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寡人无疾 > 170.失控?偶然?
字体:      护眼 关灯

170.失控?偶然?

  寡人无疾

一年后。


和过去一样,天不亮,刘凌就已经在王宁和舞文弄墨的伺候下起了床,换上了上朝的冕服。


此时已经过了孝期,刘凌自然不会再避居宣政殿书房,已经搬到了紫宸殿里。


紫宸殿是薛太妃带着王姬亲自布置的,原本属于刘未的一切都被丢了个干净,王姬亲自开了刘凌的内库取出了珍贵的布料和一应陈设,薛太妃亲自打理,整个紫宸殿雅致温馨,和之前刘未在位时的华丽大气相差甚远。


“陛下,是不是传早膳?”


王宁弯着腰询问。


岱山已经回老家去了,现在的内侍总官是这位从小伴着刘凌长大的王公公。王宁手段圆滑有余决断不足,这也是让刘凌有些头疼的地方。


好在现在宫里称得上“主子”的也没几个,王宁这样的才干,管理个紫宸殿还算是可以相称。


“张太妃是不是又起早了?”


刘凌喝了口清水润了润喉咙,问身边的弄墨。


“回陛下,是的。”


“那摆驾昭庆宫吧。”


刘凌无奈地笑了笑。


“省的等下她再派人送来。”


自从去年刘凌累病了一场,后宫里的太妃们就挖空了心思想着如何把他补回来,王七这皇商已经过了考核期,在一众皇商中出类拔萃,又有和王姬、萧家的关系,刘凌也越发信任她,将近半的产业都交给了她打理。


王七也是个不忘恩的,各种奇珍异宝,珍馐佳肴,每年都不停往宫中孝敬,连带着王姬也水涨船高,手头上宽裕了许多,又成了后宫里最受宫人们欢迎的主子。


这珍馐佳肴送的多了,就有许多上好的补品,张太妃就和其他太妃商议了下,开始折腾各种药膳,想要为刘凌食补。


也是从张太妃折腾药膳开始,刘凌各种好东西不知吃了多少,有时候寒冬腊月还浑身火热,非要穿着单衣围着宫中跑上几圈才能消散,算是彻底沦为了张太妃试验品。


但张太妃不是庸医,一年调理下来,刘凌的头发终于水亮丰盈,身量也长高了不少,已经比宫中大部分侍卫还要高了。即使长期劳累于案牍之中,也没有四肢无力两眼无神的情况出现。


唯一不好的,大概是他现在实在太不像是个少年了,引得宫中许多宫女和女官都产生了不好的心思,上个月王宁才拖出去一个想爬上刘凌床的女官,那女官都已经二十有二了,比刘凌还大上六岁。


刘凌昏昏沉沉间就感觉有人在揉/弄他,心头刚犯上一阵恶心,那人就被王宁发现,唤来侍卫拉了出去。


这女子后来的结果也算不上好,虽然没死,但被宫正司杖责一顿后发出了宫中,想来也没几个正经人家会聘她做教养娘子,还不知道结局如何。


也因为如此,现在紫宸殿里伺候的宫人不是宦官便是年纪尚小的宫人,正当思春之年的一个都不敢用。


现在皇帝还没有纳妃,先弄出什么不好的传闻,恐怕有损他的清誉。


即便是如此,有些时候还是无法阻挡别人炽热的眼光。


譬如刘凌去昭庆宫的时候。


“陛下来了!陛下来了!”


几个宫女雀跃着、欢笑着互相转告,明明天还没亮,就已经出现在了宫道的两旁,假装出打扫宫道的样子。


这时候已经是初冬,天气极冷,刘凌披着鹤氅从昭庆宫过,见打扫宫道宫女们忙不迭地跪下行礼,避开他的行驾,脚步微顿了顿。


“天气太冷,现在三更刚过没多久,天尚且未亮,你们就出来打扫,这安排差事的也太过不近人情了。”


冬日的早晨,地上冷的犹如生铁般透彻寒心,有时候还会结霜凝冰,见他来了就要避让,跪倒在地上,留下了病根,倒显得他这皇帝太过残酷。


几个宫女爱慕皇帝的姿容和雅量,所以才每天天不亮就在外面“扫地”,就是希望偶尔能碰上刘凌清早来昭庆宫和太妃们一起用早膳,好多看他几眼,至于其他,却是从未妄想过,这时见刘凌体恤她们,心中又是惊喜又是不安,哆哆嗦嗦间,一个胆大的低头道:


“陛下常常上朝前就来向太妃们问安,冬日地上常常结霜,奴婢们担心天黑路滑,是以一早就过来打扫,撒些细盐,乃是自发,并非有姑姑或内侍们苛待。”


“你们多费心了。”


刘凌没有多想,如今他已经坐稳了皇位,登基至此已快两年,宫人人人对他恭敬,也只是点了点头,便又重新迈步离开。


留下一堆宫女跪在地上,兀自按耐不住心中的欣喜。


“你胆子怎么就这么大,还跟和陛下撒谎……”


“哪里是撒谎,本来就是担心陛下会脚滑啊!像我们这样的奴婢,即使能扫一扫陛下走过的路,都是好的。”


“你说这个又不嫌臊!”


