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零一十四节 切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零一十四节 切割

  我要做皇帝

基本上,曾经活跃于史书上的巨头们,人人都曾在本业外,兼修了他学。


无论儒法,都是兼容并蓄。


以他山之石,来攻我之玉!


所以,在事实上,历史上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与其说是一次思想革命,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斗争和清洗异己和不同意见的学术倾轧。


不同意当政者的,统统被清洗掉了。


“卿之言固然有理,但朕喜欢,听其言而观其行!”刘彻淡淡的道:“儒者,是朕之臣,诸夏之学,还是匈奴之臣,夷狄之学,朕还是要再看看的!华夷之辨,夷夏之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抓紧,谁不抓紧,谁就是天下之大敌,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诺!”颜异立刻叩首。


然后,刘彻就走下台阶,道:“朕还要去石渠阁,与将军列侯,商议军国之事,卿等就先退下吧!”


“诺!”汲黯与颜异都是大礼一拜。


………………………………


当皇帝劳资公开喊话:你是想当朕的臣子还是匈奴的臣子之后。


儒家各派,都是菊花一痒,脖子一凉。


然后,他们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近日,吾有所闻,有巨鹿郡狄山者,诈称儒生,妖言惑众,鼓噪舆论,实可谓之贼也!”太学之中,胡毋生再次开炮,猛烈抨击狄山这个他见都没见过的儒生,并且毫不犹豫的将他开除出儒生的行列。


“贼子自古以诈,伪做君子,徒行非法之事,其口称圣王,实则心无诸夏,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一个儒生,倘若连华夷之辨,夷夏之别,都不知道,何以谓之儒?”


“彼谷梁,言必称贵义,却教出了狄山这样的贼臣,谷梁之诈伪,可见一斑!”


胡毋生自是毫无压力的。


因为那狄山是谷梁派的人,跟他公羊派本就是仇家。


而且,对公羊派来说,主战和雪耻,是公羊派现在能兴盛发达的根本所在。


自然,喷起来,胡毋生是神清气爽。


就连素来不喜欢开喷的董仲舒,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明立场。


董仲舒特意选了一个时机,在其前往某位列侯家赴宴时,在宴会上,公然宣称:“彼狄山,何以称儒?儒者,君之臣也。君臣父子,大义所在,其背主叛上,阴与匈奴交通,倒卖铁器、圣贤之书,可以谓之儒敌也!”


就连远在雒阳的重民派和思孟学派,也搞了一次学术集会。


在集会上,重民派和思孟学派,对准了自己的第一大竞争对手谷梁派猛烈开火。


质疑谷梁派培养出狄山这样的贼子,究竟意欲何为。


而且还宣称——既然谷梁派出了一个狄山,那肯定有第二个狄山,假如有第二个狄山,那,谷梁派究竟有几个人不是狄山?


这就让谷梁派很尴尬了。


同时尴尬的还有鲁儒派。


因为,现在,主和派的主要声音,就是从鲁儒一系里传出来的。


而且,狄山被捕前,也是跟鲁儒派走的更近。


于是,谷梁派立刻撇清自己跟狄山之间的关系。


谷梁派的巨头们慌不择路的跳出来,纷纷宣传:我们跟狄山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春秋之大义,狄山一丝一毫也没有领会到。


这就是一个混进了谷梁派的贼子和奸臣!


顺便,谷梁派将狄山和他的老师以及弟子门徒们,全部开除出谷梁派。


宣告天下:彼等皆非谷梁之士,乃以诈伪而为之。


随后,为了更加彻底的跟狄山做切割。


谷梁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卖队友——他们把鲁儒推了出来,说——都是鲁儒的错。


对此,鲁儒派表示:窝草!


然后,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


鲁儒派的巨头和名流,不得不纷纷站出来,高举华夷之辩,夷夏之别的大旗。


而且,为了洗清自己身上的污点,他们不得不走得比公羊派还远。


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之中,原本议论的焦点和核心,绣衣卫悄无声息的从旋涡中心消失了。


没有那个傻瓜,再敢去说绣衣卫的不是。


当然,所有人,在私底下,都是胆战心惊的注视着绣衣卫的成长和壮大。


这场战争,其实并未结束。


只是暂时偃旗息鼓了。


士大夫们只是明智的在君权面前,选择了避让。


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这天子,十之八九又在撒泼耍无赖,借题发挥了。


但,没办法,人家是皇帝。


皇帝想要保住自己的耳目和爪牙。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跟皇帝刚正面。


甚至,在当今天子在位时,他们也不会再在绣衣卫的问题上多嘴了。


一个皇帝,能统治天下多少年呢?


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也不过在位四十余年。


高皇帝英明神武,也才当了十几年天子。


太宗皇帝长袖善舞,君威镇天下,也不过二十三载!


先帝堪称雄主,但只坐了三年天下!


当今虽然年轻,但他能坐多少年?


以秦始皇为例,也不过四十年而已。


四十年,捏捏鼻子就过去了!


许多人,都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皇室的下一代。


皇长子刘去病,以及皇次子刘思,成了众人的焦点。


刘思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立为太子的。


那,已经即将四岁,马上就要开蒙的皇长子去病,就成为了诸子百家眼里‘一定要辅佐’的对象。


儒家各派,纷纷遣人,将自己所写的一些文章,送到了车骑将军义纵的府邸。


名义上是:请君候斧正。


实则,就像是发情期的孔雀一般,拼命的张开了自己的羽毛,企图得到义纵的认可,进入影响义偌的判断,最终通过枕边风的方式,让自己能成为皇长子的蒙师。


而法家,则也不甘落后。


晁错的老师张恢,不顾自己已经年近八十的高龄了。


依然上书给刘彻,表明自己,非常有意愿和兴趣,为大汉帝国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其潜台词,自然就是——俺想当皇长子的蒙师。


至于黄老派?


则走了太后路线。


以至于,连已经沉默了大半年的太皇太后,也派人来过问刘病已的启蒙之事。(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