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 第86章 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章 电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内务府做出来的新物事,都是有皇上统一安排的。可不是你一个小小的格格能随意开口的,记住了吗?”


“女儿明白了,记住了。谢谢额娘教导。”


就这样,一件有可能造成小太子姐弟不和的小事儿,就这么皆大欢喜的过去了。


三格格就此认真努力的跟着老管事学习,尽职尽责的打理好,报房里面各项具体琐碎的大小事务。


随着后来《藤萝日报》的大发展,不知不觉的,她也就成了闻名中外,少儿皆知的“报房大佬”。以一介女子之身,统领着大清境内境外几百家大大小小的报房。


一直到多年以后,在一次兄弟姐妹的聚会中,三格格满心感慨的说起来这件事儿,小太子才知道,原来当年他的皇阿玛和阿茹娜格格,默契的联手,给他收拾了这么个小尾巴。


当然,大家伙儿都对于这个,因为太子殿下太过直白耿直引发的“小尾巴”,后来的一系列发展也是忍不住的惊叹连连,啧啧称奇。


做完一天的功课,小太子回到毓庆宫梳洗完毕,先是把明天和四位先生见面的时候,要说的事儿都一条条的列下来,做好准备工作。接着就拿起内务府加急制造出来的铅笔,和画图工具,开始和嘟嘟交流,搜索合乎自家皇阿玛要求的满人女子新发型。


当然,在看这些资料的时候,小太子也把所有现在能用到的理发工具都给画了出来,比如用来打理卷发的大梳子,用于拉直头发的电夹板,各种功能不同的小剪刀,分工不同的一些小夹子等等。


还有几种用来软化头发的发膏他也把做法步骤写了出来,打算明天交给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新的洗护用品的内务府洗护处。


第二天晚膳后,小太子按时的在毓庆宫等来了他一直想见的万斯年先生,以及顾炎武先生的三位嫡传弟子。


此时此刻在万斯年他们四个人的眼里,鼎鼎有名,如雷贯耳的满清储君,当真就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天上“金童转世”的福娃娃模样儿。全身上下金灿灿的,和透过窗户玻璃的照射进偏殿的几缕阳光互相映衬着,闪闪的发着光。


虽然福娃娃的脸上好像才刚刚开始长肉的样子,脸型分明,脑袋后头甚至还顶着一根细长的小“老鼠尾巴”。


可是,架不住太子殿下的脸蛋儿长得好,康熙皇帝把儿子养的好啊。在其他人的身上特别明显,奇丑无比,“毁人不倦”的金钱鼠尾,到了人家小太子的头上,就变得很可爱,很亲切了有没有。


“万先生,孤对于你的史学研究和很是钦佩,也很是认同你的一些修史观点。因此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见一见你,和你当面请教。” 胤礽满脸诚恳的说道。


虽然在原来的历史上,有人因为万先生不慕名利的人品,直接拿着他的对于《明史》的研究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但还是有人洞若观火的发现了此事,耿直正义的站了出来,指明其剽窃行为。


“谢太子殿下赏识。”


“先生大才,该得到天下人的褒奖。不知道四位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和孤讲?请四位先生尽管直言。”


四人对视一眼,由文平之先生作为代表回答,“太子殿下,吾等冒昧的来见你,首先是代我们的恩师顾炎武先生,以及黄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你表达一下他们的感激之情。”


“老师和另外两位先生,都非常的喜爱太子殿下送给他们的手表,几乎都是日日不离身的佩戴。”


“无妨,几位先生都是胸有万水千山,腹有经书典籍的救国良才,饱学之士。这些都是皇阿玛和孤应该做的。文先生请继续。”


“谢太子殿下。吾等还想和太子殿下确认一下,这次根据你亲自定稿的律法条文稿件,修订《大清律》的事儿。”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否知道,现在朝廷和士林,乃至天下万民,对此事的激烈反应?”


四双眼睛齐齐期待的注视着他,却又好像怕吓到他这个小孩子一样,收敛了全部气势,让胤礽没感觉到压力,反而是觉得挺熟悉。


这幅样子,可不就是和四弟五弟每次有事求他,却又担心打扰到他不敢说出来,只好热切的看着他的小眼神一模一样吗?


