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明上河图 > 经略关陕(24)
字体:      护眼 关灯

经略关陕(24)

  清明上河图

. 就在青城山中,这一大一小的少年英杰与西军猛将,语笑欢然,纵论天下大势的时候,京兆府长安城的城门外,正有一队禁军,护送着几辆马车,到得长安城门左近。


带队的禁军头目,已经官至副将。此时显然是担负着保镖一样的职责,使得他显的漫不经心,甚至有一些故意的怠慢。


他指使着属下的几个士兵,带上公文文书,拿到城门处,让守门的士兵验看。


在等候的同时,他便昂着头,随意的甩动着手上的马鞭,百无聊赖的打量着长安城门附近的情形。


长安在政治上属于京兆府管辖,是宋朝在陕西的腹心重镇,百余年经营下来,已经成为户数十万以上的大城。


只是当年黄巢之乱和朱温破坏,原本繁华无可比拟的世界性的大都市,在宋初时已经破败不堪,野草从生,狐兔横行。元气刚刚恢复不久,又遇着金兵入侵,它军事上的保障永兴军路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潼关华州陕州灵宝等门户相继失陷,长安自然也不能保有原本的安全。


靖康二年金兵主力退出陕西,宋军趁机收复长安。其后不久,金军主力又至,长安再度失陷。


如此几度三番,拉距一样的大战在长安轮番上演,使得这个原本就元气不固的城市,越发显的破败,没有生气。


在宋建国之初,太祖尚且说过,国家太平后国都西迁,巩固关中以立万年基业。只是汴渠一坏,粮食转运困难,加上开封越发繁荣,使得后世的皇帝绝了此念,再无迁都之意。


而阴差阳错之下,原本的北宋亡国之君赵桓,此时竟是不得不驻跸在此了。


那副将原也是陕西人,这些年来转战南北,很是辛苦,也立了一些功劳。此次回陕,接的任务令他很不情愿,觉得大材小用。又看到此时长安城内外仍然破败不堪,城碟不修,百姓离乱,面带饥色,无数的难民就在城市内外,修葺茅舍以暂时安身,污水横流,病患从生,种种污秽不堪处,令他皱眉。


他立身的地方,便不断有百姓入城,成群结队,面带菜色,稍稍接近一些,便有臭气熏人。他知道这是战乱后难民重新回聚,却仍然忍不住侧过身子,不敢让这些人太过接近。


因着主将如此,他的几个亲兵就大声吆喝,甚至挥动马鞭,不准百姓靠近。


正乱间,马车上传来一阵老者的咳嗽声,稍顷过后,一个身着青布长袍,脚着布鞋的清瘦老者,踩着车夫送上的脚蹬,步下车来。


那副将虽然一脸的桀骜不驯,看见这老者下得车来,只在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双腿稍稍用力,策马赶到那老者身前,翻身下来,然后笑道:“李大人,眼见都要进城了,您又何必下来,冒了风寒就不好了。”


老者先不说话,只先用双眼目视四周,扫视一番,看到无数的难民就这么搭建窝棚,睡在城外,而长安这里显然是刚下了一场大雪,残雪尚未化尽,站在这人来人道的城门大道上,尚且感到寒气逼人。


他不为人知的皱一皱眉,然后才向那副将点头道:“多谢将军好意,只是一直在车上憋屈的很,既然到了,不如先下来走动走动,活泛一下身体。”


那副将道:“既然这么着,大人稍待一会,把门的军兵验看了文书,咱们就能进城先歇下了。”


两人一时无话,只呆呆站着,看着一队队jūn_rén 自城中开拔出来,驱赶民众,弄出空地搭建棚席,过不多时,又有大队车辆出来,运出米粮,埋锅生火,开始煮粥放赈。


他们一时看住了,此时已能入城,却也并不急着动身。


半响过后,那老者长叹口气,只道:“还好有施粥放赈之事,不然百姓真的难以过冬。”


见那副将满脸的无所谓,他只得又是摇头叹息,然后向那副将道:“王将军,咱们进城吧。不知道城内给我安排好住所没有。”


“这个末将也不知道。只是诏命下来,命大人火速至长安见驾。我在途中听说,陛下尚在成都,此时就算往回,估摸着也没有到吧。”


两人一时相顾无语。那老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李纲,曾先后赵桓和赵构兄弟二人任命为负责战事的高官,甚至一度任左仆射兼门下待郎,位列左相。


只是这兄弟二人在任用李纲一事上,却不愧是师出同门,局势稍一紧张,就起用李纲来抗战,稍一缓和,便将他罢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