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的无限翅膀 > 第187章 MuvLuvATE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7章 MuvLuvATE

  我的无限翅膀

欧洲联盟军战术机ef-2000“台风”


由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共同开发的欧洲联盟第三世代战术机。在f22a服役前号称最强。经过了法国退出开发等问题,总算在2000年正式开始配备。因为欧洲目前除英国与瑞典外,几乎都在beta占领下,因此资源严重不足;该机采用机体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设计,除了延长续战时间外,其实也是减少资源消耗的手段。机身各处都配备了高碳纤维制刀刃做为固定武装,特别是头部、双肩及两前腕的配备也有姿势制御的功用。手持格斗武器方面有西德的长戟、英国的双手剑和西班牙的打击盾牌等各种版本。而射击战兵装除了标准的突击炮系统(36mm机关炮配120mm滑膛炮)外,另有一种专门用于火力支援的战术机手持支援火炮系统;该系统全长超过战术机高度,可于57mm、105mm、220mm口径换装。欧洲jūn_duì 在配置上倾向单由战术机部队作战,因此才有专门的火力支援炮;和日本仅为增加有效射程的“支援突击炮”是不同的概念。以高碳纤维制作跳跃单位主翼,这点和其他第三世代机相同。


“疾风”(rafale)


法国脱离ectsf计划后独自开发的第三世代战术机。


jas-39“鹫狮”


瑞典制第三世代多用途战术机。是为了配合瑞典特有的峡湾地形作战而开发。


苏维埃联邦军战术机米格系战术机mig-21bisf-4的改造机型。由于苏联的战术需求,因此极度重视接近战能力和运动性能,和标准型f-4的最大差异在于头部和*部等地外装简略并轻量化,及手脚部件重新设计等。


mig-23/27苏联真正的“纯国产战术机”,也是苏联最初的第二世代机种类,机体上仍保有许多第一世代机的设计特征。整体来说受美国f-5系列的影响,因此外型设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mig-23生产上并不顺利,前线整备与*作评价也不好,除了现地修改试行错误外,也藉由外销方式减轻负担;这个系列真正改进完成的是mig-27型,约有9成以上的零件经过修改与再设计。


推出时已经略嫌落伍(纯第二世代性能);但该系列占了苏联保有战术机的40%,仍是苏军第一线最重要的支柱。


附带一提,该系列的近接战斗短刀设计特殊,较他国用的型号长了快一倍。


mig-29“燕式”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设计开发的第二代战术机。


和su-27是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战术机,在苏联同代战术机中该机以拥有(和su-27)同等的近距离密集格斗能力而著称,但是较小的有效载荷、正常运行时间太短以及身为主力战术机但是逃生位置设计不合理成为该机的缺点。然而,和su-27鹤式作为高低搭配中的“低”的主力型战术机已经被部署在远东地区。头部的电子元件和肩部的bladepain、前臂的弹出式链锯剑使用和su-27通用的装备,小腿的前缘也配备了大型的格斗用刀。


该机拥有和f-16和f-18战术机相匹敌的综合性能、近距离格斗战得到较高的评价、性价比高,被世界各国(东欧社会主义联盟和东德)正式装备。此外,在[日珥计划]中是由东欧社会主义联盟所属的格拉夫小队对强化型的mig-29ovt进行相关的开发试验。


Лactoчka在俄语中是“燕子”的意思,这是女性在友好讨论时使用的。


该机配备有对反坦克火箭用的散弹防御系统,这个装备是标准装备还是对人战装备目前不明。


1994年,开始部署。


“9.12”


mig-29的原型机代号。


拥有强大的中、密集近接格斗能力的轻型高机动多功能战术机,通过间谍获得的yf-16/17的数据困难地进行研发。由于苏联军方正式采用su-27战术机导致该机的开发计划被终止,但是由于抓住了su-27初期故障的机会,由苏霍伊设计局得到技术援助,终于完成了试做机。


mig-29m准第三代战术机性能的机体。


被竞争对手su-27m2(su-37)打败,mig-29的国内采购合同因此被取消。


mig-29ovt“支点”


mig-29战术机发展型的概念实验机。该机采用的相关技术在mig-35得到实用化。


诺斯罗普公司(美国)作为米高扬设计局正式技术合作伙伴对mig-29ovt进行大幅度改进,该机体也因此被称为[东方之鹰],作为f-15·actv的劲敌,该机被合作双方当作[日珥计划]的成功象征。


