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三百五十五章 九更(为盟主笑晓打赏+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五章 九更(为盟主笑晓打赏+7)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两面都有重兵把守。


据传,老家那里,有钱有本事的,当初没逃出来的也要在里面被圈着,是不准以任何借口再出城寻亲或投亲。


不准有任何书信往来。


不过,家有余银,有一点好,允许他们可以交重银,买下不被征兵的名额。


只是很贵,真不是啥样人家都能买得起的。


有的没跑出城的大富大贵之家,都未必能花得起银钱免除全家所有男丁不被征兵的命运。


而以前在齐王手底下当股肱之臣的人家,想交银钱买不被征兵的名额,人家都不收。


因为吴王在攻进齐王的领地后,也就是攻进他们的老家时,就下命令将这些肱骨之臣圈禁起来,让这些人亲手写下齐王的十宗罪。作为曾经的下属,亲自揭发,好昭告天下。


有不写的大臣,还忠于齐王的大臣,家里的儿郎立马就被抓走送去战场。


要知道,眼下虽然没有大战,但是北面燕王和吴王新占的城池是很近的,经常有摩擦,这些大臣家的儿郎,就是打开城门被推出去迎战的第一批炮灰。


据传,已经死了好多原齐王手下大臣家的子孙了,被圈禁受不了侮辱上吊的大臣也甚是多。


这就是换了“天”的代价。


而他们老家以前的“天”,那位齐王,曾信誓旦旦说不投降,与子民一起迎战,城在,他在。


但事实上,员外爷听到的消息是,在城破之前,他们以前的“天”就提早带着几队人马先逃跑了,跑哪不道。


以上,这还都是关于大户人家的传说。


普通百姓就更可想而知。


没逃出来的那些百姓,别说用重银去抵人头,都没有粮食去抵人头。


因为粮食,早就被搜刮的差不多。


在吴王占城时,那时候正好赶上秋收,第一件事就是下来老多兵,也有抢匪,在四处搜刮各村,逼迫百姓交粮。


收完,据传当时只留下一小部分粮食,为留给吴王手下驻守的正规军。


然后连夜,将大部分粮食,立马运往吴王以前的领地。


或许,在吴王眼中,他以前的城池百姓,才是人。


而他攻破占领的城池百姓,不过是给他们干活的工具罢了。死活,他是不顾及的。


再加上天灾,可想而知,当初没逃出来的那些老家人会什么样。


据传听到征兵,能一日换得一个长霉的饽饽,已经不是硬性规定十二岁以上必须去当兵役,而是百姓们主动的蜂拥着就要报名。


八九岁的男孩子都恨不得哭着喊着求着,收下他们去战场。


只为那一日一个长霉的饽饽。


只为在闭眼前,甭管是被哪个王爷手下的兵干死,吃个饱肚再死就中。


这是男的,还能留着为盖城楼上战场用,女人估计比起有用的男人会更惨。


以上,就是员外爷花了大银钱,太惦念老家了,托行商的队伍打听回来的消息。


行商队伍还告诉他,你们早进幽州的难民,真是命好,因为你们进来后,就封了城。


怕再往里面放人,混进来吴王派来的探子。


而且早就不让行商的向南面走了,只准在燕王管辖的几十座城池里倒卖。


并且,这些消息奉天城是没有的。


幽州城,也就是难民逃荒最先入的城,倒是有点消息,但是也把控,不让随意乱传,违者割掉舌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