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46章 利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利益

  三国之袁氏枭雄

袁否喟然道:“子音兄所言极是,人心不齐则必然败亡。”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由于人心不齐导致败亡的例子不胜枚举。


便是汉末这个乱世也有两则经典战例,那就是官渡之战以及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可麾下的文臣武将对于战与否,却分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直到最后官渡大战爆发,优柔寡断的袁绍都没能够统一意见,结果就是,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却败给了曹操的区区七万人。


赤壁之战,曹操挟裹八十三万众南来,江东孙氏集团内部对于战与降,也是分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然孙权比袁绍高明的地方就是,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孙权就成功统一了江东文武的意见,令其上下一心,最终挫败曹操。


由此可见,人心齐与否对于结果的影响,重如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这则故老相传的谚语绝不是虚的。


阎象又道:“公子,淮南已是死地,断断留恋不得,但若不事先整饬文武令部众上下一心,就贸然前往河北,只怕凶多吉少。”


的确,袁否如果带着军心涣散的残部横跨兖州或者徐州,部曲不散架才怪。


“子音兄所言,可谓是一针见血。”袁否喟然道,“然则,某应该如何去做,才可以整饬部众令上下齐心?”


阎象看着袁否,似笑非笑的道:“三令五申公子总该读过吧?”


袁否忙道:“这则典故某却是读过,的是孙武流亡吴国,吴王阖闾想试试孙武的统兵之能,就把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简单交待口令之后便开始击鼓传令,宫女们却笑成了一片,根本不听他的号令。”


“孙武于是召集宫女,交待不清是主将的过错,于是再一次交待口令,然后再一次击鼓传令,宫女们却仍不听号令。”


“于是孙武,主将已经交待清楚口令,而士兵仍不服从,那就是队长的过错了,于是就把充当队长的两个吴王宠姬给斩了,宫女们看到孙武连吴王宠姬都杀,都噤若寒蝉,此后果然做到令行禁止。”


“公子读过便好。”阎象接过了话茬,又道,“正所谓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却断然不可以有二帅,一支jūn_duì 就好比一个人,只需要有一颗脑袋,一个意志就够了,而公子你便是袁氏的脑袋,你的意志便是全体袁军将士的集体意志。”


袁否由裹的道:“子音兄所言甚是,然则,治吏与治军终究不同,却不知道,某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官吏群体令行禁止?”


如果是治军,那么袁否只需按照孙武的法子做就行了。


这也是袁否刻意调开张牛犊,令徐盛单领羽林卫的原因。


袁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徐盛控制羽林卫,只要控制住羽林卫,袁否在袁氏集团内部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问题是,袁氏集团除了四千残部以外,还有七八十号官吏!


这些官吏虽然上不得战场,要命时刻也大多不能出谋划策,但他们在袁氏集团内部的影响力却非同可,对士林的影响更是巨大。


譬如金尚,朝堂之上都有他的党羽、门生。


这些官吏不仅代表着淮南的士族阶层,从宽泛地域上来讲,这些官吏更代表着整个大汉天下所有的士族,袁否如果恶了这些官吏,那么一传十十传百,袁否慢待士子的恶名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士林,将来还有哪个士子愿意来投他?


没士子襄助,袁否将来凭什么争天下?


打天下需要士族,将来治天下更得仰赖士族。


所以对于这些官吏,袁否是杀不得,打不得,更不能轻易赶走了事。


阎象却摆了摆手,微笑着:“治吏者,难很难,易却也容易,只需听其言、观其行,而后分而化之即可。”


分而化之?袁否闻言顿时心头一动。


所谓的分而化之,其实就是制衡之道。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袁否看过的历史类不知凡几,对于制衡之道并不陌生,他之所以令金尚先一步去庐江,就是为了调开金尚这个百官之首,然后对“仲家王朝”的官吏群体进行分化瓦解。


袁否甚至已经选择好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长史杨弘。


至于阎象,却是意外之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