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综穿]打劫主角的一百种方式 > 第118章 杨家将终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8章 杨家将终章

  [综穿]打劫主角的一百种方式

大军来到东京城外的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不管对先帝和这位突兀冒出来的太子有什么想法, 所有的大臣都出了城门, 迎候先帝的灵柩, 拜见太子殿下。


赵光义的两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他们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势力, 但是赵光义此人阴刻多疑, 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敢过度发展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策划月余, 在京郊的大军面前, 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赵元佑想过关闭城门, 拒不承认这个伪太子。但是伪太子手中有赵光义的灵柩, 他敢这么做就是大不孝,要被千夫所指。


更何况朝中重臣并没有几个站在他这边。曹彬的家人和杨家佘太君等人, 都是浩浩荡荡出城门迎接哭灵, 守卫东京的禁卫军是赵光义的心腹,没有赵光义的命令谁也调不动。


所以到了最后, 赵元佑和赵元侃兄弟二人也只能接受现实,全身孝服出城迎接。


在文武群臣面前,身材高大的太子殿下面容悲戚,腰间系着白色的麻布, 冷肃而威严。在他身后, 盔上系着白缨的精锐部队在细雨中静立不动,犹如一群群雕像。


在无声无息之中,那些曾经的不甘和蠢蠢欲动, 全都化作了泡影。而那些小范围内的骚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粉碎扼杀。


赵光义的灵柩进了东京城,送到皇宫之中停放,按照规矩由礼部官员负责主持。


入夜之后,皇宫起了一波小小的动乱,可是根本用不着禁军动手,伴随在太子殿下身边的小楚官人,就已经轻松地将其镇压平息。


在赵光义的灵柩之前,楚天舒拿出了辅助系统出品的太/祖遗诏,与和太宗亲口在两军阵前的宣言正好吻合。曹彬和杨业就是人证。


楚天舒的陈述,在众人心中完美无缺地勾勒出了一个太/祖嫡孙从小努力学文习武,在太宗的默许和保护之下茁壮成长,成年后亲自赶赴边境杀敌立功的高大形象。在这个故事中,赵光义是慈祥而睿智的长者,谢鲲是天赋过人、英明神武的天定储君。


赵光义一直记得自己对太/祖的承诺,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而是努力培养太/祖嫡孙;而太/祖嫡孙也没有辜负赵光义的期待,成功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更是在北伐之中立了大功。于是在两军阵前,赵光义揭开了隐藏多年的承诺,将这个令他满意的继承人推到了天下人面前。


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露出了相信和崇敬的表情,纷纷称赞先帝和新君之间的深厚情谊,说这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佳话。至于为什么明明是男子,赵光义却要封其为“琼华郡主”,楚天舒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大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相信。


小小的过招一番,便被彻底打败。赵光义的两位皇子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形势的改变,只能跪在赵光义的灵前,垂头丧气地听着文武群臣山呼万岁,将这个突然出现的太/祖嫡孙,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大势已去,不必再做无用的挣扎。


对于继位为帝所有的流程,谢鲲并不陌生。提拔心腹,荣养老臣,平衡朝政。改年号,定国策,处理政事,握紧军权。一切如同行云流水,丝毫不见初为人君的生涩。仿佛他天生就应当执掌天下,指点江山。


和赵光义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将当年年号改为太平兴国不同,谢鲲态度从容,按照历史惯例,次年再改年号为元统。


赵光义的葬礼已经全权交由礼部处理,谢鲲照例上朝,在一次次的大朝会上,以其胸襟气度,眼见卓识,征服了所有心中存有疑虑的臣下。


对于约束武将,避免唐末悲剧重演,谢鲲是支持的。但是矫枉过正到重武轻文,以从军习武为耻的程度,他却绝不允许。没有钢铁长城,中原王朝必将沦为游牧民族砧板上的鱼肉!


科举制度要大规模地推行,jūn_duì 管理也要制度化。谢鲲亲自创办了宋国皇家军校,将培养军事人才的权利收归皇帝手中。日后jūn_duì 中的军官,都是经过军校培训、忠于皇帝的军校毕业生,jūn_duì 再也不会成为某个将领世家的私人地盘。


至于杨家将,得到了谢鲲的褒扬,挂上了“满门忠义”的匾额。


杨七郎先还有些顾虑,后来发现谢鲲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那种说不好就把他打一顿的习惯,他反而乐颠颠地跟着谢鲲,去军校当教官去了。杨家也十分识趣,慢慢地将手中的军权交出来,几个兄弟都去了军校。


哪怕是皇帝死了,日子仍旧要继续过下去。东京城仍旧是一片繁华殊丽。只是民间关于这位富有传奇经历的新任皇帝,多了无数故事流传。尤其是这位新君和小楚官人之间的事情,更是被那些瓦舍中的说话人创作了不少话本,成了时下最新热点。


而将新君和小楚官人之间的故事推向高潮的,却是契丹使者送来的和亲请求。


看着契丹国书中提出的和亲事宜,谢鲲的脸黑了下来。他哼了一声说:“若不是仙师,仁慈为怀,不愿意太多杀戮,之前我就在金沙滩将契丹大军悉数屠灭了。又怎会留下契丹主力,让他们现在抱着和亲换取喘息之机的念头,来给我添麻烦。”


楚天舒是不能允许大规模杀戮发生的,而如果谢鲲想要通过战争占领契丹领土的话,契丹人绝对会选择玉石俱焚死战到底的。到时候死去的人数绝对超过十万。正是顾念这一点,谢鲲才会在占据上风的时候,同意了契丹休战的请求。


萧太后一死,契丹贵族各有心思,对于坐在契丹皇位上的小皇帝并不是特别的尊重服从。而契丹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各位王公贵族的私兵,这样分裂开来之后,小皇帝并不具备全盘碾压的能力。他不得不考虑到用和亲的办法,来缓解宋国这个外敌的压力,换取时间整理内部局势。


楚天舒倒是对此不以为意,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存在,又怎么会被她放在眼里呢?


他们两个不当回事,可是宋朝群臣却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和亲历来多是中原王朝向游牧部落送去公主,这次居然是契丹人主动要求将宗室贵女送来宋朝以求和亲。这对于宋朝上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哪怕是出于这种上朝的尊严,所有人也都觉得应该将这契丹贵女收入后宫之中。


只要不让具有契丹血脉的皇子出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更何况新君刚刚登基,后宫一片空虚,正好趁此机会让新君选一批闺秀入宫,定下名分,各方势力心中也好有个安定。


然而在朝会之上,新君却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这位年轻却威严的皇帝笑着问,诸位觉得朕是拿来哄那蛮族高兴的妓子不成?感受到皇帝笑容中的阴冷不满,所有人都闭嘴不言。


谢鲲哼了一声,两国之间的关系,由兵力高下、国力强弱决定。是否遵守诺言,和女人没有一分一文的关系。


说着,皇帝话锋一转,眼角带笑,朕早有心仪女子,待得孝期过后便择日迎娶入宫。诸位不必为朕的人生大事操心。


一时间,群臣竟被皇帝突然抛出的这么一个消息转移了注意力。皇帝身边什么时候竟然有了这样的女子,他们怎么一点儿都没有发现呢?


也有那早就看不惯小楚官人存在的人在心中幸灾乐祸。那小楚官人仗着一张漂亮的小白脸儿,不过是运气好,在太子殿下未曾发达之日就投效过来,竟然得到了官家如此的信重依赖,几乎随时带在身边。


这下好啦,陛下即将迎娶心仪的皇后,且看小楚官人以后如何自处呢?


魏王妃这几日很是忙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