“你臊,那你还不是每天天不亮就来?”


王宁跟在刘凌身边,见他从一个瘦小伶仃 、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长成这般身长八尺、朗朗如日月入怀的少年帝王,心中也是无限感慨。


虽不知高祖年轻时是不是这样,但如果刘凌长得有七分像高祖的话,那当年高祖娶妻时无数少女碎了芳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陛下真是天姿秀出啊……”


王宁喟叹出声。


“王宁你这是……”刘凌看着前面打着灯笼的舞文,哭笑不得,“怎么好生生来这么一句。”


“您当那几个宫女真是怕您脚滑在那撒盐?那是专门等着您路过,好看上您几眼。这宫里的女子啊,为了得到您的注意,都快魔怔了。”


王宁打趣着。“您说国孝期间不愿选妃娶后,这京中大人们家中有女儿的,连私底下结亲的都没了,就是等着您选妃的那一天呢。”


“别胡说,民间禁婚嫁是因为国孝,和朕无关。”刘凌摇了摇头,“你们这些内侍,老是想着这些男女之事,也是让人头疼。”


“内侍也是人,不能人道,看着别人成双成对,也是好的嘛。”王宁腆着脸干笑,“您嫌奴婢话多,奴婢就不多嘴了。”


说说笑笑间,刘凌已经到了昭庆宫,按照惯例,还没等他入内,张太妃和薛太妃就已经迎了出来。


“不必客套了,朕吃完早膳就要去上朝,先将早膳上了吧,朕都闻到香了。”刘凌笑着在称心姑姑的照拂下脱下大氅。


“陛下鼻子好灵,正炖着苁蓉羊腰粥,点心是枸杞紫米栗子糕。”张太妃叫人上了粥点,“冬天阳气闭藏,正是补肾的时候。”


刘凌听到“羊腰”眉头微不可见的皱了皱,他其实一直不太爱吃动物的内脏,不过张太妃一大早起来忙活的,他也不好挑三拣四,心中对早膳的期待倒是减了大半。


等药膳上来了,刘凌硬着头皮喝了一碗羊腰粥,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股子熟悉的骚气啊……


如果今年冬天和去年冬天一般,一整个冬季都是羊腰、牛腰、猪腰来补肾……


刘凌下意识地擦了擦鼻子。


他是不是干脆趁着冬猎,避去行宫里住一阵子比较好?


罢了,先吃两口栗子糕压压惊。


带着骚气什么的,喝快点就感觉不到了。


张太妃含着笑看着摘了冕冠的刘凌“大快朵颐”,心中十分满足。她不似薛太妃能够打理宫务,也不如王姬会帮刘凌处理一些账目之事,只能为他诊诊平安脉,做做药膳。


偏他身体十分强健,其实这些用处都小的很,自己也渐渐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想到赵太妃已经被西宁伯府接了出去,方太妃、宋娘子等人都离了宫,只有她们几个放心不下三儿还留着,可她们这把老骨头,能做的又能有多少呢?


“慢点吃,没人跟您抢。”


薛太妃笑着开口:“我们都是肾阳虚的人,吃不得这些,都是你一个人的。”


薛太妃话音刚落,只见得刘凌持着调羹的手僵了僵,不敢置信地抬起头,露出眼泪都快掉下来的“惊喜”表情。


“张茜今天做的粥这么好吃?”见到刘凌这幅表情,薛太妃有些好奇地看着那一大盆粥。


“喜欢吃就多吃点,反正粥多。”


张太妃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在各位太妃殷勤的“劝粥”下,刘凌含泪吃了两碗粥,还是王宁上前劝说,说是粥吃多了容易内急,上朝一上就是几个时辰,实在是麻烦,张太妃才忍着可惜没再多劝。


等用完早膳,刘凌在宫人的伺候下洗漱,整理好朝服,正准备离开,却见张太妃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不知想说些什么。


刘凌和她们生活了那么久,尤其是张太妃,一看表情就知道在想什么,他不由得好笑地问:“张太祖妃,您想求朕做什么吗?”


张太妃点了点头。


“是有事,但不知道该怎么跟您开口。”


刘凌笑着说:“您还有什么不好对朕开口的?直说无妨。”


张太妃见刘凌心情还算好,自己的“羊腰粥”早上又得到了他的喜爱,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是费些时间。”


“您也知道,我从冷宫出来医治先帝时,我师兄因为我的事情被罢免回乡了……”


刘凌听到张太妃说起孟太医的事情,微微一怔,面露难色。


张太妃以为自己说的不太详尽让刘凌误会了,连忙解释:“我不是想为师兄求情,让他官复原职。只是他因为我离京,我心中存着内疚,一直过意不去,现在宫中事情已经不忙了,我想让陛下派些人送我去师兄乡中看看,亲自跟他道个歉,看看他过的好不好。”


“张太祖妃,您不管三儿了?”


