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130【热卖】
字体:      护眼 关灯

130【热卖】

  民国之文豪崛起

徐志摩家里,今天又在开诗会。


陆小曼紧紧追随潮流,已把长发剪为短发,少了三分婉约,多出七分秀美。


客厅当中,除开刚刚回国的胡适,还有前不久搬来上海的饶孟侃,即将到南京从政的邵洵美,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潘光旦,著名翻译家刘英士(并非倾家荡产办教育那个),以及徐志摩的几个爱写诗的学生。


“说到写新诗啊,我就佩服一多、志摩和明诚,”胡适翘着二郎腿,笑道,“我是不成的,写出来只能贻笑大方。”


刘英士道:“我最喜欢一多的《死水》,和明诚那首《回答》,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陆小曼打趣说:“明诚已经不写诗了,他现在是内衣大亨。”


“哈哈哈哈!”


众人哄笑不已。


周赫煊苦笑:“我是挨骂大亨,这次被守旧派群起而攻,还要多亏适之兄支持。”


“我不是支持明诚,而是支持你的大奶奶主义。中国的许多陋俗还没打破,需要更多人站出来摇旗呐喊。”胡适摆手道。


“那我也要多多感谢,”周赫煊扭头问,“志摩,你家有吉他吗?”


徐志摩道:“吉他没有,只有钢琴。”


“借琴一用。”周赫煊说。


“在琴房里,我带你去,”陆小曼对此非常积极,问道,“明诚要演奏什么曲子?”


“到时自知。”周赫煊神秘一笑。


众人全都前往琴房,周赫煊坐下试了几个音,稍微找到些手感,说道:“这首歌,是赠给适之兄的。”


“哈哈,我可不好男风。”胡适大笑。


周赫煊的钢琴水平很业余,也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练了几年,只能糊弄糊弄外行。他弹琴唱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过时。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如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这首歌是后世台湾歌手刘文正所唱,属于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大陆70后、80后的朋友应该十分熟悉。


但它的歌词作者,却正是胡适。


“啪啪啪啪啪啪!”


一首歌唱完,众人热情鼓掌。


陆小曼双眼冒光,笑望着周赫煊说:“明诚这首歌太好听了,清新有趣,跟时下流行的歌曲都不一样。”


废话,民谣运动还得再过50年才兴起,这种曲风已经超前半个世纪。


徐志摩疑惑道:“这首歌好像是适之兄的《希望》改编,但歌词又有些不同。”


胡适此刻非常高兴,拉着周赫煊的手说:“好听,非常好听!改得比我原诗还好。”


“适之兄谦虚了,我这首歌只是小情调,你的原诗立意更加高远。”周赫煊连忙谦虚道。


周赫煊说的是实话,胡适原诗创作于六年前,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诗中的“兰花草”隐喻新思想,希望花开,其实是指希望新文化、新思想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


而歌曲版的《兰花草》,虽然改得辞藻更加优美,更加符合韵律,但在格调上却落入下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