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汉魏文魁 > 关于汉魏之际的单双名问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关于汉魏之际的单双名问题

  汉魏文魁

第四种情况为外族,比方说沙摩柯,再比方说胡车儿、胡赤儿,以“胡”字冠在名前,那不是姓,而是代表其胡人出身。演义中还有一个羌族首领俄何烧戈,既是外族,也是误记,正史中实为两人,即饿何和烧戈。


第五种情况是外号,这类人在黄巾中数量很多,比方说张牛角、李大目、郭大贤、褚飞燕(后改名张燕)等。曹爽有亲信为尹大目,估计也是相同的,大目者,眼睛大也。东吴德王严白虎就不大好说,可能因为出身低所以起双名,也有可能“白虎”是外号。


第六种情况是复姓单名,后人可能会产生误会。比方说魏臣高堂隆,复姓高堂,??鸺螅?葱??穑?劣诖居凇7韭怼18罡穑?峭?盏娜撕芏啵?话悴换嵋?鹞蠡帷?p>  仔细考究起来,汉末三国时代真正双名的,大概有以下几位。


首先是马元义和张曼成,皆黄巾渠帅,也就是说,出身很低,并非士人,故此在以单名为贵、双名为贱的时代,他们留下了自己的双名。


其次是汉太尉马日?(音为密低),字翁叔,为大儒马融的侄孙,所以肯定既不是以字行,也不是外族。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前汉武帝时代有一名臣叫金日?,本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赐其姓金,很明显马日?是为了追比先贤,才特意起的双名。


第三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的侍中郭攸之。我们会发现魏晋南朝时期很多双名都以“之”字结尾,比方说裴松之、王羲之、祖冲之、刘牢之,等等,尤其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为王玄之、王凝之、王操之、王献之等,其孙有王桢之、王静之,曾孙有王翼之、王悦之,一大家子全都“之”。陈寅恪先生认为此与天师道有关,是信徒的特殊习惯,或者说特殊表记,郭攸之或亦此列耶?


所以说,我的小说《汉魏文魁》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史书上被记为双名,是以字行还是误记,还是有别的特殊情况,没人知道的家伙,我就一律定其为以字行了。比方说戏志才,或谓其出身庶族,所以双名,但单名的习惯并非只在世家中流行,只要是士人,不管世家还是寒门,如前所述,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否则都是不会破坏这一习惯的。所以我设定他姓戏名贤字志才。再比方说,《九州春秋》里称孔融只信任“凶辩小才”王子法、刘孔慈,却疏远贤才左丞祖、刘义逊,我就设定王子法名效、刘孔慈名详、刘义逊名?唷19筘┳婷?础?p>  还有曾经在乘氏击退过吕布的土豪李进,《英雄记》记为李进先,其兄为李叔节,我就设定李叔节名符、李进先名登。再后面可能还会出现曹安民,有人说应为曹安、曹民二人,是断句错误造成的双名,我也干脆把他当作是字来用吧。


.全部章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