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曹贼 > 第372章不择手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2章不择手段

  曹贼

襄阳,水镜山庄。


诸葛亮兴致勃勃的来到花厅,就见司马徽端坐正中,神情一如往常般的淡泊,平静。


在花厅里,孟建和庞林坐在下首。


“老师,不知何事唤亮前来?”


虽然没有一个人开口,但诸葛亮却觉察到,似乎有事情发生。


于是,他上前拱手一揖,恭敬的询问。


“孔明,且坐下。”


“是!”


司马徽犹豫片刻,“还是让公威来说吧。”


诸葛亮一怔,向孟建看志


孟建沉吟良久之后,沉声道:“我昨日收到士元来信,邀我入仕……我思忖一夜,决定应邀。”


“啊?”


诸葛亮吃惊不小。


他和庞统的关系颇有些复杂,即有些惺惺相惜,同时又有一丝不屑。


当初,庞统前往许都,结果一去不回,令诸葛亮颇为恼怒。想当初大家说过共同进退,结果庞统却提前入仕。诸葛亮是那种心高气傲之人,心里自然不太舒服。


最可气的是,庞统把徐庶和石韬都拐走了。


你庞统如果是效力曹操也就罢了,结果却跑到一个小孩子手下做事。


诸葛亮自然知道曹朋,虽说对曹朋的文采很看重,但说实话还是有些看不在眼中。的确,他写了蒙学三篇,如今被广为流传,成为许多私塾村学的启蒙读物。


可今乃乱世,大丈大当报效国家,岂可醉心于小道?


如今,庞统又要拉拢孟建。更可气的是,孟建似乎同意了,


诸葛亮道:“公威莫非也要去为那曹三篇效力乎?”


孟建听出了诸葛亮话语中的嘲讽之意却微微一笑道:“非是为曹三篇效力乃往河西行事。”


“河西?”


“据士元所言,曹友学下一步甚有可能会督镇河西。


士元邀我前往河西,创一番事业。你也知道,我生平所愿,便是建功于异域。河西,乃大汉之边塞昔年武帝曾屯田河西,才有了开疆扩土,击溃匈奴的功业。


今士元所求,正合我心意,故而我思忖良久,决意前往还请孔明多多体谅。”


说罢,孟建起身,向诸葛亮拱手。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虽然当年大家曾有誓言,可诸葛亮也知道,孟建所言不假。


建功于异域吗?


诸葛亮心中冷然一笑,曹操的心,未免太大了一些。如今国家纷乱战事不断。河北局势虽说曹操占了上风可一时半会儿也难以结束。在这种情况之下曹操居然想要统治河西?这未免太异想天开,弄个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关中局势。


河西乃羌胡之地,民风彪悍。


想当年汉武帝也是在举国平靖以倾国之力在河西推行屯田,才获得了成功。


屯田,是一伞好办法。


可问题在于,你的人口,从何而来?


难道全部从内地迁移?自秦以来,中原向边塞地区数次迁移,虽得一时胜利,却都无法长久。秦始皇如是,汉武帝如是,光武帝亦如是…………曹操,有何信心,令屯田长久推行呢?要知道,河西地区的混乱,甚至比中原地区更甚一筹……


“公每,此时前往河西,恐非时机。”


孟建道:“我亦知此时往河西非最佳时机,可若是等到了最佳时机,我去又有何意?士元在信中言,正因河西糜烂,才是我辈建立功业的好时候只我已和州平商议,他也同意我这个想法。州平不日,将往徐州,观察海西屯田以及下邳行会之事。


我留在书院,也无甚大用,所以和老师商议之后,决意往河西一行。”


“老师也认为,河西之事可为?”


司马徽手持鹤钥蒲扇,轻轻扇了两下道:“可为不可为,尚未可知。


但曹友学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导;名师指导,不如自己去悟。有些事情,终究是要自己决定。公威既然决意应邀前往河西,我也不好阻拦,且看他造化如何……”


诸葛亮顿时沉默无语。


他抬头看向庞林,“士垌也要去吗?”


庞林,是庞统的兄弟,年二十一岁。


他笑道:“我尚未决定,只是想去看看而已……,毕竟现在这河西只是个设想,能否成功,尚在两可。我已有三载未见兄长,所以借此机会,于公威大哥同行。”


诸募亮点了点头,有些犹豫不决。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往河西走一趟呢?


“孔明,今唤你前来,还有一桩事与你知。


前些时日,蔡家有意将女儿嫁于你,为此事还专门找到了庞山民商议。你阿姐似乎也颇为满意,故而让我转告你,过几日到襄阳城里走一趟,顺便看看蔡家女儿。”


蔡家女儿?


诸葛亮有些犹豫。


他想了想,“若只是看看,那我走一趟倒也无妨。


只是学生如今学业未成,恐怕……对了,公威你们何时启程?”


“明日一早便动身。”


“这么着急?”


……倒也不是说着急,而是河西天寒的早,若去的晚了,恐怕会耽搁行程。此时前去,正可查看河西情况。若到了隆冬时节,会有许多麻烦……早一日过去,多一分了解。”


“既然如此,那今晚我们当不醉不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