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宝玉奋斗记 > 分节阅读3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3

  宝玉奋斗记

过孩子的,越听越觉得惊讶,深觉宝玉早慧,王夫人喜不自胜,原本她还道是宝玉学会了念几句就被元春抱过来献宝的,不想宝玉是真的全背下来了!贾母笑得双眼眯成一条缝儿,抱过宝玉来一阵摩楞。


王夫人回去便与贾政说了宝玉的表现,贾政听后初时是不大相信的,然而王夫人不必在这种事情上头瞒他,一考就知道的事情,瞒也是瞒不过的。次日贾政给贾母请安的时候就提到了考较的事儿:“听说宝玉会背书了?”


贾母笑道:“可不是,我和你媳妇都听他背的。”


贾政就有一丝暗喜,仍旧严肃地道:“老太太别太夸着他了,倒让他得意。”


贾母有一点扫兴:“他才多大的孩子?做得好就得夸着才成。”一面说一面把宝玉抱到怀里拍拍后背以示安慰。


贾政摸了一下胡子:“那倒要听听他是不是真的会背了。”


贾母很大方:“宝玉,来再背一回给你老子听。”声音里带着鼓励和诱哄。


贾宝玉知道,这是万不能搞砸了的,否则不但贾政不喜,恐怕连贾母与王夫人面上也要不好看。抬眼看到贾政一副岸然之状,都不拿正


5、宝二爷初背三字经...


眼看他,一面捋着胡子一面斜睨着他,颇有点蔑视之意。贾宝玉被激怒了,《三字经》本不难背,这几天元春又一直在让他表演背诵。当下就背了起来,开始因为背得太急,还差点被口水呛到,后来是越背越顺,不一会儿整本书都背完了。贾政的眼睛越睁越大,许是觉得这样太掉架子,贾政很快就恢复了严肃状。


听到贾宝玉背到“戒之哉宜勉力”全文尾,竟无错讹,贾政也不由点头。


贾母带着丝得意地问道:“如何?我说得不假吧?”


贾政道:“果是背得出来了,”严肃地瞪着贾宝玉,似乎要用眼神把贾宝玉吓哭的意图,“可知道是什么意思么?光背书而不知其意,那是生吞活剥,总要知道意思才成。”


一屋子的人齐齐咽了口唾沫,打量贾政的眼神带上了诡异宝玉才多大啊?能背下来就很难得了好吧?贾宝玉倒不觉得贾政这么问有什么奇怪,他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幼儿,只是觉得贾政这种凡事哪怕儿女做得再完美也要挑剔一下的毛病,真是中国家长的通病,仿佛不这样做就不会显得做父母的为人谦虚一样。因贾政问到理解,贾宝玉就想到《三字经》的内容上了,它上面有一段简短的历史,这段历史写到明亡就嘎然而止了,眼下这地界又不是长袍马褂,那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空呢?


元春见宝玉傻乎乎地出神,生怕他被吓着了,贾政一向严格,这一点元春是知道的,当下起身回道:“还没给宝玉讲解呢。”


那边贾母先不依了:“你就知道吓唬孩子!你父亲在时也是这样教你的么?我看宝玉就很好,你外头不是还有正事要做么?去忙吧。”


贾政讪讪地应了,又瞪了一眼宝玉才算完,复对贾母道:“儿子去前头了。”王夫人一直不敢多言。


贾宝玉低头狠抽了两下嘴角,才拽拽贾母的袖子,贾母低头哄着宝玉,又命拿果子来给他吃。嘴上还说:“你老子就是太正经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关勉强算是过了,贾宝玉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学习知之不多,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进度是快还是慢,但是综合一下贾母的欣喜与贾政的挑剔,相加除以2,那么自己至少是合格的了。当下继续跟着元春学背书识字。


不想次日贾珠放学回来,递过来一张写着小楷的纸:“大妹妹,老爷吩咐先教宝玉背一下《劝学诗》,我已誊抄了,你教他罢。”


6


6、贾宝玉学习麻烦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贾宝玉摇头晃脑地背着颜真卿写的《劝学诗》,心里实是苦不堪言。读书的重要性他真的很明白了,不用背这些东西也知道的,对于没有后台背景的人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打拼。上辈子他没少把‘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类的话当格言来的。


你说贾政这是抽的什么风啊?贾宝玉含泪。还不能装作不懂不想背,谁叫他先把《三字经》给背下来了的呢?


瞄了一下整齐的钟王小楷从左往右齐齐地码着不下十首各种劝学诗,这些都是贾政吩咐下来的洗脑功课,实在是索然无味。《三字经》再幼稚,好歹还有点常识什么的,贾宝玉从这里头系统地整理出了这个时代的一些常识用语一类,诸如四诗、五行、六畜等,可是这些《劝学诗》里说的道理,却是他上辈子在心里烂熟的,即使遣词不一样意思都是相仿的,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哪怕是背《四书》也好啊,好歹那个是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目,可这乱七八糟的《劝学诗》算个什么?尤其是宋真宗那不文不白的打油诗!可恨没兴趣、不实用还得背!


