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大明皇长孙

唯有朱英的心中清楚,作为前世之人,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到底代表着什么。


这是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曾经在另一条历史的支流上,中原民族所曾遭受过的苦难。


以及,对于倭国,不应当有任何软弱的心思。


这就是一群白眼狼,对他们再好,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这是永远喂不饱的。


唯有教化,让他们融入到大明中来,以自己为大明百姓而骄傲,以倭国身份而耻辱,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心怀鬼胎的,便就丢到海里喂鱼去吧。


奉天门外。


源友信双手捧着木盘,上面拖着的是倭国的投降国书。


此刻,其面上满是激动的神sè。


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他的神情,还以为这并非什么投降仪式,而是立了什么功劳,准备接收赏赐呢。


不仅仅是源友信,便是跟随在他身后其他五个倭国使臣,面sè也是欣喜激动。


他们的激动,跟倭国投降没有什么关系,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性命给保住了。


谁能知道,这些天以来,笼罩在天界寺,倭国使臣头上的yīn霾。


前些日子,在倭国公主没有被太孙殿下看重前,所有被詹徽下令杖毙的倭国使臣的尸身,都被安置在天界寺的居所。


而且严令不准下葬在大明疆域。


这也就导致倭国使臣住的地方摆满了尸体,仅仅几天,便就是臭不可闻。


完全是身体和jīng神上的双重折磨。


后来还是源友信,在倭国香子公主入了坤宁宫后,这才向太孙殿下提出,希望可以将倭国使臣火化,而后将骨灰再带回倭国。


得到太孙殿下的允许后,这才摆脱如此局面。


源友信恭敬的在奉天门后等着。


因为现在还没到吉时。


左边的倭国使臣,下意识的看向源友信,好似在征询什么。


源友信轻轻点头,顿时一直关注着的倭国使臣们,差点没欢呼起来。


据说有消息,昨夜的太孙殿下,正在恩宠香子公主。


便是在这个时候,关于倭国国书抵达京师的消息传到了宫里。


在香子公主婉转承欢的祈求之下,太孙殿下深夜下了令旨,确定今日便就举行受降倭国仪式。


“吉时已到,着倭国使臣入奉天殿面圣!”....


随着由宦官口口呐喊相传的高呼声,奉天门缓缓打开。


源友信连忙把木盘放置地上,跪地磕首高呼:“小国使臣谨遵大明皇帝陛下圣谕。”


而后端起木盘起身,在宦官的带领下,朝着前方一路过去。


奉天殿中。


群臣激动。


谁也没想到,太孙殿下竟然真的在对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胜利。


要知道,以往的战争,赢了便是赢了,会给国库造成非常之大的负担,每次打仗,死亡人数众多,还要给予大量的抚恤金。


倭国,这个连蒙元开国时期,都失利过两次的国度,又在茫茫大海之上。


对于讨伐倭国的战争,其实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不怎么看好的,觉得这就是太孙殿下的劳民伤财。


五十万军,比之蒙元的三十万军还要多二十万人,若是因此失败,对于整个大明的统治之根基,都是一股很大的动摇。


也就是现在陛下震慑天下,宠溺太孙,若是换了这古往今来任何的一个朝代,这么多军士的tiáo动,是绝对会遭到所有群臣的反对。


况且当年,便是陛下,也曾经被刘基所劝阻。


然而现在的事实证明,太孙殿下的决策和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虽然明军是有一定的损伤,但这损伤对比国战而言,是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准。


粮饷方面更加不用说了,负担是有,但是相比如今繁荣的大明,这点负担还真就算不得什么,顶多不过是往年一年的岁入罢了。


如今的大明,在赋税上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商税的增加,还有太孙殿下群英商会所创造的利润,已然不算是什么。


最为主要的是,这次在和倭国的谈判中,太孙殿下主张收取倭国九千万白银的赔偿。


虽然是分二十年还清,但这对于大明来说,相当于把战争的消耗,全部都转嫁到了倭国的身上。


相比之下,倭国的割让三城,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他的什么通商权,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在乎的。


至于什么领事权,那就更加不用说了,那是跟百姓,准确说是商人相关的事情。


即便是现在,商人在朝廷官员的眼中,也是地位极其底下,也就是太孙殿下,会因为曾经商人的身份,所以会给他们谋取一些好处。


当倭国使臣,手捧倭国国书,于奉天殿外三跪九叩后缓缓步入朝堂之时,这也就意味着,往后的战争,给了大明官员一个新的眼界。


那就是足够的赔偿。


似乎有些圣人之言,什么大度,包容之类的,好像并没有赔偿来得更为舒坦。


那可是九千万白银啊。


这般巨大的数额,让每一个朝臣都感觉到窒息的意味。


“今天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啊。”朱英不禁有些意味深长的感叹着说道。


后边朱元章微微颔首。


他以为大孙是在说大明立国时候的那口恶气,终于是在今天彻底的通畅,便也笑呵呵开口道:


“今天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眼看倭国使臣已经在奉天殿中跪倒,双手高举木盘托着的倭国国书,朱元章对着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轻轻点头示意。


刘和立即拿出玉玺,小心的打开上面包裹着的绸缎,恭敬的送到太孙殿下的面前。


朱英拿起玉玺,从金銮殿上走下,一步步走到倭国使臣源友信的面前。


打开上面的倭国国书,是用倭文和汉文书写的具体赔偿条件。


在右下方,倭国的印章已经盖上。


当朱英拿起玉玺盖在倭国国书上的时候,便就代表着这历史性的一幕已然完成。


朱元章此刻面上,也是丝毫不掩饰的激动。


众多群臣更是全部跪伏在地,三声山呼:


大明万岁万万岁,陛下万岁万万岁!



便是心性再好,再大的事情也是波澜不惊的朱英,在听到这呼声的时候,脸上亦是多了几分cháo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