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不及皇兄貌美 > ☆、云锦城的除夕之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云锦城的除夕之夜

  不及皇兄貌美

大街小巷千家万户,随处可见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人群太过于拥挤,人们只能缓慢地挪动步子。不少顽皮的半大小孩在人堆里钻来钻去,身体灵活地犹如在水里游戏。一个男童忽回头扮个鬼脸,挥动手中的糖葫芦,笑声清脆稚嫩地叫:“爹!娘!你们快过来啊!”说罢转眼之间便消失在人海中,我的肩膀被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一个中年人急急地向男孩消失的方向艰难地挤去,嘴里焦急地骂道:“臭小子!还跑!一天不打皮痒了是不?”


身后不远处传来妇女同样急切的声音:“相公!快把孩子找回来!别让人撞倒了!”


“知道了!”


我不禁想起宝鸣山下的那群孩子,不知道今年是谁领他们去镇上看烟花,估计是村长,村长也有五十多岁了,腿脚又不利索,那今年的除夕夜他过得可真够呛的。好久没看见那些孩子了,等过完年,他们个头应该都长高一些了


街道两旁屋宇鳞次栉,商铺林立,加上各种数不尽的货摊,叫卖声沸反盈天。我和林越任由拥挤的人潮把我们从这条繁华热闹的街道挤到另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头顶上寒冷的夜空,白雾久久弥漫不散,烟花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照耀点缀着这一夜人间的兴盛和乐。


我被摩肩擦踵的人群挤得身体都有点发热了,忽然发现一家店铺里客人不太多,人随意在店内走动,便叫身边的林越进店看看。


我一进店门,顿时耳朵清净不少,一望,店的四周围挂满大大小小的字画,原来是家字画店,店里的客人不再是吵吵嚷嚷的,而是三三两两的站一起,对着墙上的字画小声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谈吐举止间便显示出是读过书识笔墨的。不过也有不少的游客只是进来凑凑热闹的。


一面墙前,差不多聚集了店里的大半部分客人,不断有人进店里,也是直接走去看那面墙上挂的字画。我也过去看。


“你看,是不是画得好好?很像?”我身边两个相识的人,一个对另一个说。


这是幅巨大的风俗画,画像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壁,画像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地一座城池的风土人情和繁荣昌盛的景象。


我注视着画像上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描绘的宫室、楼台、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房屋,越看越觉得眼熟。


“哎!你看!这不是我家吗?”看客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忽然指着画像上的一处对自己的同伴兴奋地喊。


“啊,还真是耶。”


我一下子恍然大悟,这画像上画的,可不就是云锦城吗?


那同伴又拍手对少年笑说::“那院子里正在打扫的人是不是你?你也被画进去了呀!”


“哇!好神奇!”少年张大眼睛看着画像。


我细细观看,画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人物众多,形形色色的人,分布在市集、酒楼、大街、桥梁上,从事着不同的活动,有的拉货、有的坐船、有的叫卖、有的骑马。人物无数,虽然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当我看到一栋高大气派的酒楼时,也忍不住指着那酒楼对林越说:“你看,这不是醉霄楼吗?画得还真像啊!”


“嗯。”林越颔首,认同我的看法。


我起了兴趣,更认真地去找画像上我认识知道的景物,感觉还挺好玩的,同时也觉得画出这风俗画的人很厉害。


而很多看客和我一样的想法,纷纷指出自己认识的景物给同伴听,原本稍显安静的店里渐渐热闹喧哗起来,尤其是哪个说到好像有个什么认识的人被画在上面的时候。


三个看来斯文有礼的青年男子,已经在画像前一言不发的欣赏良久,瞧一身青衿装束,应该是三个读书人。


似乎终于鉴赏完了,其中一个年青人悠悠开口:“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可谓别成家数。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妙、妙、妙。”


另外两个人也文绉绉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概都是用些文绉绉的词句夸奖了这幅风俗画如何如何好、好在哪里。末了,他们莫名朝我点头,善意的微微一笑。


我们这里大部分的看客,只是看画像画得生动有趣,于是聚一起看看热闹,觉得好看只会说“好好好、画的像”。


我不自觉瞥了林越一眼。这么多人站在一副巨大的风俗画前,我两也只是其中两个。那么多双眼珠子兴致勃勃地盯着画像看,而林越的注意也放在那画像上,但他那波澜不惊、意兴懒淡的表情,让我几乎可以肯定:他和我,连同这店里大部分看客一样,我们就是进店里来看看热闹的。


然而又不妨碍我们接着看热闹,等我把这幅画看都末尾,边上题了一行字,我没看见过白相与作画,但我看见过白相与的字,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偏见,我觉得白相与写的字比这写的好。


我轻声问林越:“你看这字,白相与写的好,还是他好?”


