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371章:重启蓝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1章:重启蓝玉

  大明皇长孙

这个消息,本来就是通过商帮渠道进行传播,群英商会目前,开了很多小商会马甲用来打探消息。


一番溯本追源后,很快就发现,这些所有的消息,主要就是从晋地出来。


大明如今的晋地,便就是指山西一带。


知道是晋商们搞的事情,朱英也就不意外了。


陕西山西相邻,想都不用想,陕西反贼跟晋商们肯定有着极为紧密的勾结。


随着群英商会携带着官府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朝堂所认可的官商勾结。


一个商会,当他有了官府的助力下,会变得如何qiáng大?


在现如今的大明中,群英商会的势力,膨胀之快,超乎所有商人的想象。


尤其是各种买卖,群英商会百无禁忌,全都参与。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利用官方驿站的便利,从而使得货物的运输价格变得极为低廉,所以群英商会的货物买卖,往往要比其他商会低上很多。


如此内卷之下,很多商会也只能是跟着降价处理,从而导致利润变低。


那些囤货居奇的商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比如西北某地缺粮,商人们哄抬粮价,然而不出半个月,就会有群英商会的大宗货物抵达。


以平价粮出售,那可是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


那些囤了不少粮食的jiān商,本想趁此捞上一笔,结果亏的那叫一个血本无归。


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大明各地发生,因为收购力度大,粮食的运输变得更为低廉,很多小灾荒,根本不会出现大面积饿死的情况。


并且在当地官府没有钱财购买的粮食的时候,群英商会还可以提供给官府无息借贷,渡过难关。


更因为群英商会乃是太孙麾下,有半官方的背景,即便有些地方长官,想要有其他的小心思,也不敢真的去实行,只能是乖乖的处置饥荒。


而随着番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大面积传播,显而易见的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明将不会出现严重缺粮的可能。


那么整体的粮价,都是在呈现平稳下跌的征兆,很难有涨幅。


这便是朱英目前所采用的以商治商,在这个时代效果显著。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洪武三十年才会造反的陕西地区,足足提前了五年,就开始反了。


因为再不反,就没机会了。


等到百姓们个个都能吃饱喝足的时候,谁还跟着你造反呢。


哪怕你白莲教再是蛊惑人心,大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谁特么跟你去干把脑袋别裤腰带的差事。


晋商们底蕴很qiáng。


蒙元之乱,使得整个大明一片荒芜景象,可长期跟草原打交道的晋商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蒙元百年,分诸等级。


汉人也被分为北人,南人。


被打击得惨烈的汉人,多是指南方汉人。


这些晋商们,却在日益壮大。


虽然没有满清时期,八大皇商那么高的声势,可整体而言,财力都是在上涨阶段,许多晋商,更是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一波bào富。


“咱们在晋地的商会,可是有消息传来。”


朱英沉思片刻问道。


叶月清摇头道:“各地皆有传信,唯独晋地一点消息也无,不仅仅是商会分会,包括其他的小商会,也无消息传来。”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晋商们联合起来,将其他商会几乎是一网打尽。


可见这其中,已经将所年多攒下的人脉资源,全都爆发了出来。


即便是晋地各官府长官,也被以利诱之。


陕西反了,看这情况,山西很快就会联动起来。


“看来有些人,吃硬不吃软呀。”


朱英冷声说道。


他一直在尽量避免大规模流血事件的发生,因为在朱英看来,每一个大明子民,都是极为珍贵的。


可是有些人,虽然领着大明户籍,可从心底里,就不觉得自己是大明人。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去说什么善待呢?


bào力不是最好的手段,但在解决事情的时候,却是最为快捷有效的。


恰逢此时,官宦来报:“凉国公蓝玉求见。”


来得正是时候。


朱英道:“召。”


很快,蓝玉一身武将打扮,入了宫来。


“臣蓝玉,拜见太孙殿下。”


蓝玉表情肃穆,神sè坚毅,更是以军中之礼单膝下跪,抱拳作揖。


“凉国公请起。”朱英抬手道。


蓝玉恭敬起身。


“外界谣传之事,凉国公应该知晓了吧。”朱英淡淡的问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