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裴公罪 > 第41章 其罪三十八 · 不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其罪三十八 · 不洽

  裴公罪

官家酒宴常分内外两庭,外庭在正堂之前的院落摆设,用以款待公事往来之人,内庭宴饮多设在正堂后的花园里,用以招待家亲。如此分隔内外,便是个公私分明的意思,而张家内庭的席,又更是从来都摆到后院去的。


大概是与后院亲朋话告一段,张岭就出来瞧瞧外庭宾客,然这庭中吃喜宴的外宾又无一不是因仰慕他张岭而来,是故他的出现,又让庭中人都一一停箸,就连正由张三逢迎的一桌,也起了身来向这家主抱拳行礼。


裴钧坐在姜越身边,此时若起身,就全了和张岭的师徒情面,不起身,也算作同级官员无需多礼,正犹豫着起与不起间,却见身边姜越已经站起来,于是也没得选了,只好慢悠悠地跟着上司起了身。


不远外张岭正要下廊,其身后月门方向却忽而走出个青年与他低语。这青年是张岭的庶子张微,向来打理着张家门下各处书院,这时状似来寻张岭报备事务。


张岭沉眉听完,虽浅浅点了头,却又仍旧拍了拍嫡子张和扶他的手背,似乎示意张和再过去看看。


张和闻意,便即刻退身往后院行去,而张微因此无言地看向张岭一眼,最终也还是不语,只沉默反身,快步随张和去了。


张岭一生至今,有妻三任,妾两人。一妾潘氏生下二子张微,已于数年前过世。第一任妻子林氏,早在四十年前就因爱嚼舌根又纵仆伤人,被张岭休离出府,留下的两个女儿已分别嫁人,而第二任妻子刘氏,更是进门不到一个月就被休了出去,只因在饭桌上为内院用度之事顶撞过张岭的母亲。一年后,张家从博陵名门闺秀中悉心为张岭觅得王氏为妻,而王氏温情静性,沉默寡言,进了张家也终叫合适,后几年又顺利生下了嫡长子张和,嫡幺子张三,便慢慢坐稳了主母的位子,接着再日益闭口不言起来,家中就更是无从风浪了——


那平静,一如他张家人世代冰封的张张冷脸。


裴钧与那方廊下的张岭遥遥对视着,只觉多年来张岭眼中除却冷厉和严酷,还真是从未有过别种神采,而若是不察那张脸上多添的风霜老痕,眼下的张岭,也真真和他十七岁时初入张府所见的张岭并无半分不同——


无非只是这空庭多了嘈嘈,夏末换作春初,彼时移到此时,他也由少至壮、匆匆死去,再经由轮回又赶赴人间罢了。


一切不过是少了雨。


他至今记得那年京中的暑气,闷人,烧心。入秋前的氤雨蒙混艳阳蒸湿他青衫,他跟在张岭巍然的背影后,快步走进了这恩国公府。


一入前厅便看见那口传说中的翘头大棺材,他不禁哗地一叹,抬手就想碰碰棺盖上的金墨题字儿,可连指头都还没放上去,此举就被张岭断然喝止了:


“此乃祖皇御笔亲书,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十七岁的裴钧方知这圣人的名声是摸不得的,连忙咋舌收手,又随张岭继续往里,行至廊上,见一位神容安和的妇人正领着妾室打月门里走出来。


这妇人便是王氏,妾为潘氏。裴钧笑着叫了声“师娘”,喊了声“潘姨”,仅换得潘氏拘谨的点头,和王氏一句“有礼”,又听王氏与张岭恭敬道:“今日全德寺施粥,家里的捐物也都备好了,这正要拿去。”


张岭听了,立在廊下点头允准:“那就去罢。”


这时外边有人叫:“二爷回了。”即刻,二十来岁的张微就拿着些书卷从外头匆匆进来,一见庭中有人,便先止步问了张岭的安,看家中女眷也在,又低头叫了声母亲。


一时廊上的两个女人都抬了头,可最终应他的只是王氏:“微儿从书院回来了。来,见过老爷新收的学生。”