刘凌心中咯噔一下,连忙撒娇。


“您是让三儿天天早上饿肚子吗?”


“陛下这话说的,您的御膳房有几百人,难道就让您饿着了不成?”张太妃啼笑皆非:“师兄住的又不远,来回至多一个月,您有什么不放心的?过完年我就回来。”


“不行不行,朕过年想跟你们一起过,朕不准你走!”


刘凌露出“恼羞成怒”地表情,一口否认,像是背后有人追赶一般急急忙忙就要走。


“时候不早了,朕要去上朝了!”


“陛下,陛下……喂!”


张太妃追了几步,见刘凌脚步飞快,没一会儿功夫已经离开了殿外,不由得满脸纳闷。


“他今天怎么了?方太嫔她们出宫的时候,都没见三儿这样啊。”


薛太妃却是从刘凌的惊慌中窥见了些什么,见张太妃纳闷,笑着岔开话题:“不一样,你我是从小照顾三儿的,朝夕相见,他怕你一去不回来也是正常。毕竟你师兄对你情根深种,说不得你一去,两人破镜重圆……”


“薛姐姐说什么呢!”


张太妃一老太太的年纪,闻言居然露出了小姑娘的表情。


“我真就是去看看师哥!”


“是是是,就去看看,看看……”


***


刘凌出了昭庆宫,脚步一直不敢停歇,直到了远远地可以看见宣政殿了,才算是停下了脚步,望着天叹了口气。


“陛下一直瞒着张太祖妃也不是事,宫中人多口杂,总有走露了风声的时候。”王宁是知道事情始末的,心中也不免唏嘘。


“不如让张太祖妃去一次孟家庄,等见到了孟太医的坟茔,就说孟太医回乡之后得了病去了,也没有那么难过。”


“朕又何尝不知这样最好,可总觉得孟太医一场情念,最终两两相忘,很是可惜。”刘凌年少不识情滋味,但并不妨碍他为之所动,“与其让张太祖妃以为他病死了,还不如就这样牵挂着,想着他在家乡如何,也不枉孟太医……”


他没有再说。


王宁看着说着大人话的刘凌,眼前莫名浮起朱衣的面容,心中突然也有几分酸楚,喉咙一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好在刘凌的感伤只是片刻,没有一会儿,他又重新振作起来,摇着头笑道:“是朕太过女儿态了,应当想想好的。听说窦太祖妃回魏国公府省亲,将如今的魏国公世子给打了?”


“可不是,听说是窦家没将老魏国太和窦太祖妃的父亲合葬,她父亲身边葬着的是如今这位魏国公的祖母、那位生下前魏国公的妾室,窦太祖妃一怒之下,差点把魏国公府给掀了。”


王宁说着说着也是脸上带怒。


“好在魏国公府知道这位姑奶奶是什么身份,没人敢还手还口,否则陛下您也饶不了他们!”


当年魏国太在他面前行刺先帝不成,被侍卫乱刀砍死,他就在当场,对那位夫人的死印象深刻,也是那惨烈的结局坚定了他要出人头地的信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去的魏国太对他有恩。


因为宠妻灭妾,导致魏国太宁愿死在宫里也不愿接受压了她一辈子的女人生下的儿子供养,魏国太最后会铤而走险,也有庶子不孝家中不和的缘故。但凡会顾及一点家人,也不会做出这些事来。


后来先帝果然恨极了魏国公府这一摊破事,下旨送回了魏国太的尸身,但同时也赐下了让继任魏国公自缢以保全府的命令,所以魏国太的大殓,其实是和那位庶子一起办的,三代人的悲剧,皇帝的厌恶,导致魏国公从此销声匿迹与京城望门之中,人人避之不及。


如今这位魏国公世子,是那位庶子的儿子,还没有向皇帝正式请封承袭爵位。因为这其中零零总总的关系,魏国公府上下无法甘心恭敬地对待已经升任窦太祖妃的窦太嫔,而窦银屏也不稀罕魏国公府接她出去供养,她此番省亲,是为了祭祀家中先祖的。


这一祭祀坏了,她父亲的坟茔和牌位都在,祖庙里也有香火,她娘的没有了!


她娘才是父亲正儿八经娶回来的嫡妻,却整个人几乎就等于被魏国公府除名了,连尸身都不在祖坟里……


窦银屏原本就是炮仗脾气,这还得了?不闹魏国公府一个人仰马翻,是不可能的,连带着魏国公上下也得重新立一番规矩。


“魏国公府实在是没落了,这样不分尊卑的失仪之事,居然都没有御史参他们家一本。”


刘凌也是第一次听说窦家祖庙里都没有魏国太的位置,居然让一个从未扶正过的妾室就这么登堂入室了。


“这样的人家,朕也不想让他们袭爵了,到时候窦太祖妃要想出宫,就让她领养一个窦家旁系的直系男丁,朕把这魏国公的爵降袭一等,让她的义子承袭了吧。”


“陛下还是心疼窦太祖妃了。”


王宁笑着应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