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492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2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

  大明皇长孙

连自家家乡都富裕不起来,这也是朱元章一直以来的心病。


这天晚间就膳的时候,朱元章说道:“大孙呐,咱是凤阳人,自小就是在凤阳出身,如今咱是手里头有钱了,可那些凤阳的乡亲们还在穷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么法子,让咱老家也跟着好过活一点,不说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饱饭。”


朱元章对于老家凤阳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初他手里没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开国的二十四名将,便都是出身凤阳。


从这方面来说,好像凤阳出了许多的人才。


然而实际上才能和机会比起来,什么也算不上。


这天下比凤阳有才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机会到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将名臣。


不然纵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埋没在每日温饱,田间劳作之中。


连下一顿饭食都不知在哪里的人,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这天下大势。


朱元章对于老家凤阳是有些愧疚的。


虽说凤阳花鼓的事情让朱元章有些伤心,但说起来自己也确实没让凤阳好起来。


本想着迁都过去,现在却也只能是作罢。


如今日子红火起来了,朱元章便生出了许多想法,不过在此之前,自当是找大孙取经。


听到这话,朱英点点头回道:“爷爷放心,孙儿自当是晓得,凤阳的地方不错,不说有很大的发展,但推动一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便就交由孙儿去办吧。”


听闻此言,朱元章高兴点头。


发展一个地方,对于朱英来说当然不算什么难题。


最为简单的方式,便就是招商引资了。


只需要让群英商会把开设工厂的选址定在凤阳,然后便是实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吸引其他商人前来,大量百姓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事情就算是给办妥了。


“咱听说,军事学院那边,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结业了。”


待晚膳过后歇息之余,朱元章随口问道。


对于大明军事学院,朱元章一直比较关心,或者说涉及到兵权的一些变化,朱元章就从来没说不上心的时候。


朱英回道:“再过几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这些学员结业的日子。”


朱元章想了想问道:“大孙是准备将这些学子都安排到卫所之中吗。”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朱英开始安chā自己的门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因为按照先前朱英说过的准备,就是要打造职业军的存在。


职业军是脱产将士,除了cào练之外,不需要承担其他任何的农作,在战斗力方面自然会极高,不过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目前大明百万军的负担还在于卫所,并没有落到朝廷的头上,这里面可是节约了不知多少的钱粮。


一旦改变卫所制度,对于朝廷来说负担就极高了。


由不得朱元章不重视。


朱英摇头道;“这第一批的学子,孙儿暂且不想让其先行进入军中,而是导员的身份,继续在学院任职。”


“他们是接受了最新关于军事学问的学子,在许多方面难能可贵,是以再行培养新的学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军事学院的老师太少了,而综合性才能的老师更少。


目前是教书的教书,cào练的cào练。


并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性培养,而这第一批的学子,其实真算起来,也堪堪才学了大半年的时间。


若说jīng通,也便只是这般了,当然这其实已经比很多将领要qiáng了。


他们离开学院的话,就很难说达到滚雪球的发展。


朱元章提醒道:“真正的将领,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而不是靠着读书学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大孙当要心中清楚。”


朱英点头回道:“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设立学员的基层工作阅历。”


“便是在等到明年的新生学员结业后,便就tiáo到大明各个卫所去进行一个实习,这并不授予正式的官职,而是以代百户的身份,实习三年。”


“三年之后,再根据其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所在卫所的整体变化,表现。再来确定每一名学员的职位。”


这些制度上的,尤其是涉及到兵权上的变化,朱英都是要得到老爷子的认可才可以实行。


或许对于历来朝代很多的储君来说,这样的感觉好像是自己的权力被限制了。


根本无法展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太子跟皇帝面和心不和的缘故。


不管储君的行为如何,一旦皇帝觉得不行,就可以全面推翻。


自古bī宫就位,多是如此。


不过这一点在朱英这里并不存在,因为他相信老爷子的智慧,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定然可以查漏补缺。


若是可行的,自当会推行。


在权力的分配上,朱元章给了朱英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而相应的朱英每一次改动,都会率先征求朱元章的认可后才实行。


这也让爷孙俩的关系越发默契,即便有所争执,也很是平和。


听到这番话的朱元章深思了一番后说道:“大孙的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也当要根据一些特殊的情况去考虑。”


“百户在大孙这边看来或许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卫所里,每一名百户都是为大明立下过功勋的。”


“卫所军户多是家乡人,如果贸然chā入一名外来者,在京师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当在其他地方,便极为容易引发冲突的产生。”


说到这里,朱元章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卫所中的一些情况,其实咱也是知晓的,想要彻底的改变何其困难。有些事不必招之过急,当等时机成熟方可。”


武官贪财的事情,其实朱元章心中门清,但他不去管束自然是有其社会原因在内的。


自古以来当兵可不是什么好生计。


哪怕是朱英在极力的推高军士于百姓心中的地位,但就目前来说,涉及到大明全国何处疆域,效果并不算是多qiáng。


有些方案需要因地制宜,京师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听到这里,朱英心中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想象和现实中的差距很大,有些看似荒唐的政策无法落地,其实在设想中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不会说完全跟着想法了,背道而驰更是常见。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在后世都是无法避免,更别说如今了。


“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在这方面于有些考虑不周全。”


听到大孙的回道,朱元章笑呵呵的说道:“大孙也不必妄自菲薄,这方面的安排咱看来也是不错,不过须一步步来才是。”


“卫所的情况到了如今,也当是要做一些tiáo整了。”


谁都想有更加qiáng力的jūn_duì ,朱元章自是不例外。


卫所制度的出现,对于朱元章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的大明富了,自当卫所制度便就有些跟不上发展。


只是这里面牵扯的太广,一下子变动容易产生动荡。


尤其在改变之后,影响到了世袭的传承,这一点就必须要慎重考虑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