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崇祯七年 >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39章 七九八 嘉峪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39章 七九八 嘉峪关

  崇祯七年

他这话的时候,满脸凶横,哪有在那些文官们面前唯唯诺诺时候样子。


董策又是沉默,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什么才好。


原来郭汝磐身边那些骑兵,都是靠着从这里流入的战马组建的。不过正如刘大器所言,这事儿也怪不了别人,要怪只怪朝廷没钱,只怪朝廷监管不严。


“算了,算了,不这些破事儿了,起来便让人心烦!”


刘大器摆摆手,便把这个话题撇到一边儿,跟董策一些轻松的事儿。他就在西北边陲,对这里的风俗民情、山川、地势等等,都是了如指掌,而且这人其实话颇为风趣,听他话倒也是很有意思。


两人边走边,一路行来,也是变的熟稔许多。


傍晚时分,队伍抵达嘉峪关。这还是走的慢了,若是快马加鞭的话,中午时分就能到。


早就得到了消息,嘉峪关游击将军种大梁率兵出城迎接。


种大梁大约四十岁上下,长得不高,身材干瘦,面皮还有些发黄,看着有儿病蔫蔫的样子。那一身铁甲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就跟套在一根木棍上似的。


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实际上却是战功卓著,自担任嘉峪关游击将军以来,大战不下十次,杀敌甚重,在这甘肃镇中也是数得上的响当当的将领。


种大梁先向刘若宰见礼,而后又向刘大器行礼。刘大器把董策等人向他介绍了一番,而后拉着种大梁,冲董策笑道:“你别看这厮病蔫蔫儿的,实际上厉害的紧。他乃是肃州卫武学世家出身,家学渊源,一身功夫全在手上。你看看他这双手!”


着,刘大器指了指种大梁那一双生满老茧,骨节粗大的大手,他比划了一下,道:“他一掌下去,这么厚的一块青砖,都能给拍的四分五裂。”


董策笑道:“那岂不是大开碑手?”


刘大器先是一愣,而后便是鼓掌大笑:“不错,不错!这名字起的好,董老弟,你真不愧是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这名字起的,当真是威武霸气!哈哈,大开碑手!好,老种,以后你这家传绝学就叫大开碑手了吧!”


“好!”种大梁也很喜欢这个名字,笑着了头:“以前一直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董大人给起的这名字,好听,又威武,我是极喜欢的。”


寒暄一番之后,大伙儿便是入城。众人也终于见识到了这座万里长城上数得着的雄关的风采。


在前世,董策曾经去过嘉峪关。看着这熟悉的景色,董策忽然喟然一叹,心下有些黯然,一转眼,便是数百年啊!


其实,嘉峪关的关城面积并不是很大,毕竟是一座防御性的军事堡垒,又不是什么大城。种大梁手下有约摸九百人左右的兵力,其中有骑兵二百,其他的则都是步卒。除了这九百人之外,他还有五十人左右的家丁。


虽嘉峪关城内面积不是很大,但容纳城内本来的士卒加上刘若宰带来的这两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早,刘若宰便是率人又一次出发。只不过,这一次队伍规模更大了一些,种大梁带着手下骑兵及家丁加入了进来。他把嘉峪关的防务交给了手下的副将,那副将跟随他多年,也是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交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出嘉峪关一路向北。


走着走着,董策便是发现了不同。


刚出嘉峪关的时候,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乱石戈壁,而望北走了一段距离,慢慢的竟然出现了稀稀落落的草地。不过这些草并不密集,颜色也是有发黄,并不是那种很健康的绿色,而且长得很矮,近乎是趴在地面上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