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寡人无疾 > 31.高人?骗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31.高人?骗子?

  寡人无疾

春去秋来,一晃已是三年。


后宫的袁贵妃怀胎十月,终是成功生下了个儿子,只是这孩子一生下来就体质极差,还没喝奶就开始喝药,全靠几位太医日以继夜的照顾才堪堪养了下来。


饶是如此,他还是两天一小病,三天一大病,为了这个孩子,袁贵妃连脾气都好了许多,就是怕声音大了会把儿子吓到天上去。


已经两岁的四皇子,据说一生下来就让那些年老的宫人连连称奇。


老宫人们纷纷都说这位四皇子长得很像宫变时死去的先帝,连鼻子眼睛都生的一模一样,就是太过瘦弱,没有先帝精神。


因为宫中不少人这么说,怀念父亲的刘未非常高兴,四皇子刚满月就起名“宸”,让一干大臣和后宫妃子吓得目瞪口呆,第二天雪花一样的折子就飞了进宫,全是劝谏改名的。


宸,北极星,通常代指皇帝。和刘宸比起来,刘恒(普通)、刘祁(盛大)、刘凌(冰冷)简直就像是随便起的名字。


虽然说刘凌的“凌”,确实是因为生在含冰殿随便起的,可刘恒以前是皇长子,刘祁也是淑妃之子,并非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可三兄弟名字普普通通,换个四皇子惊世骇俗,也太过了点。


无奈皇帝铁了心就要用这个,哪怕大臣曲线救国劝他“怕折了孩子的福气”也不动摇,反倒斥责他们“朕的儿子就是龙子,难道住不得帝星吗?”


口气里,俨然只把这一个孩子当儿子,恨不得昭告全天下他有了个自己喜欢的儿子。


要是刘宸身体好,袁贵妃又争气点,说不定刘未努力个几年,就能慢慢磨掉所有人的反对,让刘宸当上太子。可惜刘宸身体太差,又有喘鸣(哮喘),一岁多了连话都不会说,大臣们更是不愿意支持四皇子了。


就连最忠于刘未的纯臣,都对四皇子能活着长大不看好。


大概是哪个大臣“怕折了孩子的福气”的话让皇帝上了心,从登基开始就对道门没有特殊照顾过的刘未,居然去请了天师道这一代的掌教太玄真人入京,想要借用神秘莫测的鬼神之力为他的儿子刘宸延寿。


这种病急乱投医的行为自然是让朝着一片哗然,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道教由于高祖的原因曾被立为国教,太玄真人是这任天师道的道首、朝中亲授道牒的掌教,甚至受皇家供奉,算不得妖人,连谏都无法可谏。


而后这位道士入了京、见了袁贵妃,竟直言不讳的告诉袁贵妃她浑身煞气,所以孩子才生来不足,没折掉都是万幸,还劝她必须凝神静气、多做功德,四皇子才能平安。


袁贵妃是什么人?素来肆无忌惮惯了的,自己做过多少孽自己都不记得了,又气又怕又疑之下,袁贵妃饶了几个准备杖死的宫人,那年刘宸的喘鸣果然发的少了,袁贵妃这才信以为真,越发“平静”起来。


刘未见不是自己的“罪过”,全是因为袁贵妃,也松了口气。他一边命人整理出高祖昔年修建的三清殿,供太玄真人和其弟子居住,让他们为自己的小儿子祈福、修行,一边又为大旱减轻了赋税,想要替袁爱娘补上功德。


也不知道是太玄道人的本事太强,还是多做功德果然有用,这一年四皇子居然开口说了话,能牙牙学语不像痴儿了。


这下更让刘未和袁爱娘欣喜若狂。


如今,天师道这位掌教的名头也赫然响亮,直逼当年为高祖勘风水造临仙城的张天师,在京中炙手可热。要不是他常在宫中“修行”,并不经常出宫,恐怕门槛都要被求治病的人踏破。


