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7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宋穿之懒皇帝

同样想明白的梁怀吉也知道自己留在京城禁军对于李家的面子上很不好看,当下就答应下来,“听说官家要找文人去边境给不识字的将士们开蒙授课,正好于我合适。”


大公主想着边境生活的困苦,想象着他到了边境后同样躲不掉的慢待和歧视,忍不住眼中湿润,“如果实在没办法再那么做,怀吉。官家和畏谏如虎且性情保守的爹爹不一样,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两个人互相安慰又过了一天安稳的日子,皇宫里头的官家,确实是想到了办法。


满朝上下都知道官家的爱洁,打小儿就是一天洗一两次澡,不给洗就不睡,寒冬腊月的天气也一样。等他长大了自己能洗了,在这样炎热的夏天里,他一天要洗三四遍。


偏偏他长的讨喜,虽然长大了身上多了少年郎的耀眼风采,但是他的小俊脸,尤其那双寿星眉、卧蚕眼,看起来还是一样的可爱喜庆。所以拦路的谏官们不光没有一个敢对着他喷唾沫,连板着脸强行进谏都难。


当然,这和官家想好的办法无关,这只是能让谏官们可以和和气气的,心平气和的,和官家探讨有关大公主家的那些事儿,而不是严词激烈、唾沫横飞、脸红脖子粗的争论。


“夫妻之义,婆媳伦理,乃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遵守的道德。皇家身为万民表率,当然更要做好。”


凉爽如秋的文德殿里,王素大人眼神儿真挚,表情真挚,对着还不大懂家庭概念的年幼官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官家端着茶碗喝了一口,从善如流的回答,“王爱卿说的有理。”


王素大人瞪眼;前几年因为直言进谏为权贵们所不容,到了地方上做了一任又因为政绩突出刚刚调回来御史台的孙甫大人跟着接上,“大公主这般处置家事,臣等认为非常的不合礼法和家常伦理。”


“臣等知道大公主和官家的感情好,可是凡事礼法在先,请官家做个决断。”


官家含笑点头,“孙爱卿说的对。”


孙甫大人瞪眼;官家的老师蔡襄大人估摸着自己猜到了官家的打算,自觉再和官家耗着三五天也耗不过官家的“好脾气”,端起起清香扑鼻解渴又解暑的特制沉香茶喝了一口,意味深长的说道:“如今大宋每年判决的合离案子多达五千以上,朝廷不能再加剧这种风气。”


王素大人和孙甫大人齐齐楞眼,官家居然想让大公主合离?


确实有这个想法还成功的说服了爹爹的官家笑眯眯的说道:“夫妻之义,不光在于合,还在于离。没有感情相看两厌,甚至和大姐姐、大姐夫那样大打出手、大骂不休,确实是合离比强扭在一起的好。”


“早分早了,早离少怨言。”官家对此非常坚持,“世间之事,本来就是聚散离合的循环往复。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红线能牵上也能断开,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改变的。”


“官家说的我们也明白,可是我们大宋的人口太少,朝廷还打算朝西边、北边、西北边尽可能多的移民,如果大宋百姓的家庭不稳固,人口就会越来越少。”王素大人语重心长。


“人口少,地方大,广袤的国土无以为继,财政上也会非常大的危险。大公主的事儿必须慎重的决断,官家。”进入官场这十多年,在地方上做了有十年,孙甫大人对于大宋越来越大的疆域却没有足够的人口一事非常的担忧。


官家闻言,脸上的笑容不变,懒怠的姿势当然更没有变化,就听端坐在小软椅子上的官家把他的想法对着几位谏官忠臣娓娓道来。


“两位爱卿说的问题朕都有考虑。朕的意思是,土地多,开荒的人手不够,那就让墨家加快研究步伐,把更好的种地工具做出来,再想办法把每亩地的产量提上去,这才是治本之法。至于人口少的事儿,以朕看,根本原因不在家庭,而是贫困。”


“太医们说,人的身体好,精神状态好才好多生小娃娃,小娃娃也健壮好养活。朕想着,如果大宋的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有余钱,既不用担心家里交不上人头税和赋税,也不用担心徭役和兵役的负累,一对夫妻生个五六个小娃娃应该是轻而易举。”


······


咳咳,三位大臣使劲儿的忍住不笑出来。


一对夫妻生个五六个小娃娃应该是轻而易举?难道把大宋人的身体养好了,生娃娃就像是养葫芦挂花一样,养好了到了季节就一串儿七八个小葫芦?


三位四十岁左右都是为人父的谏官,脑袋里想象着七八个小葫芦长大了一起变成小娃娃的画面,五官扭曲抽搐。


确实是葱茏喜人,“轻而易举”。


官家对于他们的表情小纳闷,睁着大眼睛望着他们。蔡襄大人作为官家的老师之一,对于官家的“奇思妙想”接触的比较多,平复心情的速度相对快一些,咳嗦一声,打打腹稿,妥协的说道:“官家的意思臣等都明白。可是公主合离兹事体大,古未有之,不能轻易的决定。”


“开发良种,开发荒地,研究新用具、人的身体好多生健康的小娃娃、、、,官家提到的这个增长人口的办法,确实是正道。但是这些措施一时之间都急不来,需缓缓处之。眼下大宋人的合离之事却是不能不重视起来。”


其他两位大臣对视一眼,都觉得蔡大人的提议可行。如果可以,他们也不想非要逼着一对怨偶天天互相折磨不能合离。


王素大人开口说道:“微臣同意蔡大人的建议。三世修来的夫妻缘分,不可轻易的说离就离。大公主和大驸马除了性格、性情不合以外,两个人都没有其他的人品问题,既然如此,不若把大公主的家臣调出,先把此事平息下去。”


孙甫大人想到太上皇当年的处置被官家阻止的事儿,同样觉得调出更为和缓些,更能让官家接受。


“听说家臣梁怀吉文德武备,很有才干。微臣建议,先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至于公主和驸马、驸马的母亲处不来,保持两宅居住也行,但是驸马的那位良妾需要送回娘家。三年或者几年后,若大公主和大驸马还是坚持合离,臣等绝不阻拦。”


官家闻言欢喜,随即又犹豫下来,蹙着小眉头很是纠结的说道:“大姐一个人在偌大的公主府,很孤单。”


熟知官家性情的蔡大人听到官家松了口,脑袋急速的转动,提议道:“大公主有才有德,做事稳重,不若让她平日里负责一些事儿?”


孙甫大人眼睛一亮,“可行。诗社、画社、马球社、、、,都行,如果公主不喜欢热闹,慈幼院也行。微臣记得各个慈幼院都缺少女子辅助做工作,只要公主不嫌弃。”


“对对,公主若是有心,还可以学习医药,我们的女大夫也很缺。都不喜欢,还可以开几家小店,行个商,正好官家在提倡作坊之事,作坊里有女工,公主还可以去做个管事。”费劲口舌的磨了三四天,官家终于松了口,王素大人也是极尽可能的提出适合大公主做的事儿。


官家面露微笑,小开心,语带欢喜的宣布,“就按照三位爱卿的提议办。”


三位爱卿···,怎么感觉不大对劲儿?官家您是不是就等着我们妥协,本来就打算让公主出来做事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