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寡人无疾 > 209.使臣?和亲?
字体:      护眼 关灯

209.使臣?和亲?

  寡人无疾

宣政殿里,刘凌放下手中的的信函,有些哭笑不得地自嘲道:“朕哪里是一国天子,朕应该是月老红娘吧?”


姚霁此时正百无聊赖的研究皇帝的龙袍,她作为一个虚体,既不能看书(不能翻页),也不能做大部分事情,闲得发慌之下,只能去找一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研究刘凌的衣食住行变成了她最近的兴趣。


“又是哪位大臣求恩旨赐婚了?”


姚霁见怪不怪地接口。


照理说皇帝选妃被搅黄了,大臣们也敢为自家子女婚配了,不过也不知道是聪明人都太慎重还是怎么回事,这些大臣们非要一各个试探过了,求恩旨的求恩旨,找人探口风的探口风,确定皇帝没什么“意见”,才敢真正去下聘。


不过刘凌今日收的到信却不是哪个大臣的。


“这是直入京城的信函,倒不是哪个大臣的。”刘凌将函盖对着姚霁晃了晃,将那烫金的印信给姚霁看。


“秦?是秦王的信?”


这下子姚霁也起了兴趣,丢下罗汉床上铺着的衮服,满脸好奇地走了过来。


“你刚刚说月老?总不会你那二哥也好事近了吧?”


“啊,咳咳,是的。”刘凌带着笑意说道:“他之前在外的患难之交,那个请旨封为长史的田湛,竟然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子。田家为了保护自家的嫡长孙,将家中一长相和其兄极为相似的女子扮成男儿给当了质子,阴错阳差和我二哥相识,又一路辅助他开府立功……”


姚霁向来爱听这些正史上没记的东西,听得是津津有味。


“如今我遴选妃嫔,各家闺秀都必须经过核查,这件事就瞒不住了,而以她的条件,是要入京经过‘筛选’的,田家女孩不愿意入宫,身份又瞒不住,我二哥方知她是女人。”


“这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了。”


姚霁自动脑补出“霸道王爷俏管家”、“我与傲娇王爷不可不说的二三事”之类的东西,满眼精光。


“我二哥信里写的不多,大致是说他府里找不到那么合适的人顶替她的长史之位,田家这姑娘性子又太倔强不适合入宫,思来想去,反正他王妃之位空悬,索性向我求个恩旨,把这姑娘赐给了他,就不要再入京折腾一遍了。”


刘凌哈哈大笑。


“他是怕我把他看上眼的姑娘搜罗到宫里去,先下手为强呢。”


“说起来,你那二哥如今无亲无故,估计也没有人为他张罗婚事,他要不写这封信入京,说不定要打多少年的光棍。”


姚霁突然想到秦王一生颇多波折,有意无意地就为他说起了好话:“他那样的身份,想要找好的家臣幕僚也是不容易,你若为他赐人,他还要担心是不是京中派过去的眼线,既然这个田家姑娘又能干又才貌双全,你就成全了他们的好事吧。”


“你不说好话,这事我也不会拦着我二哥的。”刘凌想起当年他在猎场中射鹿之时对自己的维护,心中一暖,当下就执笔准备写一封信,顺便下道恩旨。


刘凌写着写着,不知怎么笔锋一转,将那恩情又加重了一分。


他准了秦王明年入京成亲,随便祭祖。


没过几天,西北的肃王府也送来了信,大概是这世上的好事总是要一箩筐的来,肃王府的信里报的是肃王妃有喜了,刘凌眼见着要当“皇叔”,可以开始准备给小侄子/侄女的赏赐了。


作为这一代第一个孩子,无论肃王妃生的是男是女,恩赐都必不得少,如果是女儿,虽然按规矩应当是郡主,可是以刘凌的脾气,大约一个“公主”之位是跑不掉的,肃王也清楚皇帝在这种事上不会小气,才眼巴巴送了信过来,顺便催魏坤回去。


肃王府里以前外事不决问魏坤,内事不决问王妃,现在王妃怀孕,肃王一个人又忙外又忙内,大概是架不住了。


一时间,刘凌有了种“全世界都在谈恋爱只有我在倒霉”的感觉,就连姚霁这几天看着刘凌,都隐隐有些同情神色。


和“敌众我寡”相对的,是刘凌有时候在宫中闲逛时,“偶遇”各路宫女和女官的次数越来越多,很多一看就是在那里特特等的,偏偏还要做出一副“陛下你我有缘”的姿态,几次下来,刘凌越发不愿意走动了,一天到晚不是在宣政殿批折子,就是回紫宸殿和姚霁聊聊古往今来。


这下可好,原本不郁闷的刘凌,一下子又成了京中议论的热点,朝堂上私底下到处都是关于“陛下是不是受了打击从此不爱女人”、“论刘家皇帝登基后的二三怪癖”、“女人对人格健全的重要性”云云。


一群大臣们忧伤了。


听到风言风语的刘凌也忧伤了。


不过这些“儿女情长”很快就随着一件事情而被刘凌和朝臣们抛之脑后了。


随着肃王的信件进京的,还有几位来自“胡夏”的使者。


肃王在收到了胡夏国的意向之后,并不敢擅自做主,而是立刻飞鸽传书,向刘凌告知了胡夏派出使臣想要进京朝见皇帝的意向。


刘凌接到胡夏使者来访的信件后,自然是允诺了胡夏国的请求。


他还记得姚霁说过的话,对于摩尔罕王身边可能也有“神仙”十分在意。


姚霁更是吃惊不已,因为就她所知,代昭帝时期和胡夏国是没有什么邦交的。


不过无论是天狗食日、胡夏国弄出火药,还是薛太妃出宫,这些历史偏差已经多到连她都已经麻木了,惊骇过后,竟也期待起胡夏国的使者来。


她有种预感,等这些使者来到代国,她就会明白秦铭那边发生了什么。


刘恒亲自派出肃王府的侍卫,沿着官道,一路接受驿站和沿路官员的接待,速度极快地在盛夏来临之际,将这一群胡夏使臣送入了京中,也将自己的“家书”送进了京中。


对刘恒来说,这些“烫手山芋”多留一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危险。


因为刘祁执意要为刘未守孝满三年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所以这些使臣入京的时间,竟比被准许“入京成亲”的秦王刘祁还要早到京城。


不过听说刘祁已经出发动身了,此时正在路上,想来他到了临仙的时候,这些胡夏的使臣还没有离开。


对于许多代国来说,他们并不清楚胡夏国的事情。作为一个经常征战、由无数个小邦国慢慢建立起来的那个遥远国家,几乎就是一些大臣们卖弄自己对于生僻知识了解的噱头,又或者是一些志怪杂谈里那些遥远来客的“故土”,除了景帝年间儿戏一般的打了一架,就再也没有什么接触。


即使是民间,也因为这么多年来通往西域的商路不太平的原因,断了这条商路久矣。


肃州苦寒,肃王夫妻靠行商西域“补贴家用”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也有人知道胡夏国的国主对他们很是客气,所以他们这几趟商路走的都很顺利,赚了不少金银的同时,也把胡夏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情况传回了代国。


但能够重视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的,寥寥无几。


如果刘凌不是先前在姚霁那里得知也许还有个“仙人”留在那位摩尔罕王身边,准备和瑶姬“斗法”,说不定连他都不会太关心胡夏的问题。


不过以中原“远来都是客”的习惯,鸿胪寺还是妥善了安排了这些使者,并且在大朝的时候准许觐见他们的皇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