最可恨的是贾政还规定了期限说是十日后来检查。倒是贾母见宝玉整天傻乎乎地摇头晃脑念经(贾宝玉这家伙是故意的),都没心思满地乱跑、陪自己玩了,贾母先不依了:“他才多大?你就这样逼着他?”


贾政一向是听贾母的话的,此时见贾母发话,也不好再立逼着让背的,但他还要保持住父亲的威严:“虽老太太发话了,且寄下这一遭,不立时查不是不查。”


贾宝玉这下可是装听不懂了,故意一脸迷惘的看看贾母再看看贾政,再在王夫人脸上停留片刻,最后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元春。肢体语言:[老爷在说什么啊?]


贾母更心疼了:“他小孩子不过是脑子好使点儿、背书快些,你就把他当大人似的训,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你快去吧,别在这儿吓唬我们娘儿几个了。”


贾政看看宝玉确实是一副懵懂状,也道自己太心急,咳嗽一声,又摸摸胡子这才告退。


虽说贾政暂时不追究了,可贾宝玉也不能不背啊,硬着头皮把一堆《劝学诗》给背了下来。这回把握好了时间,估摸着八、九天的样子才背好。然后就缠着元春:“大姐姐,这个不好背,我想学写字儿。”耍赖是小孩子的特权啊,此时不耍更待何时?


元春心疼弟弟了。背过书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再长,只要意思连贯,能篇沿着大意捋下来,反比那些碎得一段一段的东西好背得多。元春见宝玉背得吃力,


6、贾宝玉学习麻烦多...


倒是私下安抚了他好久,又背着人悄悄地对贾母说了。贾母道:“宝玉自是聪明,却是不许拿出去说嘴,再招来他老子管,我可是不依的。”一屋子的丫环婆子唯唯应了。连元春都有些后悔,深觉不该让贾政知道的。


这样,贾宝玉的启蒙活动在贾母的强力支持下,总算没有被贾政干涉,全依着贾宝玉今天想背书就背,明天想认字就认,后天要歇一天就歇,完全做到了张驰有度。贾宝玉自己心里也是有数的,无论如何贾府的下场就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想轻松都轻松不起来。他早暗暗地定了计划,趁着年纪小,心无旁骛多积累一些知识,最好在元春出嫁前能通过她把基础知识学个差不多,这样底气也足些。还有,贾家那个乌七八糟的家学他是不打算进的。既不想进家学,就要有个好理由,家学里学生的进度跟不上自己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借口了。贾宝玉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然后就是针对着科举考试进行备考,等有了个功名,才能有发挥的余地。不然真像宝二爷似的整日鬼混,最后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保不住,那可窝囊透了!说句猥琐到家了的话,自己硬不起来,想当yy种马男都是在做梦!


定下了初步计划的贾宝玉还没来得及执行,就闹了个大乌龙,再次受到了打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元春这日教他写字。因宝玉手小,握笔不灵活,便从简单的字写起“上大人孔乙己”一类是必写的,然而描红纸上的字对于现在的宝玉来说还是太小了,元春干脆先不让他描红,自己握着他手来教,等宝玉表示会写了,再让他自己练,权当是陪幼弟玩了。


就算不需要比照着描红上的模范字,宝玉初用毛笔,写“孔”、“乙”二字时的弯还是弯得不够好看。元春便先让他写横平竖直的字,“上、下、十、一”等,这日就写到“正”字。元春把“正”字读成“zheng(第一声)”的,且中间一小横是缺笔,贾宝玉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是元春口误,后来听她一直这样说,贾宝玉小心地道:“大姐姐,老太太是念‘zheng(第四声)’的……”


一语未毕,就被元春捂住了嘴:“这个字与老爷的名讳读音一样,当避讳。”说完又有点心急,宝玉这么丁点儿大,他懂什么避讳啊?可又不知道要跟这么大的宝宝怎么解释。倒是换了瓤儿的宝玉立时就明白了,贾政!做子女的不能说父亲的名字,可贾母就说得!


我是猪!贾宝玉暗悔,读音可能是口误,写字可能是手误,两样加一块儿就是地地道道的“为长者讳”了。呃,“为长者讳”这个词可能不大确切,但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还是可以


6、贾宝玉学习麻烦多...


的。


这一边贾宝玉已经理解了,另一边元春还在苦恼于如何提醒宝玉避讳的问题。元春细心,不但是贾政,还有贾赦、贾敬,以及祖父、曾祖父等的名讳问题,这是家讳,余者尚有国讳……这可真是个大麻烦!看看趴在炕桌上的贾宝玉,元春深感任重而道远。当下只能说:“大姐姐说的宝玉只要记住就好了,这个字儿老太太是长辈故能说得,咱们是晚辈是以说不得。”


贾宝玉非常配合地道:“知道了。”


元春松了口气,她还真怕宝玉问一句“为什么”。当下又加了一句:“以后我还要再告诉你旁的字,你照着我说的念、写就是了,等宝玉长大了就知道缘故了。”还是不刨根问底、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学生好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