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剑来 > 第422章 有个好先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2章 有个好先生

  剑来

暮色里,董水井给馄饨铺子挂上打烊的牌子,却没有着急关上店铺门板,做生意久了,就会知道,总有些上山时与铺子,约好了下山再来买碗馄饨的香客,会慢上一时半刻,所以董水井哪怕挂了打烊的木牌,也会等上半个时辰左右,不过董水井不会让店里新招的两个伙计跟他一起等着,到时候有客人登门,便是董水井亲自下厨,两个贫苦出身的店里伙计,便是要想着陪着掌柜同甘共苦,董水井也不让。


董水井的馄饨铺子,名气越大越大,许多龙泉郡新建郡城的有钱人,都邀请董水井去郡城那边多开两家铺子,只是董水井一一婉拒。


除了这座山顶有山神庙的半山腰馄饨铺子,董水井当年凭借卖出小镇其中一栋祖宅的大笔银子,早早在新郡城那边买了半条街的宅子,除了留下一栋宅院,其余都租了出去。


董水井还是最早一拨四处捡漏的当地人,两座祖宅的街坊邻居中,有不少小镇土生土长的孤寡老人,性子执拗,哪怕外人出天价购买他们的祖传物件,仍是死活不卖,说是晚上能够住银子堆里啊,还是死后塞满棺材就能带到下辈子啊?那些山上的仙家子弟耐着性子,与那堆指不定几年后就是泥土里一堆白骨的老家伙们磨嘴皮子,只觉得不可理喻,可又不敢强买,只得带着大笔神仙钱失望而归。


可董水井登门后,不知是老人们对这个看着长大的年轻人念旧情,还是董水井巧舌如簧,总之老人们以远远低于外乡人买家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董水井,董水井跑了几趟牛角山包袱斋,又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进账,加上他自己辛勤上山下水的一点意外收获,董水井分别找到了陆续光临过馄饨铺子的吴太守、袁县令和曹督造,无声无息地买下诸多地皮,不知不觉,董水井就成为了龙泉新郡城屈指可数的富贵大户,隐隐约约,在龙泉郡的山上,就有了董半城这么个吓人的说法。


今天董水井与两位年轻伙计聊完了家长里短,在两人离去后,已经长成为高大青年的店掌柜,独自留在店铺里边,给自己做了碗热腾腾的馄饨,算是犒劳自己。暮色降临,秋意愈浓,董水井吃过馄饨收拾好碗筷,来到铺子外边,看了眼去往山上的那条烧香神道,没看见香客身影,就打算关了铺子,不曾想山上没有返家的香客,山下倒是走来一位身穿儒衫的年轻公子哥,董水井与他相熟,便笑着领进门,又做了碗馄饨,再端上一壶自酿米酒,两人从头到尾,故意都用龙泉方言交谈,董水井说的慢,因为怕对方听不明白。


客人是个怪人,叫高煊,自称是来披云山林鹿书院求学的外乡游子,大骊官话说得不太顺畅,却还要跟董水井学龙泉方言。


等高煊吃完馄饨,董水井倒了两碗米酒,米酒想要甘醇,水和糯米是关键,而龙泉郡不缺好水,糯米则是董水井跟那位姓曹的窑务督造官讨要,从大骊一处鱼米之乡运来龙泉,远远低于市价,在龙泉郡城那边于是出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米酒酿造处,如今已经开始远销大骊京畿,暂时还算不得日进斗金,可前景与钱景都还算不错,大骊京畿酒楼坊间已经逐渐认可了龙泉米酒,加上骊珠洞天的存在与种种神仙传闻,更添酒香,其中米酒销路一事,董水井是求了袁县令,这桩薄利多销的买卖,涉及到了吴鸢的点头、袁县令的打开京畿大门,以及曹督造的糯米转运。


郡守吴鸢,袁县令与曹督造,三人当中,吴鸢品秩最高,虽然正四品的郡守官位,还不算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可是作为大骊现任太守中最年轻之人,吴鸢是大骊朝廷不太愿意小觑的存在,毕竟吴鸢的授业先生,正是大骊国师崔瀺。只可惜如今吴鸢升了官后,口碑反而比起离京前差了许多,因为据说在龙泉尚未由县升郡期间,这位被国师寄予厚望送到此地的吴县令,给那些地方大族排挤得很是欲仙欲死,磕磕碰碰,碰了一鼻子灰。


