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醉迷红楼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东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东道

  醉迷红楼

宝玉今儿也去了清虚观张真人处给他女儿换寄名符,不多会儿也要回来了。


如今有了丫头女儿,宝贝的什么似得,只是那孩子打落草就生的娇弱。


少不得还要幼娘帮着照看照看……”


正说着,就听门外传来呼声:“链二爷、宝二爷回来啦!”


众人闻言,纷纷抬头往门口看去。


王熙凤一双妙目,陡然变热……


……


大明皇城,长乐门外,内阁值房。


张廷玉、何尔泰、陈壁隆三人回到内阁后,张廷玉面色淡然的坐回职坐。


何尔泰和陈壁隆两人的面色则不大好看。


内阁内还有二人,一为分管工部的内阁阁臣杨顺,一为分管户部的胡炜。


胡炜能力极强,是前相陈廷敬留下来的人才,但性子油滑许多。


整日里笑眯眯的,从不挑事,也极少与人争执。


杨顺的性子倒和何尔泰、陈壁隆两人相像,沉稳果决,雷厉风行,眼中揉不得沙子。


见三人回来后的情形,便淡淡哼了声,道:“可见没有好结果?陛下对那位……荣宠之盛,冠绝古今。


然对江山社稷,却不知是福是祸。”


何尔泰闻言,再想想今日之辱,面色愈发铁青。


陈壁隆叹息一声,道:“陛下和忠怡亲王纵然知道我等心意,却还是顾念情面……


却不知,对于江山社稷之重,最讲不得的,便是情面啊!”


胡炜呵呵笑道:“陈相言重了,何相消消气……不就是再多两年嘛,何必非要急这一时半会儿?”


何尔泰闻言,将手中茶盏往桌面上一丢,厉声道:“又介,我何某人又岂是为了那些地?


难道你也不知,我是为了不让边军武臣做大,不能让他们有了靠自身屯田便能维持甚至壮大的能力!”


陈壁隆也沉声道:“又介,毅庵说的对啊!咱们大秦,对武勋之宽容,只看看那位宁国侯之气焰,便可见一斑。


只要他占着理,就没人能怎样他们,连天家都不行。


这不能说是错,不似前宋时杯酒释兵权,不似前明时大肆诛戮功臣,就不至于有外难时无良将。


可是,单是荣宠宽纵,却绝非谋国之道。


朝廷,一定要有限制武勋将门兵权的法子,否则,早早晚晚必然生乱。


军粮草秣,便是一直以来,朝廷限制边军壮大的一大杀手锏。


不管他们有多少大军,只能靠朝廷运送粮饷草秣养着。


一旦有不稳之意,便断了他们的粮草,乱兵,也就不攻自破。


可若是给了他们自给自足的机会,那……


朝廷再无可制之法了!”


杨顺在一旁哼了声,沉声道:“咱们自然明白自己的苦心,可那起子私利小人会明白?


他们只当咱们在谋那百万亩良田。


庶子焉知国之大政?”


胡炜闻言,抽了抽嘴角,也没理会杨顺含沙射影的攻击,他寻思了下,道:“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为何不能再等二年,等收回了黑辽军团的屯田之地,日后再不许jūn_duì 务农,经商,不就可以了?


说句良心话,咱们大秦到了今日,已然是盛世之基。


开国百余年,多咱见过朝廷不缺银子,户部有富余的时候?


这毕竟都是人家的功劳嘛,稍微退一两步,也不是不……”


“糊涂!”


胡炜话未说尽,就被杨顺厉声喝道。


杨顺似怒发冲冠,瞪着胡炜厉声道:“事关国朝根基运数,岂有退让之礼?


黑辽军团屯田之事,不过引子罢。


他们才屯田几日?


况且,黑辽毕竟有朝廷设置的督抚府衙在,百姓亦皆是老秦百姓,民心向秦,容不得屑小作乱。


真正厉害的,是西北!


