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第一主播 > 第四十节 小朝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节 小朝会

  大唐第一主播

狄仁杰说完这个,也没看李行周,顾自转过身去,面向前方不远处的帘幕道:“为百姓之所依归,朝廷统御万民之根本,不可不遵。


“今日东方虬,陈平安确有弊事,臣固以为还是当交付大理寺公开审断,以正朝廷之清明,以塞悠悠之众。”


显然这小堂中正在议的是东方虬及陈平安的处断问题,就不知道他们如何议没议如何对待今科科举之事。


唐时的君臣关系,乃至于上官与下官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清朝时那般严苛,不会动不动就要跪地磕头口称奴才。


除非大朝会,否则臣子见皇帝地不过是揖礼而只,官员见到上司,拱手之后便即禀事。


坐在地上总不是个事儿,稍歇了一会儿回过劲儿后,李行周便咬牙一点点的站了起来,只是没人理会他罢了。


他遂一边听着议事,一边打量着小堂里面的情景。


这小堂内鄯的装饰布置以返璞归真后舒适为主。


并不是李行周想象中华美到极致的样子。


其间有两支香炉燃香袅袅也不知其燃的是什么香,味道极其淡雅,但凝神定思的效用却是极强。


呼吸之间侵入体内,便连李行周也觉得心思收摄了些。


堂内除了这效用神奇的燃香味道之外,尚有一股淡淡的药香隐隐飘荡,可惜,任李行周怎么的去瞅,也看不清楚药香的来源。


盖因这药香传出的地方是在那一层模模糊糊的帘幕之后。


春寒料哨的天气,因这小堂里人多,所以几扇大雕花窗户俱都开着虽然空气极好,但难免也时时会有冷风吹进来。不知是为了遮蔽冷风,还是因为人病了不愿被臣子们看见其憔悴的病容,圣后武瞾特意命人放下了这层帘幕。


数十年前,当武则天还是前朝皇后时,她已在每次朝会之时以帘幕为遮挡坐在高宗身后听群臣议事。虽说此后她光是加尊号为神龙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并从幕后走到台前每次上朝皆与高宗并肩坐于御座,而今更登皇帝位,但臣子们对她这垂帘议政的形式并不陌生,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只是可惜了李行周,有这么一层帘幕隔着。


只能隐隐绰绰看到帘幕后端坐着一个女人,身边还站着另一个女人。


至于坐着的肯定是武则天了,只是这大有名声的女人此刻究竟是什么模样任他费尽眼力也无看的清楚。


穿越一回还是穿越到这个时代。


分明已经到了武则天面前竟然不能看清楚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真是大遗憾哪!


此时小堂中的议政已经演化成了争论。


狄仁杰坚持应将东方虬与陈平安交大理寺公开审断另一方的官员却坚称不可。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的越来越激烈。


但在此过程中李行周却发现了一个极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这些个官员中除了狄仁杰之外其他无论是参与争论还是没有参与争论的官员都会不时的看一眼那个坐着的人。


那感觉似乎是众人都在等他说话,也都认为他会在这个问题上说话一样。


但这个位次还在狄仁杰之前,小堂中唯一能坐着的臣子却终究是没说话。


更奇怪的是,眼见这争执越来越激烈帘幕后的武则天却也一直没说话,她为什么会如此?


难倒她也在等着什么?


前面的信息知道的太少李行周也就无判断出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着。


恰在这时,就听帘幕外有太监嘎着声音请见。


“进来。”


帘幕后传出一个年轻的声音,挺好听的清脆声里带着沉稳,想来这该是那站着的上官婉儿发出的。


走进来的是个中年太监,一溜儿的小碎步。


低着头从李行周身边经过时都没有丝毫张望的动作。


论举止真是合度的紧了,但他那步幅明显是有什么急事的。


“禀陛下,适才宫城城门外的士子们又鼓噪起来了。”


太监此言一出,小堂上正在争执的双方都停住了。


狄仁杰皱了皱眉头。


“某走时那些个士子们已经平静下来,又有李大人前往安抚,怎会又生事端?”


中年太监始终是低着头,恭敬答道。


“宫城城门处值守的李郎将报进说,狄相走时,那些士子们确已安静下来,李大人到后不合训斥了那些个贡生们几句,有贡生不服,双方遂就起了事执。这一争执,整个士子们便都不稳了”


听到中年太监这话,众官俱都皱起了眉头,一方面自然是对士子们不满,又担心这事重新生出什么波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