“学生?”张微奇了一句,“父亲不是不收学生么。”却见一旁潘氏赶紧朝他皱眉摇头,又转眼瞧见张岭脸色,便肃容收了话,只与裴钧相互一揖,各自报过名、字,就捧着书卷向内院去了。


张岭沉默目送其走入月门,由着王氏二妇行礼告别,叫了许叔来,向裴钧道:


“以后你就住翠堂耳厢,这便随许叔去收拾罢。”


于是从那一日起,裴钧就开始住在这里。


张府的内院极清净,也极清静,当中行人无言、叙话低声,偶有古琴音韵,却从无高呼大笑。这似将满园草木的浓淡都衬出个限度来,就连花意都沉稳而端庄——在春夏绝没有过红的桃荷,秋冬亦没有过艳的菊梅,松柏青得刚刚好,丛丛竹子开扇成规整的形状,叫廊前榭角最散不去的,只是那四时不败的绿。


裴钧曾住的翠堂就遍栽竹子,耳厢虽不大,用度倒十分周全。只不知怎的,里头的东西他总用不顺手。后来住了半月他才明悟,原来张家的布置本就与自家不同,甚至与他去过的梅府、萧府都绝然不同。


毕竟寻常住家的器物布置,总会为方便主人就因习而改,可张府的器物布置,竟是为了规范人习性才那般摆放的:比方内寝是一定不存纸笔的,若要读书动笔,一定要人换好衣服走到外间去端端正正地读书动笔,这就喻义睡觉的地方一定给睡觉用,写字的地方也一定只写字,不可在睡觉处读书,也不可在读书处睡觉。


可裴钧却不管这些。


他从前夜里难眠时,照样常将经史带到榻上翻翻催眠,每每看到想阖眼,就把书胡乱塞在枕下,可待次日从学监回来,书却一定已被收回了外间的书架上。一切他用过的水杯、茶壶甚至夜壶,也都会被下人日复一日地摆放在绝对特定的位置。若不是床头还摆着董叔给他送来的荞麦枕头,那他住得再久,这屋子一眼看去也只会每天都一个模样,绝不会有一丝一毫属于他的味道——


有的永远只会是张家的味道。


张家人刻板自律,每日非常早起,也非常早睡,一日三餐常有固定的菜式,过的日子是初一就能瞧见十五;逢了年节,欢庆亦是有节制的,就连下人扫洒浣衣的步骤和时辰都有定数——


倘使哪一天,其中有哪一样变了,那定是出了天大的事情。


那年中秋刚过不久,一日宫中半夜来人,急急请走了张岭。原该清晨做事的下人都因此惊动早起,可家主的饭食又不必再备,这一出,顿时叫府中整日的事务都变了样,而当张岭夜里回来,也果真带回个惊天的消息:


时隔三年,伦图族再度举兵进犯,已攻破北地五城。萧老将军临危受命,七日后就要带城北营的赤峰军前往江北与戍边军汇合作战,而身兼北营监军的晋王姜越亦在御前领旨,不日也将随行出征。


当年裴钧的父亲便死于伦图刀下,英魂逝去才刚三载,不想那伦图竟如此快就卷土重来,这叫裴钧闻讯,直恨不能提了大刀随萧家上阵杀敌。


可面对少年裴钧满目的赤红不忿,老臣张岭却只如常将一沓书册静静放在他面前,沉声吩咐道:“今日晋王的读悟还未送去,你这便去罢。”


裴钧忍着一腔痛意道:“晋王爷不日就要去北疆了,哪还会读书,我再送去又有何用?”