朝廷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西北万里河山上,驻军数十万屯田于外。


一个荒蛮准葛尔,就搅得大秦西面百余年不得安宁。


真若让那边发展起来,哼!


那里既可养马,又能种田吞粮,再加上那位坐拥金山银海,给他二十年光阴,岂不重演董卓旧事?


到那时,你胡又介担得起这个罪责吗?”


胡炜被说的面色发白,虽然面色羞恼,可心里未尝没有被说动。


因为,还真有这个可能……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未发言的张廷玉轻轻搁下手中笔,轻笑道:“杨相,不至于此。


黑辽有督抚衙门,西域自然也要设。


西域各大古城,都要设立府衙。


甚至还要设立黑冰台……


另外,军方不得干政,这是一条铁律,也是一条死线。


生产建设兵团,虽挂着兵团名,却和当地jūn_duì 没有任何瓜葛。


只是以军制,集中力量,开发西域罢了。


虽然多少还是有些隐忧,但只要我等始终睁一只眼看着西域,就绝不会让他们有任何可乘之机。


而西域,却会逐渐开发成大秦的宝地,再不会像前朝那般,只占一个虚名。


它要实至名归。”


……


皇城内,武德殿。


出乎意料的,殿内正堂中央,摆放着一个大圆桌。


圆桌中央,是一个红铜打造的,大大的锅子。


周遭,摆满了盛着各式小菜和装着鹿肉羊肉的瓷盘,还有各种香料调味品的玉碟。


都中九月,天已经清寒起来。


吃个锅子,还能配上最后一班瓜果,正是爽利的时候。


待董皇后、赢祥、赢昼和贾环进殿后,就见隆正帝正在亲自用汤勺,搅动着锅子里的高汤。


苏培盛都只能站在一旁,打着下手。


看着这一幕,董皇后和赢祥都怔了怔。


两人回过神后,齐齐看向贾环。


君子尚且远庖厨,更何况一国之君,万民之帝王。


可是,头发花白的隆正帝,此刻却在认真的搅动着锅子里滚沸的汤水。


这一幕,是董皇后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也是赢祥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


而贾环,饶是之前怒火万丈,可是看到这一幕,也还是忍不住动容。


眼睛微微酸涩……


一旁处,赢昼更是又羡又嫉的看着贾环。


连他都知道,隆正帝准备的这个锅子,是给谁的。


真真是眼红到心里了!


寻常皇子,一年到头来能和皇帝一起用一次膳,就觉得极幸福的了。


谁还能让皇帝亲自操持过?


不过他也不是真的嫉妒,因为他知道,这三年来,贾环对朝廷,对他父皇,到底帮助了多少,功劳有多大。


贾环当得起!


“都站着做什么?还不入座?”


隆正帝细眸扫过众人,瞥了眼眼圈微红的贾环,面色和缓了些,淡淡道。


董皇后忙笑道:“这可是天大的福分,能吃上皇上的东道,都快快入座吧。”


说罢,上前走到隆正帝身边,接过他手中的汤勺。


赢昼最会讨皇后欢心,忙不迭的又从皇后手中取来动手。


赢祥与贾环入座后,赢祥正要帮忙发筷子,隆正帝哼了声,瞪向贾环,道:“没点眼色吗?”


贾环抽了抽嘴角,只能垂头丧气的在董皇后和赢祥的好笑,赢昼的嘲笑声中,接过筷子,分与众人。


等贾环一一分发完毕又低眉顺眼不抬眼的落座后,隆正帝瞥了他一眼,哼了声,但语气到底缓和了许多,道:“先吃吧,趁热……”


贾环点点头,夹起面前盘中的一块鹿肉卷子,放进锅子里轻声数了十声后,一口塞进嘴里,一边烫辣的唏哩呼噜,一边一脸的满足:


“嘶……啊!”


董皇后和赢祥见之哑然失笑,隆正帝也微微扬起了嘴角……


……


ps:一写就写顺了,然后就写多了。本来想分拆成两章,可分起来又总觉得不得劲,索性就一道发出来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