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八百零六章 全黄龙心相连,用爱围成个大圈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百零六章 全黄龙心相连,用爱围成个大圈圈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谁家放鞭炮,就代表谁家的灯谜会即将要开始啦。


老百姓听到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能赶来,大才子、大才女们也会向这里涌动。


宋知府自然要打个开头了,微一点头。


然后宋福生在秦主簿离开后,边啃烧鸡大腿边问女儿:“你给写的灯谜?”


宋茯苓啃着鸭脖子说,“不是我,我不是帮你拢账吗?对了,你啥时候给我发钱,是我奶她们自己整的。”


啊?


一会儿百姓们可都来看。


宋福生感觉心里怎么那么没底儿呢。


宋茯苓看出来了,给她爹吃安心丸,摆摆手不当回事道:“没事儿,米寿他们帮忙操过刀、压过韵,我简单过目,挺好。”


好什么呀。


以防老百姓们不识字,秦主簿特意安排广聚轩的小二敲锣念。


知府大人的第一个灯谜,必须开门红。


哐一声,锣声起,小二脆生生念道:


“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


打一吃的。


亲主簿扭头:恩?


吓一跳。


楼下的大才子大才女们,各高门的公子小姐看到知府家第一个灯谜从三楼落了下来,他们是识字的,不用等着念。


早在看到时就当场懵啦,这也太难了吧。


他们没有过盖过疙瘩被呀,疙瘩被到底是什么芯子的。


一位裤脚子带补丁的汉子脱口而出:“核桃。”


酒楼小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立即给他逮了出来,“你刚才说什么?”


汉子脸通红,被这么多人围观,声都颤抖了磕巴回道:“我、我说,核桃。”


“答对啦,赏银端来,这灯送你。”


大户公子们一把甩开扇子,摇头失笑。


都说知府大人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没想到会出这样的灯谜。


楼上,老太太们一派自得,连同宋阿爷、高屠户他们都觉得:你看咱家多有学问,这灯谜真带劲。


马老太用胳膊碰了碰宋福生,用下巴点了点楼下那热烈的气氛:“咋样,娘这灯谜,三儿?有水准不。”


宋福生耳听着第二个灯谜:身穿绿衣美,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吃的,谜底,西瓜。


品评道:“挺好,接地气,紧扣与民同乐的主题。”


马老太更高兴了:“那是,猜中要给银两的,给那些有钱的读得起书的有啥意思,就该给老百姓,越穷苦的越该给,反正也要白送。没有生活,不懂生活的人,他都猜不着。”


但宋家的灯谜真有难的,一直到上元节结束后,都没有人能猜到。


“小时候是绿娃娃,长大是红娃娃。娃娃没惹他,他还把娃娃辫子拔。稀罕吃的直哈哈,不喜欢吃的喊:艾玛。”


宋福生:艾玛,老娘,咋把辣椒都整出来啦,这让人去哪里猜。


最后,宋家的灯谜活动,是被大家闺秀们猜到答案圆满结束的。


“有方有圆花样多,水果糖果糕上卧,松软可口奶香甜,你买个大的有花朵。”


“蛋糕。”米寿他们的先生,大儒颜夫子家的小孙女脱口而出道。


公子们都回头看她。


给颜姑娘臊的啊。


小二还不放过他,“回答不完全对,是哪家的蛋糕啊?”


颜姑娘硬挺着羞臊,母亲常说,要么不出头,出头就不能扭捏丢脸,带着几名丫鬟,不躲不避道:“糕糕兴兴店的蛋糕。”


楼上宋家八位的老太太齐齐拍大腿笑,心想:


嗳,好丫头,答对啦,谜底正是这个。


你是谁家的闺女如此优秀啊?


宋福生扶额,这怎么还带打广告的。


刚在心里吐槽完,没想到真照他话来啦,他眼下就服气他老娘。


小二们组织看热闹笑哈哈的老百姓,家里带孩子来的,请让孩子们记住糕糕兴兴四个字,当然了,家长帮忙喊话也可以。


凡是等会他组织一二三喊话的,越大声越好,免费领糕糕兴兴鼓捣蛋糕,啥味道呢,就是刚才灯谜中说的松软可口奶香甜。


有的那小孩立马着急了:“爹,爹,快让我骑脖子,我喊。”


马老太此时已经带领老姐妹们,换上陆畔送她们的锦缎衣裳了。


八人颜色不一,出现在一楼,下楼了。


她们的身后跟的是,宋茯苓这个总监,技术骨干二丫、桃花、何氏等等。


小二特意等着,等这些人露面。


人太多了,回眸间看到东家对他挥着一块帕子,明白这是即将要出来了,这才挥动着胳膊:“一、二、三。”


楼下一时间,连同大人带娃娃们的声音喊道:


“糕糕兴兴。”


“糕糕兴兴。”


后来就成了叫停都不会停下呼声的“糕糕兴兴。”


小娃子们像喊上瘾了般。


因为马老太她们八位老太太挥了下手,丫鬟们小厮们忽然从酒楼里成串端出一笼笼,一盘盘用烤盘装的鼓捣。


那蛋糕随着走动都颤悠悠,可见宣软。


怎么样,三儿。


马老太仰头看向二楼。


咱家组织的这灯谜会,你就说热不热闹吧。


你就说,是不是既省钱,不用向老百姓胡乱撒喜银,还不差事儿。


宋福生在楼上:说实话,刚那一瞬,小孩子们欢呼着吃免费蛋糕,他心都热了。一人一小块,也不少啦。


行啦老娘,你那一眼我明白:这钱,我给你报销。


而此时王婆子还特意穿着锦缎衣裳,客气的与酒楼东家说道:“感谢啊。”


感谢酒楼配合放鼓捣,因为咱家那个黄龙的门店位置一般,店铺也很小,存货都存不了这么多。


酒楼东家一边双手合十弯腰对王婆子笑着说,可不敢当。


一边心想:外面能排队想送大门面,就奇怪了,那点心店怎么不换地方呢。


家里的老太太们是这么想的:


俺家装烤炉的房子都买的老大了,马老太斥资不少钱,买下点心店后身几间民房打通。


正好那条街上就那几间房,她等于买下一条街。


为了身后没有罗烂事,房主:宋茯苓。


至于铺子,倒真是无所谓大小了,咱看销量。


想起茯苓,马老太急忙四处找:嗳?她小孙女呢,“这人那么多,别走丢喽。”


其他人倒没当回事,很不过心的安抚马老太,一会儿就回来了。


各个心想:丢,那是不可能的,胖丫在坟圈子都走不丢。


钱米寿正带着茯苓向街边走,“姐,我给你介绍位朋友。她一听,要结识你,也很是欢喜。”


颜夫子的孙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