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七百五十章 三章合一(为HahaPoint打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百五十章 三章合一(为HahaPoint打赏+)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而女儿是从白目,没有这古代记忆,不会写这里的字,到现在古书看的比他多太多。


又是给他设定复习计划,又陪他一起念,茯苓等同于又过了一遍遭罪的高考。


他能有今天,确实是家人们的功劳。


成全了他今日在科举这件事中,成为最佳男主角。


陆家别院。


“老爷们回来了。”


卢管家带领别院众仆,齐声喝道,“恭喜诸位老爷,贺喜诸位老爷。”


那几万响的鞭炮又可劲的燃了一遍。


这人啊,他是讲究个亲疏里外的。


宋福生殿试无名那几日,整个别院就像是没有考进殿试的准进士一般,上空弥漫感伤。一点也没有给五十五位举人们庆祝的意思。


眼下,宋福生成为这京城最备受瞩目和议论的新贵,陆家别院开始张灯结彩。


不知道的,真会以为这宅子的主人就是宋福生呢。


宋福生在鞭炮声中,被呛的笑眯着眼。


望着陆家别院的众数奴仆们:“赏!”


富贵心里一抖。


你瞅瞅,你瞅瞅,多亏他提前带大德子和铁头回来了吧,只留一个四壮陪同胖丫他们观礼。


回来干啥呢?


买菜。


这别院粗粗估计有一百多位奴仆,这都算少的啦。那时富贵就担心,福生归来后,甭管是冲面子还是里子绝对会喊“赏。”


可是一人发些银钱,一百多少位就是不少钱啊。


所以他就带着大德子、高铁头,以及京城镖局的一些小伙子们提前出去采买了。


赏,赏的可以不是银钱,赏菜。


今日,宋老爷请陆家别院所有的奴仆们吃饭,这不比赏银钱还热闹,而且还省钱。


当然了,如若福生说一定要赏银钱,他也有准备,换了不少碎银两,买了不少红纸回来做红包用。


富贵多想了,福生被架在了那里,只需要一个台阶,只要别人给台阶下来,他才不会赏银钱。


这不嘛,卢管家作为代表就表示,今日可喜可贺,加菜就已足够庆贺。主要是意义非凡,连别院众数奴仆都觉得与有荣焉,溪园真是福地。


宋福生立马表示,那好吧,今日,大家全都要吃好喝好。


后院。


米寿稀罕的摸着姑父换下的官服,六品官服前胸绣有鹭鸶,白色的鸟。


摸完鸟,米寿又小心翼翼的捧起姑父的官腰带。


桃花和宝珠他们两对小两口也围上前,不敢摸,稀罕的不行,只跟着看。


高铁头笑呵呵疑惑问茯苓:“这腰带也有什么说法吗?我瞧着三舅这腰带,和陆将军差许多,武将文官的区别?”


米寿立马给姐夫解惑,都不用他姐出手。


“姐夫,姑父的是铜制鱼符腰带,将军哥哥的腰带金龟腰带。咱们在外行走,只要看到腰带是金龟以上,就说明他是能上朝的。金龟金龟金龟婿嘛,就是这么来的,意思是,谁家要是有个能上朝的女婿,我的天。”


米寿说完还叹了一声,“这是谁呦,这个好命,钓到了小将军哥哥的那个金龟婿。”


宋茯苓差些喝水呛住。


钱佩英是笑望着米寿小小的背影,心想:你姑父这辈子成为金龟婿也是我的,是咱老钱家的。倒是你,不知将来会给了哪家当女婿。


今日,钱佩英是真累也是真高兴,一直跟着队伍走,累坏了。


跟了一天的感受就是:


往后她更要督促老宋心中要存有大爱,咱已经不是小老百姓了。


跪在承德门前接旨,再从那国子监,拜到孔子庙,就感觉可神圣了。这一切都说明,咱家老宋已经到了这个高度,往后别只顾小家。恩,往后他忙,她能做的就是更要多理解。


“夫人。”


“恩?”


“二门那里传话,有请帖送老爷,姓任。”


任子笙派随从一直跟到了这里,接着他就写帖子。


他万万也没想到啊。


没想到的太多。


总之,都不止他的夫人催他写贴请宋福生过府叙旧。


当他提起宋福生,就连岳父大人也问他,你们是老乡,一个村里走出来的,你没有给送贺仪?


宋茯苓接过帖子:“我去前院送与我爹,正好听听他们在聊什么。”


前院。


这里已经酒过三巡,菜都已经吃掉了一大半,却仍旧处于推杯换盏中。


五十六位啊,一个不落,全中。


回头奉天府的大人们该犯愁了,官方要给五十六人发进士赏银,拿啥给啊?要尽快组织筹款事宜,必须将此事上升为整个奉天地区的共喜之事,大户们都要出力。


宋福生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此时就达成了一致:


再难不能差那些银钱安家,再苦不能苦孩子。


所以会用五十六人的进士赏银,回头在奉天建进士学院。这学院还不建那种高学府,只建基础学堂。希望有更多更多的小娃能进去学些字,哪怕不科举,只学字为生存也是好的。


不过,在聊到他们自个也会面临难处时,大家真就多了几句。


能没难处吗?


