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514章:海商的福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4章:海商的福音

  大明皇长孙

“到时候我去找陛下说说吧。”


徐辉祖想了一下确定下来。


小妹徐妙锦喜欢太孙殿下的事情,徐辉祖也早就知道,徐家如今已然是大明的顶尖勋贵,并不需要去跟太孙殿下联姻来维持。


对于小妹的个人想法,不管是徐辉祖还是徐仪华,都算是比较支持。


徐辉祖也比较干脆,直接就到了宫里,找到了朱元章。


“咱倒是没想到,你这小子还有给自家小妹求婚的事,这事自然是没有问题,到时候咱跟大孙招呼一下,便就不走选妃的章程了,寻个黄道吉日,直接册封为太孙侧妃吧。”


朱元章也是爽快,对于徐妙锦的身份而言,确实就大明来说,也没个适龄女子可以比都上了。


加上徐达的关系,朱元章对于徐达这些后人,还是比较信任的,而且徐达不在,也不用担心对皇权有什么干扰。


新生代的徐辉祖,便算是往后大明的中流砥柱了。


得到了朱元章的认可后,徐辉祖便把这个好消息直接告诉了徐妙锦。


徐妙锦顿时面sè羞红,满心期待。


朱英倒是对妃子这块没什么感觉。


虽说现在是长女,但朱英这里,肯定在往后是要优先叶月清。


如果叶月清生出了男娃,确定了嫡子,那么其他的开枝散叶,就可以没那么讲究了。


朱英除了陪同叶月清坐月子外,同时也在想办法研究整个大明往后的经济走向。


朱元章对腐败深恶痛绝,大力根治使明朝维持清廉政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桑麻棉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原料,他积蓄下来的钱与粮,为数不少。


哪怕是说户部每年都是赤字,但在许多米仓,都保有一定的存留,加上卫所军户的自给自足,还有对官员俸禄进行一个缩减,其实大明的底子,还是很雄厚的。


历史上朱棣成为皇帝后,所用之消耗,基本上全都是朱元章留下的底子。


缔造新都、疏通大运河、又要张辅平定安南并五次亲征漠北蒙古。


胡荧“寻仙“、解缙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朱棣的花费没有止境。


尽管朱棣时期经济发达、国泰民安成为世界上最qiáng大的国家,但经过二十二个年头的痛快花费,白米一石的价格,已由洪武初年的一贯,涨到五十贯了。


高产作物确实能够解决目前大明很多问题,严格说起来,如今的大明户籍人口在六千余万,这也使得口粮压力没那么大。


可是在往后的年月里,因为高产作物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明必将迎来一个人口大爆发的时期。


天下的口粮是有限的,在更多人口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不断的开垦新田地。


所以于农业和商业上,这个平衡对朱英来说就很重要。


“看来,还是要走进口这一条路子。”


朱英微微沉思过后,心里头想到。


所谓进口,就是从其他的国家,进口大量的粮食,用以填补大明不断上涨的空缺。


简单来说,就是安排大明有实力的商人,到海外去做一个农场主,然后把粮食运送到大明来。


在这一点上,朱英是持鼓励的状态。


自然大米的运输不值钱,尤其是还要在平抑粮价的情况下。


不过朱英用护卫募集,还有海外开商权,来对海商进行一个数额的换取。


也即是说,朱英这边将会安排一定的力量,用以维持海外商人的安危,一些小地方,亦是可以安排大明的军士,以海商护卫的身份,进行一个雇佣。


简单点说,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对大明之外疆域的一个开拓。


在这里头,群英商会自然要作为大头。


其中的意思,朱英便交代给了张伯去办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