“白相与。”林越说。


我忽然发现字画店的老板不知何时也站在了看客里,乐呵呵地和众人交谈着。


我心里生出个疑问,但实在不好意思开口问。


众看客里,隔着我三个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突然娇声替我问了我心中疑问:“老板,这么大一副画,又画得那么好,该卖多少银子呀?”


我向她看去,是位小家碧玉。


那老板看起来挺和气的,下巴长了些胡子,他摸摸胡子,依然笑呵呵地对小家碧玉说:“呵呵,多谢小姐抬爱,这幅画,本店是不出卖的。今日除夕之夜,鄙人特拿出来,供大家一起欣赏欣赏罢了。”


小家碧玉显然不满意老板的回答,撇撇嘴说:“哼,开店做生意的,还有不能出卖的东西?老板怕是看不起我们这些人,觉得买不起你的这幅画,索性连价钱也懒得说了吧?”


众看客们纷纷看向了老板,脸上都有了不满之色。一个人附和说:“对啊,老板,你这幅画真是多少银子都不能卖?”


“哎,诸位别误会。”老板面露尴尬,忙解释说:“这幅画是鄙人半个月前费了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收进来的,这是方式的亲手笔墨,鄙人甚是喜爱,故一时舍不得出卖。呃,但今夜良辰佳节,若哪位与此画有缘,鄙人愿意割爱,只需两万两银子、两万两银子。”


店老板最后轻飘飘的一句“两万两银子”,众人马上明白了自己跟这幅画缘分的是深是浅,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也看够了,于是纷纷散去,有的则继续在店里逗留,有的则出了店门。


老板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这画还没白相与的值钱。”林越突然说。


“啊?”我看他,疑惑:“什么意思?”


“我卖过白相与的字画。”林越淡淡说。


“你卖过白相与的字画?”


“卖过两万六千两。”


原来少年时,林越和白相与练武空暇之余,白相与常教林越读书写字,还有作画。林越虽不甚感兴趣,但他天资聪明,倒不算什么难事,附庸风雅绰绰有余。有时候白相与雅兴大发,赠一些字画给林越,林越当然也该回赠字画,以此纪念友情。只是白相与一直不知情,通常他赠给林越的字画,林越留个三五日就转手卖掉了。若是白相与知道了,以后还会不会再赠他。


我不觉睁大眼睛,问:“白相与的字画有那么值钱?”


林越见我情绪挺激动,问:“你也想卖?”


我:“……”


我能说白相与有段时间待宝鸣山上,他偶尔练习书法,留了好些亲手笔墨在山上吗?而且我根本没替他收拾起来,随意地放置他房间书桌上,现在宝鸣山上我和师父都不在,天,那些不知道能卖多少银两的书法恐怕早被老鼠啃光了吧?


白相与的书法确实赏心悦目:华美而有骨力,流畅而不绵软;既有精致典雅的富贵气,又不失清新潇洒的山林气。而以后我再见识到林越的书法,那时我又会有一番讶异的发现,他的书法竟和白相与的书法隐隐一脉相承,但又有自己崭新的风格。只不过林越一生都没当回事,别说展现什么书法,漫漫人生之中度过的喜怒哀乐,他从未用挥毫笔墨来排遣。岁月中真正与他形影不离的,是他手中的剑。待到后世,已过了几代人,武林史上仍然经久不息地流传着他的传说:他出剑的速度,究竟能有多快。


那个长得微胖的店老板站我面前,早不动声色间将我和林越打量了一遍,笑吟吟问我:“小店简陋,不知姑娘可否看中那副字画?”


我心说花大把银子买副字画回去挂墙上天天附庸风雅吗?白相与的书法那么值钱我都没有认真看过几次,也没那个情趣天天看,真要有那银子我还不如去再买把上等的剑跟我现在的无问剑换着用,或者买几把防身用的称手短匕首。正想客气拒绝他,目光不经意掠过店里一些摆设在桌面上的东西,随即视线停留在了那些物品上。


店老板马上随我的目光跟着看过去,笑说:“哦,姑娘不妨移步过来看看,鄙人店里新近了几样文房四宝。”


那整整齐齐摆放桌面上的物品便是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


我拿起一支毛笔,看了看,其实好坏根本没看出什么名堂,便问:“你这支笔好不好?”


其实我的问题便问得很有问题,因为有哪个开店做生意的会说自己的货品不好?一下子便体现了我对文房四宝的一窍不通,这要是个读书人,多多少少还是懂得怎么分辨好坏的。


所以像我这样一窍不通的客人是最容易被宰的,但这是个开了多年的老店,已经在云锦城里有了名声,生意兴隆,一个只会宰人的的店是发不了大财,也开不长久的,店老板通常都是只非常精通人情世故的老狐狸,而且他还不会让你感到讨厌反感。


老板的目光接触到我和一直沉默寡言却始终让人忽视不了的林越,我头发上的饰物是宫里头的,不管老板心里起了何种想法,他面上始终带着恭敬而又恰到好处的热情问:“不知姑娘是自己用呢,还是?”