张岭平静道:“万事固有,其律不变。仗总会打完,晋王总会回来,战事不过一年二载,成败也只杀伐之间,死生意气皆是短暂,唯有强国强兵才可长远……为此,不论君臣,都不可能只拿刀剑。”


他空叹一声,眉目因疲惫而敛起,放在书册上的手指轻轻叩响了封皮,低声道:


“国变者,将也;变国者,臣也。子羽,等你往后入班为臣,当谨记此训。”


也许是张岭的话在裴钧心中留下了种子,更也许是裴钧终究只存着做天和尚撞天钟的颓志,无论如何,裴钧那日终是别无他选地拿起书册往晋王府去,浑不知那将是他最后一次给姜越送书。而就算知道,他大约也依旧不会觉得这与从前的每一次送书有什么不同,当他离开时,也同样不会费心去与姜越好好告别。


他只会觉得轻松罢了。


那夜他本以为姜越会随意收下书就赶他走的,再不用他等待多时才带走课业——毕竟战事临近,哪个要上沙场的人还会有心思写什么风花雪月的读悟?可他没料到的是,将要远征的姜越仿佛正因了战事临近,而更留恋起了安平之境的寸丝寸缕般,听闻他来送书,竟还特地迎到了正堂上。


那时姜越刚出宫,身上是未褪的朝服冠冕、镶珠绶带,厚重的色泽和压肩的纹饰重重裹住这年仅十八岁的尊贵亲王。正堂中光明的烛火映照他年轻而英俊的小脸,映亮他看向裴钧的一双眼睛,也映亮他身后木架上所挂的,一袭泛起冷光的御赐银甲。


他接过裴钧奉上的书,似乎想了很久,才顿顿说一句:“大约今后你不必来了。”


裴钧心里揣着事儿,不过随口顺他一句:“是,听说王爷就要出征,祝王爷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说完他闷头告退要走,却不想身后姜越忽而出声:“……裴钧!”


他没耐烦地皱眉回了身,按着脾气低头一应,过好一会儿,只听正堂苍白的寂静中,独独落下了姜越重回清冷的一叹。


他抬眼,见姜越正深深注视着他,面色一派肃静,可眉心却有如春水吹皱的浅痕,双眼也似凝了霜雪。


片刻后,姜越自语般再叹了一声:“……罢了。”接着便从朝服堆砌花纹的袖口下伸出修长白指拿起书册,用冷绝的口气徐徐道:


“他日孤不知何时归来……亦不知还能否归来,今日,孤想再写次读悟,便烦请你等上一等。”


这仿似是最后关头都不放裴钧一个歇息,叫裴钧听来直觉烦躁,可对上姜越的一双明眸,他却见那少年王爷捧书看来的眼神里,似乎有有种请求般的期盼。


这就更叫裴钧窝火了,却又只能强忍着应下。掸了袍子坐上右座,他皱眉看着姜越身后那套锃亮的战甲,心想便等——左右只当是最后一次了。


姜越见他一坐,即刻叫人端了纸笔到堂上来,也不去换下朝服,只摘下冠冕,坐在裴钧上首的桌边就铺开书册黄笺,扭头看了裴钧一眼,见裴钧竟正看着他这边,不禁一怔,又连忙低下头了,抬手捂了会儿耳朵,这才断断续续地边读边写起来。


堂中兽炉里的彤香一点点燃尽,又被下人添上。裴钧等了良久还不见姜越写好,便从那战甲上收眼瞥了姜越一下,一心只觉这小王爷着实磨蹭,又见姜越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纸,一会儿还偷眼儿看看他,就更觉得姜越是拿此事作弄他的,绝不会轻易放他走掉。


然几页读悟终究还是写不了太久。快二更时,姜越总算写完。裴钧大功告成,正收书就要走,却听姜越略有踟蹰地抬头开口道:“七日后一早,大军就开拔了……”


“我知道。”裴钧把姜越字迹清挺的黄笺胡乱夹进书中,“萧临也去,那日我会去北营送他的。”


姜越听言,眼睫一颤:“……你会去?”