就打比方今日,像是家里条件一般的,连奴仆们叫一声恭喜老爷,都要想一想喊出赏字,银钱从哪里来。


说白了就是,挣的是多,咋不看看他们花销也大呢。


宋福生心想:难怪历史上的文正公中了进士后,要在老家呆几月之久才去上任。要先在老家富裕亲属和当地大户那里打一阵子秋风。


“尤其明远啊,你官小,人情可不少,你的难处才叫刚刚开始。”


大伙纷纷点头,谁让明远状元是皇上近臣,每日要记录皇上都做些什么。皇上想听书,要给念书,皇上懒得写给某些大人的上贴,明远恐是会被叫进去,皇上念,他代写。


这就会造成,官小,知道的事可不少,还天天在皇上跟前晃悠,想必各府各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请明远。


谁能空手上门啊?不空手,这一天天下来,京城遍地是官,随礼都随不起。


另外四位留在京城的表示:“我们私下定会多联络,有难处,互相帮忙。”


不好意思对旁人说的,咱们几个还是能互相提携的。


这里有两位,家境很不错,家族是奉天的大户。


话说,他们四个互相笑着敬酒,还操心状元呢,他们才是惨的好吗?


虽被留在京城,但是却以“学习行走”的资格留下,毫无实权。打比方,著写什么都不能留自己的名。熬吧,要熬至少三年。


这也是宋福生说的第二点,不止提点杨明远,在这场酒局里,连同那四位留京的进士一起提点。


他说:


生活上的清简不算什么,哪个刚到京的官不经历这个。


要注意的是,京城一个砖头掉地,恨不得砸的全是官员,海了去了。人一多,各方关联的线就多。


有的官员,你看着他是六七品,甚至在你之下。


实际上,搞不好人家家里有爵位,家里有二品三品的亲爹、伯伯、叔叔、大姨夫、四舅、老姑父。


像丁探花,像林同年。


杨明远坐在宋福生身旁,早就喝的脸通红。


听闻这话,脱口而出,瞅那样都漏了本性,哪像个状元,胆小道:“您怎么就没留下,您要是留下就好了。”


宋福生端酒杯瞅他一眼,不能再吓了:


“明远,你太年轻,今儿我喝了不少,就多说你几句。


有些时候,你真不必自嘲自卑。


记得我那时候榜上无名,你给史书落榜人物写了一封信送与我,今日,我也送你一个人物,张孝纯。


咱今儿不论他其他。


只论他农民家庭,勉强糊口,天生学习能力强,上天给了副好脑子,一表人才,最终为相。”


杨明远笑的眼中星光灿烂,他没想到叔提这人。


其实他也欣赏这人一点,倒不是叔说的那些,而是此人的娶妻经历。


中进士后,拒绝对仕途会有帮助的高门小姐,回了老家娶邻居吉家女儿,是吉家借此人书读,不忘吉家恩情。


甚至在吉家大小姐嫁给此人只活了没几年后,此宰相又娶吉家的另一位女儿是位盲女。吉家两老都拒绝了,说配不上相爷,盲女找普通人都不好找。此人却说,别人不照顾,他就更要照顾。


吉家施恩,此相感恩,好人有好报,杨明远很欣赏这点。


只是……杨明远看着宋福生的眼睛,他不能叫叔为恩师了,叔是金口玉言被承认的天子门生,和他这个百姓眼中通常的天子门生不同。他再叫,就是占便宜。


也不能向叔提亲。


不是因为怕叔觉得宋姑娘小,不是怕拒绝,而是叔说的对,再激动也要先想想自己的处境。他留京后,面临的难处才刚刚开始。


而且这回,他连老家也不能回,要即刻上任,不能衣锦还乡,刚有拜托宋叔让千里马帮忙搬家。


宋茯苓拿着帖子赶过来,就听到大家在谈许多实际问题。


不是该庆祝狂欢?


没有,喝酒后,啥苦聊啥。


果然是她爹的风格。


宋茯苓还无意中听到,杨明远醉醺醺的和她爹在单独的房间里说话。


说了一大堆啊。


什么叔你放心,我在皇上身边,要是听到关乎会宁的事,就让千里马偷偷给你送信,凡是坏的就给你传,我会小心的。


还有,磨叽着:三年后,叔,我在京城等您,迎您,好似都喝多,说哭了。


总之,在宋茯苓听来,话里传递就是一个意思:


留在京城的杨明远,愿意为她爹变成童话里的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她爹。还让她爹相信,他们俩会变成童话故事里,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宋茯苓:陆畔畔,你是不是搞错了?杨明远他喜欢的真不是我,他喜欢的是我爹,真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