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秦帝师 > 第三百零七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七章

  大秦帝师

第三百零七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王之涣的《凉州词》朋友们都知道。


诗中的玉门关设置于汉代,是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以三万精骑打败盘踞在这里的二十四万匈奴jūn_duì ,彻底斩断了匈奴右臂之后才设置了玉门关。


玉门关之所以被称为玉门关,据说是因为西域盛产的和田美玉从这里运进内地,原本叫小方城的一座雄关就成了玉门关,为后人称道。


玉门关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河西走廊上最具战略价值的雄关之一,唐代诗人岑参有诗“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很好地道出了玉门关的重要性。


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西去天山从此行”才能完全概括出玉门关的重要性,出了玉门关就到了西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著名的丝绸之路正是从里通向遥远的地方。


本书中还没有玉门关一说,但这地理位置是有的,现在的韩信已经统率大军出了玉门关,进入了西域。


在我们代现人的印象中,新疆黄沙万里,有很多不毛之地的沙漠,事实上新疆是中国沙漠最多的省份。


在秦代,这里还是绿洲遍地,随处可见人烟,并不是现在那样沙漠很多。


是以韩信率领秦军行走在西域倒没有后世进军新疆那么大的困难,他们的唯一困难就是语关有问题,和当地居民不太好沟通。


历史上华夏jūn_duì 第一次出现在西域是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时越过玉门关,直取西域,一路往西打到天山附近,他的攻击方才停止。


而韩信率领的秦军进入西域,比起霍去病进军西域整整提前了一百年。


这是华夏jūn_duì 第一次进入西域。 语言方面自然是很成问题,好在周冲考虑到这个问题,给韩信支了一个妙招,要他把当地会说华夏语言的居民充当向导。


在当时,华夏文明虽然没有象后世那样远播异域,但华夏文明已经成形,再加上中原富饶,为周边地区所羡慕。


因而到内地经商的少数民族大有人在,他们会说华夏语言,要找向导其实不难,倒也省了不少事。


历史上,中国对西域第一次大规模用兵应该要算汉武大帝著名地远征二师城了,至于霍去病进军西域,一是因为他的jūn_duì 规模不大,他两次出兵河西走廊才带了三万精骑。


进入西域的不过几千人。 二是他当时以打击匈奴jūn_duì 为主,西域国家还不是他的打击目,在当时这些地方的国家是汉武大帝争取的抗击匈奴的盟友,当然不会用兵。


直到匈奴被击破,西域问题日趋严重。 汉武大帝这才断然对西域用兵,攻打二师城。


后人以为汉武大帝攻打二师城是为了宝马,其实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当时的汉朝使者在西域老是被杀。 财物被抢,这有关一个民族地尊严,有关一个帝国的体面,不得不用兵。


二师城一战之后,西域震恐,不敢再乱杀汉朝使者,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时代,为以后汉宣帝把这片土地纳入版土。 设立著名的“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基础。


秦军在韩信的统率下一路西进,如入无人之境,根本就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秦jūn_rén 数众多,装备精良,能征善战,西域国家想打也打不过,只有认熊。 称臣纳贡了。


二是西域国家小。 不堪一击。 当时西域就有几十个国家,大者不过几万人口。


小的就很不好说了,不过千把人口,这在内地根本连一个亭都不如,一个小小的亭长管辖地也比这多,要这些国家组织起有力的抵抗根本就不可能。


韩信驻马道旁,冲策马前行的骑兵吆喝道:“保持队形,全速前进,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停下。 就是要拉屎,也得拉在裤裆里。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biquge.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biq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