裴钧闷闷敷衍一声,心想若不是母亲阻拦,他就不止是送萧临走了,他该是能和萧临一齐上战场去为父报仇的。


想到这儿他叹口浊气,抓起书册说了告辞,顺嘴也添句“盼王爷平安凯旋”。


也不知姜越是否因在意性命,那时竟还很认真地应了一句:“好,一定。”


看着姜越眸色纯净,裴钧反倒有了丝别扭,离开的脚步就更是匆匆。可抱着姜越写好的东西急急转过王府影壁的时候,他还是心有欠欠地回头看向那堂中御赐的战甲,不料,却见那姜越还立在正堂门口向他望来,此时正巧逮住他回头,还更上前一步盯着他看。


裴钧一时脸热,连忙抬腿跑出王府。那时因想着萧家当日领旨,应是不会再连夜赶回军营,他便没有再回张府,而是回了家去,预备换过衣裳就去寻萧临吃酒。


岂知到家时,董叔竟说萧临已在他院儿里等了老久。待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去一看,见萧临果真坐在他院中石桌边,也不知已坐了多久。


萧临身上还穿着军衣皮甲,面前的茶是一点儿未动,不过只靠着石桌发呆,仰面望着空中秋月,几步外看去,他脸上似有希冀,有兴奋,却也有困惑或茫然,还有一丝怕。


——那是少年人上战场前再常然不过的模样。


谁都渴望建功立业、英名垂史,可当下眼前能看见的,却不过只是未卜的前路,和一些隐没在缥缈里的盼望与遐想。他们无从知晓日后是会折戟断魂、血染黄沙,还是他年归来满城夸,他们只知来日要走,可离开了,又不知何时再回来。亦不知是骑着高头大马回来,还是躺在素布封裹的棺车中回来……甚至,是再回不来。


萧临那时的兴奋与期盼,裴钧明白,却难以感同,而萧临对将来的思虑与忧怕,裴钧没有,也更解不得。他只知自己与萧临十岁相识,都出身将门,几年里是一齐练拳学武、在军营打滚,原本正该一起入营参军,可至今萧临终要披甲上阵了,他自己却要读那没用的书、考那没用的学,走一条天下男子中最最安稳却也最最平庸的路——


他竟要去做官。


一切就像那夜家中的桂花陈酿,原是栖在同一缸中的酒水,可一朝入了青壶,却斟去两盏不同的杯中,盛着月下少年两两相对的倒影,经此一饮,他日就是两番境地。


他们喝酒,打闹,招招一如从前,推杯间,萧临说起军中,裴钧讲起学监,有糟心的,也有好笑的,渐渐都随酒意沾染眉梢眼角。


萧临大裴钧半岁,从小壮实,身量也总高过裴钧半头,没有一丝的弱秧相,是准准儿的将门虎子模样,说起话来字字透亮,歇语时,挺俊的脸就在月下泛着酡红,顷刻浓眉一皱,认真看向裴钧道:


“我明白,你是想去的。”


裴钧喝昏了头,趴在桌上扭脸盯着他,迷蒙见他也抱臂趴过来,同自己挨在一处说:


“裴钧,你听着……我上去,就是替你上去了;你活着,就替我好好儿活着。”


那一刻酒迷上了脑子,周遭月影乱动、枝叶碎响,眼前萧临靠得太近,裴钧瞠目看了他许久,突然便不知为何而动,探起身就咬住他唇瓣,揪着他皮甲前襟一拉,另手就解向他裤子——


“裴钧!!”


萧临吓得一耳刮子揍在他脸上,跳起来就惊声一斥:“你他娘找死!!”


裴钧的酒意立时在脑门儿一懵,散了,此时方觉出左脸辣痛。他眼前昏花一阵,刚醒悟酿下大错时,扶桌站起身来,却被人一把推开去,还未及追上,就见萧临奋足一跃奔出他院门了。


片息,墙外传来声马嘶鞭响,霎时铁蹄一扬、哒哒渐远,一如光阴,倏忽逃窜。


七日后,他自然没脸去送萧临。


尔后大军北上,战事拖了一年又三月,至次年隆冬,天下急调粮草、凋敝民生,可军资依旧捉襟见肘,任谁也知这当中该是何等的盘剥贪墨、层层抽油。


那时裴钧入张府已快两年,日日都活在张家克己守法的刻意平静下,几乎已觉压抑到窒息,偏偏时常跟随张岭出入内阁行事办差,所见所闻又多得是朝中不平不静之务,终有一日,他为着张岭让他送去征调司的一纸公文,第一次和张岭大吵起来——


“又要罢免?”