可是人家吴鸢有个好先生,旁人羡慕不来的。


不过吴鸢在大骊京城朝廷,已经是个不小的笑话。


反而是后两位,袁县令和曹督造,更被大骊官场看好。不单单是两位年轻俊彦是两大上柱国姓氏的嫡系子弟,在于两人在龙泉郡,在各自领域风生水起。袁县令担负着一部分西边山头仙家洞府的建造,神仙坟与老瓷山的文武庙顺利开工与完工,也是他的功劳,留在龙泉郡的大姓豪族,不认吴鸢这个太守,却愿意认这个官帽子更小的县令。


至于曹督造所在的窑务督造官署,明面上是管着那些龙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器的清水衙门,实则肩负着监督所有龙泉郡山上势力的秘密任务。


而袁、曹两个大骊最尊贵的姓氏,势同水火,大骊铁骑南下分兵三路,其中两路铁骑的幕后,就分别站着两大上柱国姓氏的身影。


董水井能够通过一桩不起眼的小买卖,同时拉拢到三人,不能不说是一桩“误打误撞”的壮举。


事实上这米酒买卖,是董水井的想法不假,可具体谋划,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却是另有人为董水井出谋划策。


董水井事后询问那人,为何袁县令和曹督造这般出身煊赫的世家子弟,一样不拒绝这点蝇头小利,比如去年末三家分红,董水井挣了七万两银子,袁曹两人相加不过十四万两白银,相较于市井商贾,可算暴利,未来分红,也确实会稳步递增,可董水井知晓袁曹两姓的大致家业后,委实是想不明白。


那人便告诉董水井,天底下的买卖,除了分大小、贵贱,也分脏钱买卖和干净营生。


在一些杀头的买卖挣着了大钱,是本事,在干干净净的小买卖里边,挣到了细水流长的银子,也是能耐。何况许多小买卖,做到了极致,那就有机会成为一条真正的钱路,成为能够夯实豪阀底蕴的百年营生。


最后那人摸出一颗普普通通的铜钱,放在桌上,推向坐在对面诚心求教的董水井,道:“便是浩然天下的财神爷,皑皑洲刘氏,都是从第一颗铜钱开始发家的。好好想想。”


那个依旧是横剑在身后的家伙,扬长而去,说是要去趟大隋京城,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够见着商家的祖师爷,那位看着面嫩的老先生,曾以降落一根通天木的合道大神通,取信于天下,最终被礼圣认可。


董水井思量半天,才记起那人吃过了两大碗馄饨、喝过了一壶米酒,最后就拿一颗铜钱打发了店铺。


不过那次做买卖习惯了锱铢必较的董水井,非但没觉得亏本,反而是他赚到了。


高煊见董水井喝着酒,有些神游物外,笑着问道:“有心事?不妨说出来,我帮不上忙,听董掌柜发几句牢骚,还是可以的嘛。”


董水井摇摇头,玩笑道:“胡乱想了些以后的事情,没有牢骚。每天回了郡城宅子,累得半死,数完钱,倒头就能睡,一睁眼就是新的一天,忙忙碌碌,很充实。”


高煊感慨道:“真羡慕你。”


董水井哑口无言,他倒是没有觉得高煊是在无事强说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跟钱多钱少关系不大,董水井便没有接话,喝了口自酿米酒,馄饨铺子这边的酒壶上,都撕去了董家坊的红纸,不然容易惹来是非,让一座用来修养心性的简单铺子,很快变得乌烟瘴气,如今知晓董水井到底有多少家底的人,整座各路神仙鱼龙混杂的龙泉郡,依然是寥寥无几。


高煊结账后,说要继续上山,夜宿山神庙,明天在山顶看看日出,董水井便将店铺钥匙交给高煊,说如果反悔了,可以住在铺子里,好歹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高煊拒绝了这份好意,独自上山。


董水井则下山去,结果碰到了应该是刚从大隋京城返回的许弱,说要吃碗馄饨,垫垫肚子,再去牛角山渡口继续赶路去大骊京城,董水井只得返回,打开铺子大门,直接给这位墨家豪侠做了两大碗,没拿米酒,懒得跟此人客气,董水井坐在对面,看着许弱狼吞虎咽。


许弱含糊不清道:“你猜刚才那个年轻人是谁。”


董水井原本没多想,与高煊相处,并未掺杂太多利益,董水井也喜欢这种往来,他是天生就喜欢做生意,可生意总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过既然许弱会这么问,董水井又不蠢,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戈阳高氏的大隋皇子?是来咱们大骊担任质子?”


许弱点点头。


董水井犹豫了一下,问道:“能不能别在高煊身上做买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