对于过的无比凄惨的皇宫苦命三兄弟来说,对这位太玄真人,他们心中也是感激涕零。


大皇子先不必说,已经十一岁了,还天天被拘在中宫读书,只有刘未开恩时才能去看看已经被贬为静妃的废后王皇后;


二皇子在道观里过了三年,已经彻底换成了道士打扮。听说太玄真人刚刚入京时,还去拜访过皇家的道观玄元皇帝观,和二皇子有一面之缘,却把他直接当成了从小修道的小道士,还问他愿不愿意一起修道,可见他过的有多不像皇子。


三皇子自是不必说了,虽说袁贵妃这几年“做功德”没把他怎么样,但她就是装傻没让他去读过一天书,九岁的孩子了,听说大字不识,静安宫里甚至不允许送进去一片跟字有关的纸。


三皇子的奶娘宋娘子更是在冷宫里一天天熬坏了身体,如今连出来领粥米用度都是三皇子身边的宦官王宁,而这王宁,又人人都知道是袁贵妃殿中出身,这几年越发得袁贵妃器重,三皇子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一想到未来这江山有可能落到连走路都喘的四皇子身上,凡是有责任心的大臣都感觉前途无亮。


有些心思多的,早早就做好了打算;有些人就只能在心里祈祷刘未是个长命的皇帝,如果他足够长寿,先熬死了体弱多病的四皇子,代国也许还有些太平日子可过。


好在刘未在后宫里糊涂,治国却很少犯错,后宫虽专宠袁贵妃,但也并不只取她一人,除了对年纪大、身材丰满的有偏好以外,没太大的毛病,比当年袁贵妃进宫前一到外命妇入宫觐见时,就直盯着别人家的夫人不放要好得多。


这几年后宫里也陆陆续续有几个怀孕的嫔妃,可惜好几个都没坐住,还有几个坐住了命不好,生下来的都是公主。


渐渐的,宫里有了传闻,说是太医院里有几个太医其实是袁贵妃的人,一旦诊出来是儿子的,那孩子就一定生不下来;若是女儿,还能保住一命。


就因为这个,宫里怀了孕的都不敢显露出来,也不愿找太医诊断,希望能借着袁贵妃“修身养性”的功夫好一举得子。


可惜自四皇子会说话后,刘未就没心思去后宫了,一天到晚捧着儿子教说话,气坏了一群又要落入摆设命的妃嫔。


由于这位生来受宠的四皇子太受重视,许多曾经受过袁贵妃苦的宫人比袁贵妃还希望四皇子别出事,能够好好活着,让他爹妈好好“积德”。


在这种情况下,原以为自四皇子生下来后就会变得腥风血雨的后宫,竟莫名了有了一段“祥和”的时间,连宫人走路都敢说笑了。


壮哉,我太玄大天师!


***


“看出来是哪个没有?大皇子有没有龙气?”


“离得那么远,看得到才有鬼!”


中宫“浩然正气阁”外,一老一小两个道人正在对面的楼阁上窃窃私语,为首的老道人身材魁梧,虽须发皆白,但脸如冠玉,无半丝皱纹,称得上是鹤发童颜、风度闲雅。


老道人只身穿一身简朴的白色八卦道袍,手持一杆白玉拂尘,虽然衣着并不华丽,却依旧是通身仙风道骨的气质,让人望之生敬。


而老道人身边跟着的小道士却貌不惊人,干瘦矮小,唯有一双眼睛神采飞扬,将五分的容貌硬撑到了七分。


这小道人若在寻常人里待着,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孩子,只是跟在这位道骨仙风的道士身后,硬生生被衬得像是村中放牧的牧童,再加上背后背着一把法剑,更像是侍剑的童子。


奇的是,此刻在问“有没有龙气”的,却是那位老道人,引进眺望死命观察的,却是那个小道人。


片刻后,那小道人懊恼的跺了跺脚,连连摇头。


“没有!没有!若真有龙气,还需要我这么看?脖子都看酸了!”