裴钧捧着那公文问张岭,“师父这么层层罢免官员,不是抄家便是流放,这仗未打完,运粮的官就先没了,那就算征得粮草千万,没了人,又怎么送上前线?”


张岭冷眼看着他道:“贪墨者按律当斩,若不严惩,就算朝廷再有粮草千万,也迟早被他们蛀空,你却要质疑我做错了?”


“可战时不比平日啊!”裴钧指着他桌上的吏部名册道,“短短一年间,北地官员已清换数度,地方政令朝发夕改——惩贪虽是该的,可您这一提罢免就是三四个要员,抽调新官上任的信件一来二去是十来日,这十来日中若是粮草到了,谁去将转运接上?这多出的时日,难道要叫边关将士饿着肚子白等么?”


张岭提高声音:“朝廷的转运令早早便达地方,底下自然有官差各司其职,此事不用你来操心!”


裴钧荒唐道:“那官差就不贪了?运粮的人若也贪墨,头上岂非连个问责的人都没有?且朝廷往天下征召粮饷,辎重千里本就费事,却次次还等南粮北运,这本就不妥!为何就不能把精粮就近兑换成更多的生谷、粗面?若是以一五之例将精粮换作麸糠,更是早可解千军万马燃眉之急,绝不至于大军饥馑、为敌所困,一两千人活活饿死——”


“麸糠生谷是畜生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张岭拍桌站起来怒斥,“千军将士拿性命杀敌,难道却要朝廷拿牲畜的口粮来辱没他们?若如此,天下何人还愿为朝廷卖命!”


“那若是守着师父这道理,难道畜生还活着,人就得死吗?”裴钧看着被当世誉为清流的张岭,一时只觉这世道荒谬极了,“师父没有看过田地荒凉,没有看过饥民夺食!您只坐在这清净院子里,骂着贪官、批着文书、吃着朝廷下放的公粮——您不会饿死!您不会被围困!可他们会,那些将士会!”


“放肆!”张岭怒得扬起桌上的文册就摔在他身上,即刻夺过他手中公文,高声唤来张微送走,接着,便喝令裴钧去祠堂前的窄院中跪下反省,于漫天大雪中立在廊上冷冷垂视道:


“裴钧,做官不是弄权。”


裴钧跪在冰冷的厚雪上,赤目酸痛道:“我没有弄权。”


“还敢说没有?”他头顶传来张岭的厉斥,那声音比割在他脸上的风刀更冷:“为官者犯法,当严惩不贷,可你不仅质疑我罢免贪官,竟还想任用他们打压污吏,甚至要换粮为麸、助其开脱——这若不是弄权,什么才是弄权?……所幸今日你非朝中官员,言语荒谬还可教诲,他日你入班为臣若还是如此做派,则我朝天下,怕是又要多出个权奸!”


裴钧的双手在膝上紧握成拳头,梗着脖子要大声反驳,可当他抬起头来,却只看见张岭失望离去的背影。


一时凄冷的酸意涌入心间,他发起怒来两把拍开膝下的雪,跪在地上只觉眼中滚落刺痛,胡乱抹一把脸,脑中全是先父与萧家人温煦的笑颜,是忠义侯府满园的刀剑,是正厅中悬壁的猛虎,和满府丧白中母亲抱着裴妍流下的泪。


——他不是弄权。


夜里,雪停了,裴钧膝盖却早冻得麻痛,几乎就快没了知觉。


忽而廊角一声枯枝轻响,他抬头,只见是主母王氏,正站在圆门边的夜灯下看他,背衬着一捧莹黄而微弱的光。


“……师娘。”他低哑叫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