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九十四章 良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四章 良机

  明末中枢一木匠

夺下中卫县,李自成的下一目标就是庆阳府,只要能攻陷庆阳,便能进入陕西境内,进而驰骋中原。


只是庆阳府是大城,不比中卫小县,想要攻陷,没有那么容易。遇到这等情况,李自成当然还得用老法子,派人混进入,内外夹攻。


在李自成的心中,明军能集中这么多兵马进入甘肃围剿他们,陕西肯定是空虚的,庆阳这里,也不会有多少人马,撑死也就三四千。自己手下近万人,只要能冲进城去,那就赢了。为了稳妥起见,李自成命令高一功再次带人混进庆阳城,这一次不能只带两百人,得多带一些,起码要有五百。


他的打算是这样的,人先混进城去,不用着急动手,等到自己率领兵马赶到,在城外兜上两圈,裹挟一些百姓,把声势弄得大一些,然后分头把庆阳城给围了。城内那点人,肯定得分兵据守,自己意思一下,佯攻一曰,待到晚上,高一功在城内放火,并从南门突击,抢下城门,自己率主力从南门外向里冲,里应外合,定能拿下庆阳。


一个没有学过一天兵法的人,只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竟能想出这样的攻城方法,李自成也算是个人才。


高一功领命,带着流寇中的骨干,前行一步,赶往庆阳。他们人少,而且都是精锐,走的自然也快,过了三天,在第四天早上就分批进入庆阳城。


进城之后,分头找地方安顿下来,只等李自成大军赶到,按原计划行事。


李自成的部队,是在第二天傍中午的时候赶来的,离城十里,就被城内守军发现。庆阳知府与分守参将连忙做好防御准备,庆阳城内,有上万人马,认为想要消灭流寇,或许不能,但要守住城池,却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庆阳的分守参将实在没有太大本事,不敢正面和流寇作战,否则的话,现在率主力兵马杀出城去,也够李自成喝一壶的。


李自成没有马上攻城,按照原定机会,直接在周边乡镇折腾起来。庆阳也算是陕西与甘肃的交界,属于重镇,屯兵一向不少,流寇很少敢在周边闹腾,所以这里还算是比较稳定的。怎奈陕西大旱,庆阳也没有幸免,米价大涨,吃不上饭的百姓渐渐增加。洪承畴当然没有岳肃的本事,能弄来那么多粮食,解决地方上的苦难,也就是能凑合就凑合,能维持就维持。


现在李自成来了,一煽风点火,告诉穷苦百姓,跟着老子有饭吃,马上得到不少百姓的响应。说句实在话,这里的百姓在听说来的时候,除了有钱的之外,都没有多少跑的,毕竟家里没有什么有钱的东西,也不怕抢,吃饭都不把准,那还跑什么。


百姓们拿起烧火棍、扁担、菜刀加入李自成的部队,府城周边的百姓着实不少,老弱妇孺凑到一块,很快就让李自成的部队达到六万余众。


跟着,李自成下令,包围庆阳城,丁壮在前,妇孺在后,管他能不能打,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四门围住,每个城门也就一万五千来人,真正能打的,其实也就三四千。这个时候,城内守军要是杀出来,不管从哪个门出来,都能让李自成无力回天。因为李自成只带领五千主力,以及上万百姓在南门,其他的人,都分配他其他三门。最为要命的是,除却南门之外,其他三门的人,没有多少是李自成最早的精锐。


这么好的机会,城内的守军没有把握,不管是主将还是知府大人,见到四门外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反而吓了一跳,只得分兵据守,以待援军。


庆阳距离平凉能有一百五十里,在发现流寇的时候,庆阳参将就已经派人到平凉求援去了,同时也派人到甘肃给杨奕山报信,到长安给巡抚孙居相报信。在他的心中,只要援兵到达,内外夹击,就能把城外的流寇包饺子。而自己的城内有上万兵马,只要坚守,守上十天半个月,绝对没有问题。


李自成原本不知道城内的守军到底有多少,可但看城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官兵,并从另外三门得到消息,城上同样有大量守军,这下便有些慌了。


自己手下的可战之兵就这么多,你城里的士兵比我都多,让我怎么攻城呀,总不能让那些老弱妇孺上去送死吧。最为要命的是,高一功还在城里呢,现在城门关闭,内外通不了信,按照既定方针,今天晚上,高一功就能在城内放火,硬夺南门。


南门上那么多守军,看架势不下于两三千,五百人去夺,能夺下来么。自己也没有什么攻城器械,趁夜搭着云梯往上冲,那还不是送死。


李自成心中不好,可也没有办法了,现在自己想要撤退,除非带着自己的那几千主力走,否则要是全部撤离,城内守军趁机掩杀,还不得要了自己的老命。自己侥幸逃出升天,高迎祥可就倒霉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