“小师叔,那你说怎么办……”


口中称着“小师叔”的老道正是天下道门之首、泰山天师道道宗的太玄真人。


而被唤作小师叔的,是现在乔装成他的“道童”,其实是天师道嫡传张家的幼子张守静,也是他师祖的关门弟子。


“四皇子命中早夭,现在这位陛下一身因果,怕是也不得善终,要是再找不到下任的真命天子,等四皇子一死,那我们岂不是也要跟着倒霉?”


说起这事,这道骨仙风的太玄真人顿时愁眉苦脸,又挠头又抓腮,哪里有半点“天师”的感觉?


“别做这这个样子!你现在可是我天师道的脸面!”


十二三岁的道童突然板着脸呵斥了太玄真人一声,惊得太玄道人连忙正色抚须,连忙回复“淡然微笑”的固定表情。


“他们都是生来就有当皇帝的命,可惜不畏天命,不敬鬼神,不尊伦常,已经遭了老天厌弃,是他们自己挥霍掉了他们的气数,天命也救不了他们。”


黑黄色脸的干瘦孩子老气横秋地点评着:“但师父死前说过,代国如果能过了这场劫数,必当国运兴隆,此乃‘阴阳交替’之理,所以必有英主应运而生……”


“找不到啊!”


“淡然微笑”的太玄道人扯了扯脸皮,插了一句。


小道童张守静嘴角一僵。


“不是还有一个没见到嘛!”


他反身对太玄道人龇了龇牙。“还有,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不要看到长得漂亮的就上去乱收徒弟!现在满京城里都是你把二皇子当小道童的笑话!你说说你在山上收了多少漂亮的小孩子了?你是有什么毛病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太玄真人得意地摸了摸自己的美髯,“当年我被师父看上收为徒弟,也是因为我长得卓尔不群,天生一副神仙模样,我这一脉,日后专收天生俊逸的小孩,好撑起我泰山天师道道宗的脸面……”


“好了好了,我师兄真是瞎了眼!难怪他修行差到师父都把他赶下山去云游,捡了你这么个半路出家的火居道士回来!”


“小师叔,你不要这样嘛……很伤人的……”


看起来已经有六七十岁年纪的太玄真人,居然露出了一副泫然若泣的表情。


“你别哭啊!我警告你!你要再哭……”


“真人,请问你们看好了吗?是不是上天有什么警示?”


中宫“摘星阁”下,一群侍卫和宫人心中惊惧不定地抬头看向楼上。


只见这座中宫最高建筑的屋檐上,居然被雷劈掉了一大块,正好击中了正脊上的龙首吞兽,仰头看去,焦黑一片,实在是触目惊心。


这也是太玄道人能带着小道士来这前宫和后宫分割之处的原因。


“能有什么警示,快到夏天了雷多!这摘星楼这么高,被劈是正常的……”小道童低声嘀咕,早有准备的从背后的小布袋里掏出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递给太玄道人,“叫人把这个放到层顶上去,然后给他们指下那个吞兽了。”


“这是何物?”


太玄道人莫名的看了看手中的铜瓦。


“避雷的!这龙首吞兽口中原本吐的是一截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了一根铜丝,直通地下,所以才能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劈中。现在你看……也不知道哪个把这雷兽的舌头给掰了,才遭了雷劈。”


张守静熟读家中经典,当初连这临仙城和皇宫都是天师道的祖宗张致虚选址、协助修建的,对于皇宫避雷之法也略知一二。


太玄真人是个真正的“绣花枕头”,唯有一副皮囊最是骗人,而这小师叔从小就有“神童”之名,他自是不会多言,拿起铜瓦轻轻踩上了高处的栏杆,探出身去将铜瓦反手搭在已经焦黑的龙首之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