明,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损宫室以利民生,减御服以为天下先,朕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亲率百官,明修政务,以慰生民!”


“朕闻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又闻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


“其与诸子共勉之!”


刘彻说完,扫了一眼儒家的众人。


身为帝王,他虽然不会亲自下场,去强行矫正和纠正某些人的三观。


但他手里,握着考举以及升迁这两大大杀器。


更有天子威权为底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假如某些人还听不懂。


那就休怪刘彻不客气了!


而群臣与诸子百家的巨头,则全部俯首拜道:“谨遵陛下教诲,臣敢不遵从圣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中国,皇帝既是党政军一手抓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宗教和学术界的最高仲裁者。


特别是在汉室,天子的地位,更是远高于后世一切朝代。


尤其刘彻还是自证天命的在世神!


谁敢不听,就肯定是前途黯淡无光!


刘彻做回自己的御座,微微拖着下巴,嘴角溢出一丝笑容。


其实,他这个办法,还是学的天朝故智。


想当年,太宗就是用这个办法,扭转了乾坤,发明了shzy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这样的理论。


更创造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借口,打开了思想解放的世界的大门。


如今刘彻也就拿来用了。


三代之治要不要实现?


当然要!


朕日思夜想,也想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但是……


现在条件还不够,还不成熟,而且,朕德行也不够。


所以,大家还是跟着朕,先修己身,先治世吧。


咱们一起努力,推动世界发展。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儒家若是还听不明白。


那就只能说唯脑残无药可医!


………………………………


求关注维新公主号:要离刺荆轲,有番外和各种妹子看哦(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