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八百七十七章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两章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百七十七章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两章合一)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就杨翰林这洒脱的态度,使得和杨明远不太熟的,陆畔的二姐夫都高看一眼。


陆畔的二姐夫属于典型心高气傲的世家子,以前不会去踩贫寒出身的,但同时也不会去交往贫寒出身的,可在杨明远这里,“唔,杨翰林,休沐日有空吗?有个诗社聚会要不要去?”


杨明远:我都失恋了,正愁没目标呢。我不想看书,不想骑马射箭,不想努力当差,不想做优秀的人,每日心情潮乎乎的,“去。”


诗社聚会,杨明远正经和几位世家子弟走近了。也了解到,世家子也不是出门就大把大把花钱。


皇上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那日,杨明远拒绝的时候,皇上在心里都笑了。


皇上有种越用杨翰林越顺手的感觉,说心里话,他就喜欢有锐气的手下。本来最初,对杨明远的印象不过是平平无奇。


梁将军,那场仗打的很好吗?


朕说论功行赏,就真以为有多大的功劳。哼,以为朕不知是煜亲王到了才扭转局面?


还最好的。


朕要是真小肚鸡肠之人,事儿虽然不大,不过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指婚,但你这个词就用的不好。


最好的不应该在皇家?你敢向朕要最好的?


此时,皇上又叫杨明远进御书房了,没叫丁坚进来记录,让杨明远进来。


杨明远谢谢皇上了,他真不想进来。


因为他一听“黄龙”二字就闹心。


有种,一个字也不想错听,可又觉得每次听完那面的消息,白出门放松了,心里更潮乎乎的。就很矛盾。


皇上笑,“税收?”


回话的官员说,是。


在杨明远听来,总结起来就是,今年不收税,然后黄龙卖的钱太多了照常交。为啥非得交啊?都给运来了,放不下啦。


真放不下。


黄龙府衙仓库要放存马老太出产的大列巴应急粮,要存放衙门正常运作的支出储备银钱,剩下的堆在那里干啥呀,给皇上运来吧。


反正那是公家的钱,以免还要受累给看管。别丢了,乌纱帽再丢喽。


还有大米。


杨明远知道,皇上最高兴的就是宋知府弄的试验田。许多以前的荒地,现在大米种出来了,虽谈不上丰收,但产量也不错,这次给送来让皇上尝尝。


他在一旁记录,据说,黄龙知府还要继续研究米面种子,宋知府明说不懂这方面的事情,已将改良种子的事情弄出一个研究小组。


杨明远偷抬眼,观察皇上表情。


皇上正低头看着手里奏报,一笔笔干巴巴的账目,一目了然。一件件利落不废话的汇报。


按理,这毫无感情的奏报,他应该什么也看不出来。


可皇上却好似看到了,黄龙的官员顶风冒雨指挥百姓们开荒。


好似看到黄龙的官员,外面甭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不管。


不怕私议,不怕被人背后参一本,就一门心思奔波于让百姓吃饱饭,让朝廷多税收。


皇上好似看到黄龙的官员,支起一个个展销会帐篷,宋知府牵头,每个官员都放下身价去拉拢欢迎各地商户。


如若都这样,本朝一定会开疆扩土。


皇上不想让人看出他动容了,转过身,“恩,呈上来,朕看看那米。”


而今日让旁听的杨明远动容的是,当聊完黄龙的事情,提起户部一个重要空缺时,不是皇上提的,不是陆丞相提的,


是户部那几位打头的官员提的。


户部尚书笑着对皇上说,想向皇上讨个人,宋知府,想调到户部。


这几人都没怎么和宋知府有接触。


你说这是靠关系?这是只靠皇上的赏识?


靠这两样,户部尚书不会主动去提。


即使想迎合皇上很看重宋福生,也不会提。


这些官员能在实干的皇上手底下干到有今天,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是靠谄媚。


倒是升的太快,对于宋福生的履历来讲,对比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路来讲,真可以说是升的太快太快,这些官员倒是很容易站出来提出异议,给皇上施压。


就像上次,宋知县升知府,其他尚书以及在场官员不支持不反对不表态,这就说明不是很赞同,心里是存有想法的。


吏部尚书当初是直接就站出来反对。就是没说过皇上。


再看这次。


户部尚书先下手为强,开始抢人了,从三品的空位,直接就向皇上要人了。


一副,皇上,将宋知府给臣吧,好吗?


而其他部的官员面露稍许不高兴,也不再是像上一次的理由是不是升太快,压根就没有人考虑这一点。倒是更像“你凭什么要啊?”


杨明远心潮澎湃。


他今日能看到这一幕,终于觉得替像宋叔一样的官员值了。


当别人在周旋,在应酬,在想着搞好上下级关系,他宋叔有的是机会去弄这些,各种关系在,不得不说,眼下有那么个王爷女婿在,要想弄那些杂七杂八,更方便了。


可他宋叔,日日是“我就创收。”从不停下脚步,从不费心思去看别的。


什么叫做指明灯,他宋叔就是。


他宋叔用自身的经历让他杨明远知道了,这个天下,只要你认干,只要你能做事会做事,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算无依无靠也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前程。


皇上不瞎,这些最有能力的官员也不瞎,他们心中不是只有那些“出身、贫寒、偏见、猜疑、默守陈规”,别小看他们,别贬低自己,别纠结于前怕狼后怕虎,一定会有人为你出头。


不过,关于宋知府又要升迁了这事,皇上这回缩了。


皇上笑着拒绝。


且没看陆丞相,和宋福生上次知县变知府可不一样。


宋爱卿和陆丞相没关系,宋爱卿是朕的,朕要考虑考虑。


再等等。


而之前杨明远心潮澎湃想的那些也不白想,因为他憋不住心情好,皇上看出来就问了。


杨明远第一次不再害怕皇上,不再战战兢兢,只满是敬重实实惠惠的回答,将他想的和皇上说了几句。


皇上听完笑了,真的有被取悦到。


认为自己听到了最好听的“奉承话”。


相信朝廷,相信以丞相为首的那些官员是眼明心亮的。


这话比高呼朕万岁万岁万万岁都好听。


上行下效,是啊,上要是不行,下面怎么可能会行。


所以说,只要你是像宋知府那样的干将,朕就会让你相信,朕能越级提拔你。


……


就在宋福生晒黑两圈,黑瘦黑瘦的,正带着黄龙官员们,振臂一呼:


“百姓们,秋收啦。”


连家里的小年年和小败家,最近乱嚷嚷的奶音口号都成了:“让咱们撒开膀子干吧。”


“驾,驾!”


秋闱开场。


顶级世家在陪着皇上参与秋闱盛事。


本来世家子们,陪同的官员们表现的都挺出彩的,皇上是给他们比赛赏了彩头的。


陆姓玉面将军却来了。


煜亲王一到,谁与争锋,风华正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