我说:“我哥哥用。”


然后我回头对林越一笑,有点神秘地问他:“你知道白相与有个哥哥吗?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林越淡淡问:“他是白相与的哥哥,也是你哥哥?”


我回:“嗯。”


林越原本注视我的平静目光忽然闪了闪,嘴角露出点奇特笑意:“长相一模一样的哥哥弟弟,你把哥哥当成了自己的哥哥,怎么不把弟弟也当成你哥哥?”


我扭回头,面上不禁一热,猝不及防被他捉弄了,要是一声不吭好像又有点不甘心,憋了半响,我才呐呐地说:“他们只是长得很像,你亲自见到了白倾,就知道他们的不同了……”


“我没兴致见一个跟白相与长一样的人。”


店老板自然听不懂我们的交谈,愣了愣,有些尴尬地插话:“二位客人还要不要再瞧瞧,小店还有几样文房四宝,皆是上等的好货,若有兴趣,鄙人给二位介绍介绍。”


我没开口,林越先说话了,耳朵听见他的语气有些凉:“不必了,哪一个最贵,你包起来。”


老板又愣了愣,很快回过神,喜笑颜开:“是是,二位请坐下稍等。”


老板吩咐伙计,不多时一副包装净雅大方的文房四宝从内室提了出来。


林越付了账。


然后我们没再店里逗留,老板直送我们到店门口。


发现斗篷有些往一边肩膀歪了,我便站在门口,侧头整理,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好像有人朝店门口张望,我看去,是那个小家碧玉,她还站在那副巨大的风俗画前,眼神直勾勾地看着门口,我不确定她是看我还是看背对着她的林越,但一察觉到我看她,她马上扭开头,若无其事地在店里慢慢走动,眼角却又忍不住地往我们的方向瞟。


算了,林越肯定也发觉了店里这个行为有点奇怪的小家碧玉,但他连回头看一眼的意思都没有,我又何必去探究她想做什么。大家都是陌生人。


等我整理完斗篷,我们重新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当我走过一个卖手帕的摊子前,小贩忽然冲我喊:“小姐!瞧瞧吧!这些手帕都是茉花坊的绣娘们绣的!带一条回去吧!”


摊子上五颜六色的手帕,林林总总,绣的全是鲜花图案,如牡丹、玫瑰、茉莉、茶花等,我随手拿起一条绣了牡丹花的手帕,侧身对着大街上的灯火以便更清楚地打量绢布上的绣花。


小贩热情洋溢地给我介绍:“小姐,你看,这牡丹花绣得多好看!全是丝线绣的,而且牡丹花寓意又好,富贵、吉祥。”


因为跟小梦学过艺的缘故,只几眼我就看出这刺绣的功夫实在不怎么样,是很一般的绣品。刺绣真要学起来,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艺,这手帕上绣的这三朵红艳艳的牡丹花,用的是刺绣里最简单的绗针绣,而且他这绣品针法不够丰富、线迹不够精细、色彩不够自然。


小贩仍滔滔不绝地夸他的绣品如何如何好,我只不搭话。这时摊子前又来两个年轻女子,小贩见我态度不冷不淡,就忙去招呼那两个年轻女子了。


“两位姑娘,这些全都是茉花坊的绣娘绣的!”小贩又从这句话开始推销他的手帕。


这些都是刚入门的绣娘练手绣的吧?我心里默默补充。


过往行人挨挨挤挤,我不时被碰到,我不在意,同时千万个人的声音传入我耳朵里,我一句话都听不清楚,我也不以为意。陷落在这嘈杂热闹的人海里,我的警觉心与常人无异。


我又拿起另一条手帕来看。丝毫没察觉对面高楼上,有一个陌生男人站在窗口,已窥探我们良久。


林越抱着双手,原本微垂着头,安静地等着我要不要买。忽然他扬起头,眼睛微微一眯,视线就和那个楼上的窥探者对上了。


那陌生男人对于林越突然的发觉似乎很惊讶,但并不慌张,反而从从容容地朝人群中的林越点头致意,然后转身回到了房间里。陌生男人是在一间明净温暖的厢房里,只有他一人,厢房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画卷,原来他是一个画者,而我们刚看过的那副巨大的风俗画也是他所做。现在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作,每个夜晚,哪怕除夕夜也不例外,他都会默默观察着夜晚下的云锦城,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他是个画痴,他心中只有画画,他现在又开始动笔画了,他要把刚才看见的那对年轻、美丽的男女也画入他的画中。他的画作众多,这个除夕夜所作的繁夜图,流传了几世。


对于这些我毫无察觉,撂下手帕,继续往前走。小梦不知给我绣了多少条手帕,心灵手巧的小梦,绣功精细、雅洁,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形象传神。如果我买了这么一条手帕回宫,恐怕小梦得伤心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