而且该机是与西方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而改进的,因此按照nato的命名原则得到一个爱称,mig-29ovt被称为[支点]。


从mig-29战术机的主要改进点来看:由于增大5%的机体使正常运行时间得到延长、改进了航空电子设备和传输介质obl化(光纤化)、增加推进器以提高机动性、改变了bladepain的刀片形状、更换了增加出力的主发动机以及增大跳跃装置的体积。


mig-35(mig-29ovt)


是mig-29战术机的发展机型,mig-29ovt战术机是它的概念验证机。


机体的扩大提高了有效载荷,改进了主发动机提高了效率,克服了正常运行时间过短的问题。


此外,跳跃装置更换了带有三维可控(轴对称)喷管的矢量推进器,具有和su-37同等的机动能力。


标准制式的mig-35战术机被纳入第三代战术机的分类中,除了mig-29ovt基本规格相同外,机体还装备更换为碳纤维刀片的大型格斗用刀。


正在与苏联将要主力装备的su-47战术机进行比较测试。


1.42/1.44项目(米格1.42/1.44)


1984年,苏联的多功能前线战术机计划(mfpti=mФПtn计划)开始,米高扬设计局据此开始研发米格1.42。


由于mig-23/27战术机过于平庸的性能导致成为失败的第二代战术机。鉴于美国开始研制对抗可能出现的第三代战术机的atsf计划,1994年,作为概念验证机米格1.44开始试制造。


米格1.44和1.42有很多共通点,1.42据说是考虑到隐形战术机的外形设计。


目前很多问题都有不明的地方,武器装备也没有公开。


苏霍伊系战术机su-27“鹤式”苏联制第二世代战术机。是第二世代机中第一种以与beta肉搏为设计主眼的机体。因此和他国同时期机种相比,在近战微调机动性上特别突出。“前腕部电锯”“肩/膝部固定刀刃翼”等固定接近战武装也是因此机的运用成功而开始成为苏系国家战术机的标准配备。本来是苏联次期战术机的主力,但因为su-37的出现而减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腰部装甲设计,su-37有配置能让机体紧急停止与後退的逆喷射引擎,本机没有。


su-37“终结者”


苏联制第三世代战术机。su-27提升而来的机型(原为su-27m2),加上美国诺斯洛普公司的流出资料而修改完成。西侧(苏联对欧美的称呼)视为准第三世代(2.5世代)。


固定武装配有肩部装甲前端4柄(左右)、膝盖装甲前端1柄(左右)的高碳纤维制刀刃,再加上苏联机特有的前腕部电锯(左右),可说是超接近战版本的机型。驾驶座有单座和复座两种版本。复座型主要是将武器管制等工作交由副驾卫士负责,但为了人员节约还是以单座型为主流。


su-47“金雕”


su47“berkut”不同于以往的苏联战术机,是在追求终极高机动性,以及在hive中作战能力重视下的产物。


由su-37”终结者”为基础,使用从美国x-29所秘密泄露的技术完成。设计特点有:超硬碳叶片,光传输控制系统,以及前掠翼推进器。


并且,因为新型大出力引擎的装备,以及全新设计的腿部和跳跃单元,su47展现出惊人的立体作战性能。


此机是苏联的第三世代机体。


统一中华战线军战术机歼击8型(j-8)


第一世代战术机。f-4“幽灵”之衍生机种。和“瑞鹤”同属改造机型。


歼击10型(j-10)


