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30【华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330【华工】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21世纪,世界各个角落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华人聚集地叫做“13街区”。


1929年的巴黎,还没有“13街区”这个称呼,但却已经聚集了不少华人。比如我朝的周、邓两位伟人在法国留学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周赫煊在众多留法学生的簇拥下,来到塞纳河左岸的一片街区。


严格来说,不能叫街区,有点类似于棚户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不似巴黎主城区那么繁华,但也不至于被称为贫民窟。


此地的建筑明显没有经过严格规划,七歪八扭的随处乱建,大多以平房和二、三层小楼为主。虽然凌乱繁杂,但乱中有序,街道两旁挂着不少汉字招牌,一些小店的生意也颇为繁忙。


李石曾介绍道:“留法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他们租不起城里的房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周赫煊问:“此地有多少常驻华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说,“至少也有一两万吧。不知是华人,许多来自东南亚和东亚的移民,到巴黎后也会选择在这里定居。所以你别看到处是黄皮肤,但并不都是中国人。”


周赫煊问:“这里的华人生活如何?”


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样。只要努力工作,还是能够维持生存的。关键是社会地位比较低,属于巴黎的边缘人物,虽然他们已经入了法国籍,但却没有选举的权利。”


几百人走在街道上,这里的居民纷纷好奇观望。


有个包子铺的店主在人群中遇到熟人,过来问道:“林同学,你们这是在搞游行?”


那留学生笑道:“我们刚从火车站接了周先生回来,看到没有,前面那位就是周先生。”


“就是那个让法国人都称道的周先生?”店主惊讶地问。


“当然是他。”留学生自豪地说。


店主闻言立即跑回包子铺中,捡出十多个肉包子,用上好的牛皮纸包着,冲到周赫煊面前说:“周先生,您吃包子!”


“谢谢。”周赫煊诧异之下,随即笑着掏钱。


店主连忙拒绝:“不要钱,都是白送的。”


周赫煊说:“那怎么好意思?”


店主满面笑容道:“周先生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这只是本人的一点心意。”


“多谢了。”周赫煊抱拳道,让孙永振把包子收好。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口锐减,开始大量接收外来移民。如今华人移民法国是很容易的,但在传统的观念中,不管自己取得了哪国国籍,依然自认为属于中国人。


美国那边也是如此,美籍华人皆以中国人自居。


不管是孙中山闹革命、常凯申领导北伐,还是以后的抗日战争,这些华人一直在积极捐款。甚至,还有长辈派儿孙回国参战的,他们的爱国行为比许多本土国人更加纯粹。


最大的原因,还是中国太弱,海外游子常常受欺负,做梦都想着祖国能够早日强大。


当听说是周赫煊来了,沿街不少华人都跑来围观,送礼者不在少数。虽然都是些水果、包子、零食之类的小东西,但还是让周赫煊非常感触,看着他们淳朴的笑容,周赫煊有种想要抹泪的冲动。


众人的目的地,是一家名为“中华大饭店”的饭馆。


店名取得很响亮,但也只是栋二层小楼而已,根本无法容纳几百人同时吃饭。


李石曾进店后,抱拳对一个中年男子说道:“陈老板,今天要麻烦你了,周先生大请客。”


陈老板惊讶地看着周赫煊:“就是报纸上那位周先生?”


“正是,”李石曾介绍说,“明诚,这位是陈英陈老板,山东人,他做的鲁菜很地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