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金品典当师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缓冲的学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六十六章 缓冲的学问

  金品典当师

季凡有些愧疚地点了点头,“弟子有负师父所托,让您老人家失望了。”


“宝剑锋自磨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从你来到公司以来,一直过于顺利,未曾经历什么坎坷,这对你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从现在的情形来看,你犯了大多数年轻人地通病,就是过于追求完美,太急于求成了。这次有朋友帮你渡过难关,,可再次你就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程汉章的一番话如当头棒喝,敲打在季凡的心田。


“我记得1996年,人们在阿根廷著名的安第斯山上发现了一块重达30吨的青金玉石。这么大一块完整的青金玉石可是非常罕见,惊奇之余,人们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用了一个多月地时间,将这块玉石挪到了临近下山的地方却傻眼了。只见距山下将近500米、约70坡度的斜坡上乱石嶙峋,大型牵引、起重设备根本无法运上山顶,若让玉石zi you滚下山去,势必会摔得粉身碎骨,失去它价值连城的价值。


人们无奈之下请来了搬运专家迈。卡迪尔,他认真测量、计算了玉石滚落的路线、触点后,人们焦急地问用什么设备可以玉石完整无缺地弄下山,他说出两个字,让人们大为惊异:棉花。


卡迪尔首先让人们找来一吨多旧棉被,将玉石里三层外三层绑裹起来,然后在玉石滚落的触点都绑上了废轮胎,最后撬动玉石让它顺坡滚下。玉石由于有了棉被、轮胎的缓冲,结果毫发无损地跌落到山下。”说到这儿,程汉章抬头略带深意地注视着季凡说道,“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刚对刚、硬对硬常常事倍功半,若在思维、行为上也加些可供缓冲的棉被、轮胎,结果就会变成光洁亮丽的美玉。”


“师傅地这番教侮,弟子定当铭记在心,时刻引以为戒,不敢忘怀。”季凡诚恳地说道。


瓷窑顺利地完工了,峻工那天,易长风高兴地带领季凡等人到现场参观。巡视了一圈,季凡对柴窑非常满意,“易老,这阵子辛苦您老了。如今我们瓷厂的各个生产车间、办公大楼马上也要开始破土动工了,我想请您作为公司的代表,全权负责工程的质检工作,不知您老是否愿意接受啊?”


“难得老板对我信任有加,我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易长风高兴地说道。


季凡郑重其事地把工地上的事情交给了易长风处理,而他自己则和唐俊在住处忙着研制起元青花进一步所要进行的问题。


“元青花白中泛青,其釉se青翠yu滴,堪称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它以釉se的钴蓝着se力强,花纹明澈、素雅、耐用,而深受海内外收藏人士的广泛喜爱。可是说起来,令我们中国人感到惭愧的是它居然是外国人发现并予以确认地。”唐俊感慨地说道。


“不错,元青花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季凡淡淡一笑附合道。这些ri子他对元青花可是下了一番功夫进行研究,仔细拜读过英国学者霍布逊所著的《明以前的青花瓷》以及美国学者约翰。波普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地一组中国瓷器》与《阿德比尔收藏地中国瓷器》这几部著作的季凡,对于元青花地发现并不陌生。


1929年的一天,bei jing城琉璃厂的古董店迎来了一位客人。此人名叫吴赉熙,是个旅居英国的华裔古玩商,这次他带来了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本来这对青花瓷瓶是供奉于bei jing城外智化寺中,吴赉熙花钱买通了寺院里的和尚,偷偷从寺院里盗出的。


这对瓷瓶非常jing美,而且品相完好。其中一只瓶子的颈部蕉叶纹空白处书有六行六十二字的青花楷书题记:信州路玉山县顺诚乡德教里荆唐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全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可是,吴赉熙走遍了整个琉璃厂的古玩店却无一家敢买。原因是纪年款识上写着“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即1351年4月,按照年代推算应该是元顺帝时期。而在清朝末年的古玩商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


吴赉熙一气之下,干脆将这对不被人看好的青花瓷瓶带到英国,并卖给了一个叫大维德的人,此人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伯西瓦尔。大维德中国美术馆的馆长。不久,英国学者霍布逊见到了这对瓷瓶,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陶学家,他认定这是中国明代以前生产的瓷器,可是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直到美国人波普以这件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馆所收藏的中国其他青花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类比研究,这才开启了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和研究,中国人对元青花的认知也由此开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