第二世代战术机。过去的统一中华战线军是以其独自改良f-4“幽灵”所诞生的j-8“歼击8型”,经美方受权而大量生产做为主力机体。而歼8在f-4的众多衍生机中也算是相当优秀的。但终究是以第一世代的f-4为蓝本改造出来的机型,其能力随着时间经过逐渐到达瓶颈。有鉴于此,政府在1980年代开始倡导引入新型机的必要性。在此曾考虑引进f-16“战隼”的可能性,但对于以支援f-15为前提而生产的“廉价战术机”f-16之性能,政府表达了不满。倘若要引入高价的f-15系列,以当时的国力而言也有经济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时的以色列原先与美国共同开发新型战术机“幼狮”(l*i-拉维,希伯来文〝幼狮〞之意),由于美方将对beta战略转变为以运用g弹为前提,而停止了对“幼狮”的开发支援,开发工作因而中断。眼见此一状况的统一中华军,聘请了“幼狮”的开发人员,和国内的科学家共同进行f-16的改良计划。至此,以“幼狮”的开发经验所培养出来的第二世代战术机技术为基础,统一中华军所追求的,以在大陆上的hive中战斗为前提,重视接近战能力的战术机诞生了,这就是歼击10型。机身较为小型化,但具有高度近身格斗战性能。前腕部外缘及从膝部装甲延伸至小腿前端的部份配有高碳纤维制刀刃,增进格斗战的杀伤力。另外为了将使用贴附攻击的战车级beta予以爆破并排除,*区块和腰部区块前方配有反应装甲。武装为82型战术突击炮和重量级、增强打击能力的接近战用长刀和圆形盾牌等统一中华战线的特有装备。也可加挂导弹发射器做为制压支援用。1994年正式在统一中华战线陆军开始服役。


经国(f-ck-1)(taidc开发)


第二世代战术机。根据台湾海峡实际情况,专门研发生产的f-18增程改进型。f-16是美国陆军机型,经国这种当然要选f-18这样的海军机型来改。


埃及陆军战术机f-4e“幽灵”


f-4为最早开发之战术机,而在世界各国使用多年。e型为更新航空电子设备、装甲轻量化及换装跳跃单位主机之准第二世代改良型。


战略航空机动要塞xg-70b“凄乃皇贰型”(「凄乃皇弐型」(すさのおにがた))


从美国的hi-maerf计划中诞生的战略航空机动要塞之试作机。约有一般战术机的5倍大(100m)。借由ml(ムアコックレヒテ)型反重力装置产生的拉塞福(rutherford)力场,能使光线属种beta的雷射攻击无效。并搭载了荷电粒子炮为主炮。开发时是期望能达到单机攻略hive的目标,但由于配备的电脑演算能力的问题,拉塞福力场也会在驾驶舱内部产生,使得人类无法搭乘;之后随着g弹的开发,整个计划就遭到冻结。后来则被alteative计划接收。


xg-70d“凄乃皇肆型”(「凄乃皇四型」(すさのおよんがた))


hi-maerf计划和alteative计划的混血机种。是以对hive的单独进攻及压制为目的的“贰型”的完成机;而作为对original-hive攻略作战的秘密武器,在横滨基地地下最深处持续的进行调整。从作为主炮的荷电粒子炮开始,在设计阶段就配备了2700mm电磁投射炮、120mm电磁速射炮、36mmchain-gun、多用途vls等多种火器,而解决了“贰型”缺乏一般武器的问题。其攻击力极为强大。另外,由于解决了拉塞福力场的问题,也可以搭乘驾驶员;只是其人选有着严密的限制。


战略合神机火之迦具锤(「火之迦具鎚」(ひのかぐつち))


于age官方会员fandisc“アユマユオルタネイティヴ”中登场之最终兵器。“d计划”的最后王牌,由三架战斗机合体成有一般战术机数倍大的巨型战术机。飞行和合体中基于超级机器人原理是不会受到beta的雷射攻击的(笑)。由于搭载了多具无限力机关,其战斗力极强。预计可以使用如“水晶防壁”、“猛禽翼翔天”、“骏马百裂拳”、等所有护斗士的必杀技。将无限力机关完全开启时机身化为红色,力量也更强大。由于无限力机关所产生的无限力力场会使电磁波扩散,所以不会显示在雷达上。由于是极机密试作机,不会发出识别信号,要小心友方的误击。最大缺点是基于驾驶员消耗无限力的问题,作战时间较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