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永历大帝 > 第四百零四章:科学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四章:科学院

  永历大帝

三太子回眸深望李先生:“李先生有主意了?”


“是,殿下,我们去湖北兴山,那里的不是还有夔东十三家的二十万大顺遗军吗?明军只占了湖北的长江以南区域,兴山在江北,如今仍是满人的统治区域,据李某所知,夔东十三家的首领李来亨曾派人与明军联络,明军虽然积极接触,可是十三家的许多将领却存有虑。”李先生顿了顿道:“+东十三家原本是李自成大顺军一脉,当年南明各帝抗清之时,宁愿与张献忠的遗部联合抗清,也不愿与大顺军的孤军一道奋战,所为的只是李自成当年攻取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就是死在李自成之手。况且当年李自成和舅舅高迎祥出兵凤阳,挖断太祖陵寝,李来亨虽然只是大顺旧部,但部属们害怕降明之后新始翻旧账,因此虽暗暗与明军接触,却不敢下定归附的决心。若是太子殿下去兴山一趟,与李来亨联络,说服他们聚众依附殿下,有了这二十万抗清的志士,再加上各地香堂的十万会众,不愁霸业不成。”


+东十三家乃是夔州以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的总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核心是原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连续败于清军,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突然遭到地主武装杀害,他的余部刘体纯、郝永忠、李来亨、袁宗第等在各地尚有20~余万人,于顺治三年至四年前后,络绎转战、回归到川鄂边区兴山、归州、巴东、大宁等县,合兵二十万,声势浩大,是大顺军遗孤的最后一支抗清力量。


经过艰苦奋战之后,首领李来亨率众回到巴归,选定兴山、茅麓山为据点,建帅府于七连坪。最终建立起以湖北兴山县茅麓山为中心、占有20~余县、拥兵数万的抗清基地。


康熙初年,满人曾在湖北兴山对夔东十三家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现在地+东十三家恐怕早已灭亡了,也正因为南明崛起,满人无暇对付这伙躲在深山的流寇,也让夔东十三家能够得以在兴山维持。


朱三太子点了点头,灰白的眼眸中又闪露出一丝希望:“好,去兴山,本太子久闻李得亨以二十万疲弱之众抗拒清军二十年之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虽是闯贼余部,可毕竟这些早已是陈年旧事。”


水浪更急,碧波万里之上,朱三太子的座船犹如利箭一般劈风,驶入北部湾的海域。


…………………………………………………………………………………………………………………………………………


珠江口岸乃是朱骏计划中工业化的最重要位置之一,为此,朝廷总共在这里划下了四片开发区域,分别是番禺、香山、顺德、新安四府,总面积足有海都开发区地三倍,单基建的费用就超过了八百万两白银,劳师动众了整整一年,才将基建设施完全修建,此后的一年便是疯狂地吸引投资,广东的汉人与南洋联系紧密,清兵入关之后逃入南洋的广东人极多,如今这些人衣锦还乡,带回来的不止是亲情,更是无数的资金,一年地功夫,四个开发区便不断的建设厂房,大量招募工人,如今已形成了完整地生产体系。


朱骏在赵高的陪同下在番禺开发区做了短暂地驻留,番禺腹地便是大海,有专门的大型港咬 通海路,北部便是广东省的三司衙门驻地广州府,左右分别是顺德、新安开发区,地理条件极为优越,因此吸引地投资也是四大开发区之首,如今已有近三十万人入开发区做工,六百四十家大小作坊、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种货物经由番禺港和连接广东、顺德、新安地驰道将货物送往各地。


开发区地官员都是由工部择选地。主官更是周慕白亲自选定。因此番禺开发区地主官自然是与周慕白地脾气相近地。如数家珍地在朱骏面前摆弄各种数据。开发区每月炼钢多少。生产多少布匹等等。朱骏也很乐意听。倒是让赵高一脸地郁闷。堂堂布政使还只能站在身边陪驾。让个六品主官出尽了风头。


这时。一个北镇抚司地番子进来禀告:“皇上。弘智大师找到了。正在衙外。”


朱骏激动地搓了搓手。连忙从御案上站了起来:“快请…”话刚说完。朱骏又后悔了。摆手道:“还是朕亲自去迎接吧。”


完起身向衙外走去。衙堂内地文武官员都是一脸地惑。弘智大师是谁?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皇上如此看重。谁也不敢再这里待了。纷纷跟着皇上出衙迎候。


朱骏缓步到了衙门。抬眸看到一个老僧穿着破旧地僧衣站在门外。身子倒还是硬朗。老僧地眼神似乎也落在朱骏身上。上下打量。唏嘘不已。


“微臣方以智叩见皇上。”老僧目中噙泪。已不自觉地跪了下来。


朱骏加快了步子一把将方以智扶起:“方爱卿快快不必客气,快起来说话。”


跟在朱骏后面的官员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人就是当年名闻天下的方以智,他们想不到的时,这个老人如今已经剃发成了和尚。


方以智深望了朱骏一眼,手掌合起行了各佛礼:“一别经年,皇上已不是从前的那个的皇上了。”


朱骏闻言脸色变了变,随即才想到方以智是另有所指,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子弟。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并且能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除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祖父方大镇在万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数百卷。因方学


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一斋稿》等。父亲方孔,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并且较早地接触西学,主张研习经世致用的知识,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有《全边略记》等著作。


《周易时论》被《四库提要》列入存目。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他认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不识,四方之势不可不识,山川谣俗,纷乱变故,亦不可不详也。”他曾作诗曰:“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表达了自己非凡地政治抱负。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实行某些改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决心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他曾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方以智的父亲方孔任湖广巡抚时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这才得。一时传为佳话。


崇祯十三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四年之后,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大难不死。当方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农民军之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拟为文天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