胤礽估摸着,四位先生应该都是和黄履庄,戴锌差的情况差不多。一心钻研学问,胸怀坦荡却又有着满腔的报国热情,都是非常可爱的赤城君子。


眼里及不可察的闪过一丝笑意,小太子却又瞬间记起他那专门破坏气氛的桃花眼,努力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保持住严肃的神色。慢声回答:“孤对于四位先生的抱负胸襟,学问主张,都曾经做过一些细致的了解。”


“今儿既然是四位先生专门来问孤,孤没有不回答的道理。那些争执不休,孤知道不知道,都没有什么关系。”


“如四位先生所说,朝野上下,甚至是天下万民都知道,都参与进来,就足够了。”


反正不管是谁反对,也不管反对者是怎么“以死相逼”的,要去撞御门的大柱子。总之,现在修编的新版本《大清律》的基调,就是要抬高一下“农工商”的地位,再削弱一下“士族”们的特权,没有更改。


所以小太子很是认同自家皇阿玛的做法儿,你们吵吧,闹吧,越激烈越好,都狠狠的发泄出来后,不管一开始是怎么坚决反对的,后面都会慢慢的接受现实。


四位先生不由的同时互看一眼,原来他们这两天猜测的方向是对的。当今皇上要的就是这么个混乱不堪的场面。皇上最近的连番举动,也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现在朝野上下动荡不安,多股力量互相冲突,弱小的力量比如“工商阶层”这时都在考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偏偏士大夫阶层内部又分为两个对立的派别,每天争斗吵闹不休。


即使现在士族阶层明白过来,他们是被皇上戏耍了一通,可是既然一开始被皇上蒙蔽没有察觉,现在说什么都是迟了,大局已定。


皇上成功的把水搅浑,当然是要顺手得利。岂会放过这个“随而取之”的机会?


“吾等感谢太子殿下的信任,和直言相告。”说完四位先生一起鞠躬行礼答谢。


就和他们之前没有因为小太子年幼,就在气势上欺压他,或者是在言语上设置什么陷阱,和小太子套话一样。此刻他们也没有把小太子此番真诚的据实已告,当做是理所应当,小儿无知失言。


他们是真心的感激,小太子对于他们人品学问的认可,以及这种坦诚以待的态度。


“四位先生不用客气。孤明白,这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儒家统领天下发展。导致“农工商”尤其是“工商”阶层,社会地位非常的低下。”


“即使现在颁发了法令,也无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几百年,几千年后,他们也无法达到和“士”族阶层同等的社会地位。”


这个方面小太子是深有体会,他上辈子的星际时代,也还是一个等级分明,有层有次的社会。


“但是,孤希望做到的是,至少让他们在这同一片华夏大地上,有个一席之地,给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以往那样,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的“儒家士族统领天下”。


“在一些具体条文的小细节上,孤也同意,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稍加妥协缓和。孤对于华夏两千年来的“天人合一”治国思想和律法思想,一直是非常的认同。”


古华夏人向来讲究“情,理,法”,和“天理,公道,人心”的“天人合一”法律思想。小太子当然对此深以为然,毕竟人是富有感情的灵长动物,而不是只能按照条令动作的器械仪器。


大清国的每一个案子,不管等级大小,都是要根据律法条文以及各种相关案例,反复的琢磨研究,认真尽职的综合考量,才能够定下最终那个,尽可能合乎社会人情法理,又尽可能公平公正的判定。


当然,徇私枉法,没有良心的官场败类除外。


“太子殿下请放心,吾等定不负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达成此事。”


说到这里,感觉谈话进行的很融洽的文平之先生等人都觉得,可以事先和小太子打个招呼,让小太子和皇上求个情。


于是四位先生又一起起身,行了一礼,“吾等另外有一件事情,想先和太子殿下求个情。”


“四位先生请讲。”


“谢太子殿下。近日会有一些南方文人赶来京城相助吾等。他们久居乡间,有些散漫。如果有什么冲撞或者是失礼的地方,还请皇上和太子殿下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们计较。”


“吾等会尽力和他们说明情况,约束他们的言语行为。”


文平之他们是真的害怕,好友们收到信后,满腔热血的赶来到京城相助大业,却在这多方人马的争执中,按奈不住心里多年来积压的悲愤之情,做出了什么当满人统治者不满的事情,给下了大牢。


但是徐元文大人也不敢就此事和康熙皇帝明着求情,昨晚上聚集了十来个志同道合,相交多年的同僚好友,一起商议过后,就决定今儿个看情况而为。


如果见面后一切顺利,谈话投机,就在一向仁厚友爱的小太子跟前,先给南方的友人们求个情。如果发现见面后气氛不大好,那也就只有一声叹息了。


这次修订《大清律》乃是一桩千古盛事,其他的个人私事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为了确保《大清律》能如期修订完成,并且在大清境内顺利的施行下去,哪怕是徐元文大人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是要排在这件大事的后面。


只不过,他们毕竟都是正人君子,对于自己借着太子的年幼心善,就顺杆爬的提要求这件事儿,到底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几位先生的面部神色上,都有些愧疚的不自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